对话石国庆

铁路文艺   2016-10-14 09:10:48  0浏览 作者:小品创作表演

■本报 唐 茹

:西安铁路局“安全杯”小品大赛已连续举办了11年,两年一届,今年8月底举办的第六届小品大赛,41个小品参赛,其中19个小品进入决赛。作为本届决赛评委,你觉得本届“西铁小品”的特点和亮点有哪些?

石国庆:2005年至今,西安局每届“安全杯”小品大赛我都参加,担任决赛的评委,关注着“西铁小品”的发展。我认为,本届进入决赛的19个小品总体质量高、接地气、让人感觉很舒服。比如《老汉我懂》,从供电年轻职工去农村贴路外安全宣传单,和村民引起误会这样一件小事,反映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问题,以小见大,社会性强。小品《轻轻的一口》,通过两个小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一个孩子咬了另一个孩子的脸,双方家长找老师要说法,从争吵发展到打架。当咬人的小孩打电话道歉时,剧情才反转,讽刺效果强烈。小品《有朋友自远方来》内涵丰富,具有黑色幽默效果,运用新颖的旁白方式,表现经理不在、员工冒充经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丑态,揭露了现实人性的劣根。《闺蜜》这个小品也不错,有很强的时代感,妻子给老公打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打了没人接,她的闺蜜们跟着一起猜疑,随着事情的发展,误会得到消除。这个小品的题材不是铁路才有的事儿,具有社会意义。其中,那个男演员的反串角色喜剧效果较好。

总体来说,进入决赛的19个小品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这些作品一方面呈现出浓郁的喜剧色彩,运用一种大众化的艺术样式,具有通俗性,但不庸俗、不低俗、不粗俗,以情动人,弘扬正能量,使人在感动中引起思考;另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选取以小见大的题材,展示情绪、性格之间的发展和碰撞,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突破了铁路行业的限制,贴近大众生活,令人感到真切自然,这点特别可贵。

:你刚谈到,见证了“西铁小品”的发展。从1986年9月,第一个小品《广告市撤参加陕西省首届喜剧小品电视表演赛、夺得业余组一等奖至今,“西铁小品”已在舞台上活跃了30年。30年间,“西铁小品”共创作小品1980个,其中,在中央电视台演播60个,获得国家级奖项266个、省部级奖项417个。中华喜剧美学研究会会长陈孝英称其为“中国职工小品的黄金品牌”。你觉得这个品牌最宝贵的方面是什么?

石国庆:30年来,“西铁小品”能创作这么多优秀作品,得益于拥有一支优秀的小品队伍,包括本届小品在内,编、导、演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都有本职工作,工种五花八门:火车司机、售票员、电工、巡道工、列车员等等。他们没有值得炫耀的艺术专业经历,全凭着爱好和痴迷加入到小品创作表演之中,用真情实感把自己的爱憎加以构架编排,让想象力展开翅膀,驮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追求小品艺术。“西铁小品”从一棵嫩苗成长为今年的参天大树,值得总结和研究。

“西铁小品”的创作队伍把小品看成是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艺术品类,小品至今没有太严格的界定,以戏剧元素为核心,兼容其他艺术样式的一些特点。这种宽容也使作者在创作中不必过分拘泥于题材和样式,可以从容地去表达感情和展现人生理想。以本届决赛的小品为例,题材纷呈,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30年来,“西铁小品”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他们对作品加工排练,二度创作,带上雏形小品,下站下线慰问演出,或者参加局内的小品比赛,根据职工意见和演出效果不断调整改进。作品的美感和表现力更加丰满突出,也为演员提供了更多的表演实践机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演员,这些演员逐渐成为“西铁小品”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是职工文艺中的一支优秀团队,具有“亮剑”精神。汶川地震期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灾区收集素材,用极短时间创作了小品《抢通119》,讴歌了铁路职工抗震救灾、抢通大动脉的英雄事迹。还有反映“巴山精神”、勇救旅客的K165次“英雄列车”、陕西高速铁路建设的小品,与铁路改革发展同行,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西铁小品”最宝贵的,就是有这么一群创作者和演员们。他们生活、工作在基层一线,身边的人和事耳闻目睹,熟悉的身影和生动的面孔在脑海中浮现,激荡着创作者的心灵,促使他们急不可待地用小品来描绘这些铁路工人的可爱性格和音容笑貌。

:如你所说,人是“西铁小品”的支撑主体,目前,西安局职工担当小品编剧、导演、演员1000多人次,常年创作表演小品的职工240余人,有45名火车头职工艺术家,13名陕西省职工艺术家,有7人还被录入陕西省百年艺术名录。现在,以“90后”为核心的第四代创作表演人员已闪亮登常你觉得“西铁小品”“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根基是什么?

石国庆:“西铁小品”30年持久不衰,在于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传承的力量延续着它的保鲜期。为什么在铁路行业有这种传承?我觉得主要在于铁路局一届届领导班子对职工文化的重视,使“西铁小品”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西安局也被命名为“全国职工文化示范基地(小品创作表演)”。

西安局把职工自发的创作热情,转化成了组织行为,每两年举办一次职工艺术节,每两年举行一届小品大赛,年年送文化到一线,建立了小品培训、创作、表演中心。这个中心从全局职工中征集小品,先由专家评选出一部分,随后,铁路局举行小品创作培训班,邀请路内外艺术家,对小品作者进行培训和专业辅导。作者们修改作品,形成小品剧本。紧接着,铁路局举办表演、导演培训班,培训小品编剧、导演、演员,举行小品决赛,一决高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产生了很多优秀小品,参加陕西省和全国的比赛,又培育了一批批人才。我衷心地希望,铁路局各级组织将“西铁小品”作为一笔宝贵财富,继续组织好、传承好、发展好。

本文图片由唐茹提供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