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气!又一项铁路建设的新记录

铁路评论   2020-11-05 00:11:23  164浏览 作者:李仕威

11月3日上午,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大理至瑞丽铁路秀岭隧道进口平导掘进至9502.6米。施工方中铁八局介绍,这一数据创造了国内铁路山岭隧道独头掘进的新纪录。

重任面前不退让。作为泛亚铁路西线、中缅国际铁路大通道中国境内最后一段的大瑞铁路,全长约330公里,为国铁一级单线电气化铁路。建设一条330公里的普通铁路,对于素有“基建狂魔”之称的我们而言,它只不过是一项很普通的工程而已,但大瑞铁路却不一样。作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的秀岭隧道全长17623米,而秀岭隧道穿越横断山脉,经过7条断裂带,施工单位至少要克服地质构造复杂多变、高应力导致隧道初支大变形、高地温导致作业环境恶劣的三大挑战。这三大挑战在国内外都是属于罕见的土木工程大难题,面对重任,中铁八局当仁不让,一把接下这个难啃的“骨头”,充分展示了铁路人不畏艰险的气概,体现了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

越是困难越向前。秀岭隧道位于“遇水成泥、遇风则粉”的“滇西红层”地质带,围岩变化频率极快,前一米还是坚硬的岩石,后一米突然就是“豆腐”般柔软的稀泥;施工过程中,掌子面温度最高时达43℃,高地温所带来的闷热和空气浑浊给作业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真正的考验往往来自现实的残酷,秀岭隧道施工的综合难度远远超出施工方的预期方案,在重重困难的包围下,虽然工期一度被延长,但是站在秀岭隧道面前的铁路人并没有被折服、吓退,而是迎难而上,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号角。他们采用玻璃纤维锚杆注浆对掌子面进行加固,对隧道土体围岩进行锚固改良,犹如在“豆腐”里注入凝固剂形成“冻豆腐”,有效解决了柔软的稀泥导致坍塌的问题;另外通过改良通风方式和风循环模式,特别在易发热的作业机械后方设置发散风筒和除尘器等关键措施,又使得作业环境降温3℃以上,降尘率达95%以上,从而克服了高温多尘难题,铁路人的勇气与智慧又一次完美地呈现出来。

技术创新增效益。技术创新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重要手段,死干蛮干不再适用新时代发展需求。在秀岭隧道建设中,中铁八局在全线率先将悬臂掘进机应用于铁路特长小断面隧道施工,施工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创造了月进度168米的纪录,相较钻爆法施工的年平均进度提高40%以上,节约工期超过8个月。另外开展了100余项课题研究,获得国家专利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企业级科研成果41项,为国内“特长大”重难点隧道施工提供了经验借鉴。时间就是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不仅减少施工的时间,而且有力降低成本的支出,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益,为后期建设提供更多宝贵的经验,现在的铁路人在笔者看来不再是一群“老大粗”,而是建设行业的开荒人、创业者、佼佼者。

铁路人在困难面前,他们总能做到遇山开路,遇水搭桥,集勇气与智慧一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跟铁路人身上顽强拼搏、不畏艰险的优良品质离不开关系,笔者也相信在铁路人开拓进取下,未来必然会出现更多伟大的成绩。(李仕威)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