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钉钉子”一样扎进列车卫生间服务旅客
铁路评论 2020-09-21 20:17:24 164浏览 作者:马鑫近日,潇湘大地细雨绵绵,凉风习习。而就在前不久,这片土地还在受烈日炙烤。笔者在《湖南工人报》上读到了这样一段描述:“‘90后’检修员姜思阳手持扳手,戴着口罩,窝在1平方米的卫生间内,忙得大汗淋漓。高温下,氨气发酵产生的气味,令人难以忍受。”这就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车辆段客车真空集便器检修中心的一个缩影。
不难想象,密闭的空间,接近40℃的气温,马桶,难闻的气温,即使把这些词汇或短语毫无逻辑地简单排序,那种令人难以忍受甚至感到窒息的感觉就会从呼吸道蔓延全身。这就是一些人的日常。长年以来,他们像“钉钉子”一样扎进旅客列车卫生间,只为给旅客便捷、舒适、温馨出行增添一抹“不怎么起眼”却不可或缺的一笔。
这颗“钉子”需要“一钉到底”的毅力。旅客列车卫生间在检修后,往往都是干净锃亮、整洁如新,但这还不够。据了解,这些工作人员一天要完成10趟列车的检修工作,算下来,一共要检修360个集便器设备。每个真空集便器装置里有上百个零部件,若要确保它们流畅运转,清洗干净只是基础,更需要反复测试。如果遇到疑难杂症,工作人员很可能晚上就没得觉睡了。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岗位上与“孤独”相伴,用汗水把无数个旅客列车卫生间设备“洗”了一遍又一遍,让中国速度多了一缕细致体贴的“温柔”。
这颗“钉子”需要“攻城拔寨”的团队。目前,该集便器检修中心共有19位作业人员,分为车检、修配、库检、消毒四个部分,每日根据不同岗位工作需求,调派人手。他们平均年龄30岁左右,最年轻的只有25岁。这支团队,不仅单兵作战能力强,日常更加注重团结协作。“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这支团队诞生于2014年,起初,他们都是门外汉。如果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各自为政,很难一路攻坚克难,把修理集便器变成“看家本领”。同样,任何劳动都需要彼此信任、相互团结,每天多做一点点、创新一点点,日积月累,“高原”就成了“高峰”,就能成为服务旅客、温暖旅客的尖兵和先锋。
这颗“钉子”需要“临危不惧”的坚守。在今年国内疫情爆发期间,专家从患者粪便中检测出病毒的消息,把集便器检修工作推向了高危行业。但这群年轻人没有退缩。为减少因人员流动带来的传染风险,他们坚守岗位,并主动承担起列车的防疫消杀工作。每天的工作量因此又翻了一番。在狭小的旅客列车卫生间里,转个身子都困难,更别说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两层防护手套同步进行检修和消毒了。尽管气温只有不到10℃,但认真工作的他们,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护目镜上起了一层水雾。坚持标准不放松的他们,通过临危不惧的沉着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实现了作业人员零感染,没有病毒通过他们检修过的旅客列车传播的目标。
一颗小小的钉子,“不起眼”的钉子;一个抡锤敲钉的简单动作,被赋予丰富的意涵,发掘出了“钉子精神”和“钉钉子精神”,成为广大劳动者学习、工作的重要方法。这个集便器检修中心同样“毫不起眼”,如果没有媒体把他们宣传报道出来,相信很多人依然不了解集便器背后的艰辛。他们是中国铁路广大劳动者的一个缩影,是筑就中国梦大厦里的一颗普通“钉子”。相信通过这些无数“钉子”的坚守、付出和奉献,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会跑出新的中国速度。(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