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啃下红豆山隧道这块有毒的硬骨头

铁路评论   2020-07-28 20:31:45  157浏览 作者:唐海陈

(唐海陈)7月9日,随着最后一声炮响,由中铁十局承建的云南大(理)至临(沧)铁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红豆山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国内首例、世界罕见的有毒有害气体隧道掘进难题顺利攻破,为大临铁路早日开通奠定坚实基础!(新浪网 7月9日)

大临铁路,实际上是北起广大线大理站,从大理州跨越澜沧江后到达临沧市一条电气化铁路,其全长202公里,桥隧比87.2%,总投资150.5亿元,是云南“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中的重要通道。建设过程中困难总是此起彼伏,其中最为让人头疼是莫过于全长10616米的红豆山隧道,此隧道不仅需要穿过富集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8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无量山,还紧邻水势湍急的澜沧江,随时可能有超大规模涌水。据报道,红豆山隧道2号斜井先后发生5次大规模涌水,最大涌水时速达3500立方,淹井上千米,累计涌水量达到2000万方。据有关人士透露,红豆山隧道最大埋深1020米,恰处于凤庆-临沧-云县水热活动带,有1050米处于大于37℃中等热害段落,4960米处于28℃37℃轻微热害段落。在隧道进口以及1号斜井40~48℃的高温环境中,平常坚硬刚烈的花岗岩在这里劣化率达到了惊人的60%,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气体均有剧毒,吸入微微的一点含量,就可能使人窒息,高浓度二氧化碳的聚集也极有可能引起爆突甚至爆炸,工人们施工常常在高温下得佩戴防毒面罩进行,这对施工团队以及掘进设备都是极大的挑战。有毒有害气体一般存在于煤系地层,在非煤系地层赋存非常罕见,红豆山隧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非煤系地层有毒有害气体种类最多、浓度最高、危害程度最大的隧道,为Ⅰ级高风险隧道。

大临铁路开工于2016年5月,独一无二的地质和气候条件造就了重重难关,注定了施工团队不能简单依靠以往经验通关。为了顺利啃下红豆山隧道这块最硬的骨头,无数石油、煤矿等行业知名专家,无数国内知名高校、专业科研院所以及设计单位多次实地勘探,开会研究有害气体的处理方案,并建立“特殊地质专业研究实习基地”,勇于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摸索,在摸索中进步,最终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标准和施工办法。冰块、防毒面具、防暑药是红豆山施工团队的标配,“科学、快速、均衡,优化资源配置、工法以及工序管理”是红豆山隧道的施工理念,秉持“以变制变”的攻坚克难思路,坚持安全质量两手抓、两手硬,确保施工生产安全有序进行,1200人,1383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啃下了红豆山这块史无前例的硬骨头。

因为心中有责任,中国建建设者笃定前行。大临铁路建成通车后,大理到临沧仅需1.5小时,从此,云南临沧不通铁路的历史将永远停留在此刻,滇中、滇西区域交通格局将得到有效改善,沿线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也将得到大幅提高。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