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我的同事,光荣的铁路人

铁路评论   2019-06-20 22:33:31  229浏览 作者:梁姣洁

45岁的王钧是延安工务段甘泉线路车间延安线路工区的工长,他从小在工区长大,跟随父亲王永民从陕南一路辗转北上到达陕北。“在我的记忆中,宝塔山就是延安,父亲就是铁路。”王钧如是说。(央广网 6.19)

上世纪90年代,没有液压捣固机、没有电动捣镐、没有齿条起道器,王永民跟其他职工一起,背着干粮、肩扛洋镐、手提铁锨,8人一组,扛着12.5米长的钢轨,一步一步地丈量着2201米的隧道。“当时的工作就是铺轨,我们没日没夜地干,心里憋着一股劲,累了就睡一觉,第二天又精神饱满地上线路了。” “那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就自己动手搭简易毛毡房,有时候冬天实在冻得不行了,只好去周围老乡家租房子祝”最令老人引以为荣的,就是王永民自己主动请缨参加了宝塔山隧道的修建任务。这条前前后后修了整整3年的隧道,见证了他的汗水和青春。

我的父亲-王永民。与新中国同龄的父亲,是听着延安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事迹长大的,宝塔山作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在他的心目中显得特别高大神圣,从小就对宝塔山有特别的向往之情。1986年,父亲从部队退伍,又投身铁路筑路大军,先后转战阳安线、西延线、神延线,最终来到了心中的圣地——延安,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陕北铁路人。

我的同事-王永民。18岁那年,我通过考试正式成为延安工务段弥家河工区的一名养路工。“你虽然被录取了,但别小看养路工这份工作,工作时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你一定干不好。”这是刚参加工作人员父亲叮嘱我的话。刚开始时,我对父亲的叮咛并不在意,觉得一直以来都是看他干,觉得挺轻松,后来轮到自己干活了,才发现,平时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工具此时仿佛有千斤重,而线路又是那么漫长。“那一刻我才知道父亲有多厉害,也明白了他对我的嘱咐。”

父亲干养路工时,铁道上跑的是时速40公里的绿皮火车,现在,老区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工作20多年来,王钧经历了手持洋镐捣固到大型机械化施工的变革,见证了老区由绿皮火车步入动车时代的巨大变化。宝塔山隧道的安全畅通已成为王钧一家人心中的牵挂,王钧经常安慰老父亲:“你放心,我一定会守护好两座宝塔山隧道,绝不会给铁路人抹黑!

时间带走了父亲的青春,却带不走他的坚毅,他们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穿起了铁路制服,戴上了铁路路徽,成为一名光荣的铁路人。从此,父亲走过的路,成为了他们的路。

笔者/梁姣洁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