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青年的别样青春--续写“永不消逝的电波”

铁路评论   2019-02-19 00:10:44  浏览 作者:姜利康

在通讯业发达的今天,电报已经走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对于95后的高山行来说,发报、收报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一年前大学刚毕业的他走上了铁路报务员的岗位。2月17日,正值春运返程期间,记者走进了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上海通信段的电报所,印象中的老式的电报设备,如今已被电脑和打印机替代。十几名员工分为三个班,轮流24小时守候在岗位上。高峰期间每天要处理4、5百份电报,内容主要是关于旅客列车载客情况、货车编组、水箱加水、内燃机车加油、临客开行、紧急突发情况等。小高作为电报所最年轻的一员,目前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只能做些基本工作,他拿出一本7000字的明码本告诉记者:“一个报务员的基本功至少需要熟背2000个明码,一组数字对应一个汉字,只能靠死记硬背,没有窍门,背了一年多,现在只掌握1千多个。”(摘自中青报)

虽然电报是一种古老的通讯方式,但它在铁路运输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因为它是铁路系统内公文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凭证,更是指令。从铁路被发明之初,铁路的电波就一直延续着,直到今天。我们铁路电报还有着其他通讯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准确、迅速、保密、畅通。从受理、译电、派发、投递都是人工进行处理的,每一项都是专人负责,与外界的互联网隔绝,从而避免电脑病毒攻击的可能性。马上就是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祖国日益强大,5G通讯也达到了世界领先,但我们铁路的电波依旧会用它安全可靠的特性继续服务广大旅客,也希望更大的年轻人可以加入我们铁路大家庭,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姜利康)

  • 皖赣项目信号成功升级为芜广电化开通创造条件
  • 听声排障“郁喇叭”
  • 长三角春游列车“上线” 铁路通信“千里眼”保安全
  • “铁军”鏖战江山江
  • 皖北汉子的“绣花功”
  • 合芜铁路合肥枢纽开通
  • 芜湖枢纽通信专业开始静态验收
  • 上海铁路局通信设备作业管理实现智能化
  • 陇海线连云至连云港东段增建二线工程连云至墟沟间通信
  • 许建俊:通信工的七彩人生路
  •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