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路的变化看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秘密

铁路评论   2019-02-18 14:53:30  195浏览 作者:马鑫

近日,新华网刊登的一组图片吸引了笔者注意。兰州铁路局集团公司银川客运段的一名工作人员刘中利,几十年间,收藏了5000多件铁路老物件。火车票、信号灯、徽章……一个个具有时代感的铁路老物件,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与变迁。这是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缩影。

过去几年,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促进供求关系和供给结构优化,激发经济新功能,推动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不难看出,中国铁路也搭上了这条快车道,迅速转型,从“厕所革命”到一组组“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

铁路,是串联新时代中国的一条重要线索。它不仅展现着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是为现代化输送养料的最重要基础设施。从有“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之称的春运,到一座座攻克世界级难题的铁路大桥;从一些因铁路而兴起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到越织越密的高铁路网,在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城乡之间,铁路是既能最大程度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又能最大限度兼顾运输效率的交通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铁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不只是精神层面的一剂良药、一个符号,更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秘密。

去年9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投入运营,全国44个车站均可直达香港;去年8月,中欧班列迎来了累计开行1万列的节点,古老的欧亚大陆焕发出“流动的生机”……经历了海洋时代、天空时代,即将迎来太空时代,我们却发现,陆地本身的连接与沟通,仍然蕴含着其它空间所不具备的丰富意涵与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铁路的百年巨变与飞速发展,并没有画上休止符,而仅仅是一个开端。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同时,一些人文、关怀、扶贫等温暖的话题依旧完好保留,这同样在铁路上有所体现。铁路继续在优化公益性“慢火车”的开行方案,许多老少边穷地区,一些绿皮车常年穿行于深山腹地,十几公里就一站,最低票价仅1元或2元。这同样组成发展的一部分,只是常被人们忽略了。只有通过“快”的动力,才能为“慢”下来的温暖提供良好环境。笔者认为,这与“先富”带“后富”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新的一年已开始,发展新赛道上开跑的“发令枪”已经鸣响。相信中国铁路已经开始行动,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乃至社会高质量发展。让我们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的时间节点上,拭目以待吧。(马鑫)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