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40载砥砺前行终放异彩

铁路评论   2018-10-23 09:25:12  200浏览 作者:庄卫东

曾几何时,“绿皮车”以廉价、站站停等特点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铁路历经6次大提速,大多数“绿皮车”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漂亮、舒适的空调车所取代,但它依然是上个世纪那代人心中难以抹去的记忆和情怀。

1979年,中国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以后每年春运都上演着“一票难求”的各种版本。至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约为30亿人次。40年间,中国春运规模扩大了30倍,然而却再也看不见车站内人潮汹涌彻夜排队抢购车票的情景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主要的车票类型,根据列车时速分为特快票、普快票和慢车票,在没有电话预订、没有网络购票的年代,买车票只能到车站窗口碰运气。上世纪九十年代,铁路系统逐渐出现了电子客票。但在节假日高峰时期,常常有人排了一个晚上也没有买到一张车票。

如今,大部分旅客足不出户,只用手指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轻松实现选座购票、在线点餐、预约接站等各种需求,不断提升购票乘车体验。

到1980年左右,尚不完善的路网布局仍无法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如当时的杭州火车站,每天停靠的列车不超过30对,且大部分是到上海、宁波、金华的短途火车,如果要从杭州去北京,只能先到上海转车。

2017年6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标志着中国铁路开启了“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曾经从杭州到北京要在“绿皮车”上颠簸20多个小时的车程,被缩短到4个半小时。

速度和运力提升的背后,是中国铁路装备技术的迅速提升。在第6次大提速的准备过程中,铁路部门对提速干线的线路、桥梁、隧道、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行车设备进行了大面积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目前,中国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达到68.2%、56.5%,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

在西部,兰渝铁路、西成铁路、渝贵铁路相继投用,打通了四川北上、南下大通道;从西安出发3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成都,困扰人们多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问题已成为了历史。在中部,贯通东西、承接南北的米字形高铁网已基本形成。在北方,从石家庄到北京、太原、郑州、济南,已形成一小时铁路客运专线交通圈。不久前,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内地高铁的延伸。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铁路从无到有,领先世界。如今我国已拥有全世界最长的高铁网,2.2万公里的中国高铁。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将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高速铁路将达到3.8万公里,达到前所未有的密度,路网结构将更加优化,骨干作用将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不断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车站实行自助进站、候车、换车、出站位置引导等自助式信息服务。“铁路畅行”常旅客服务计划的推出,实现旅客乘车积分并兑换车票的功能,提升旅客获得感。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确保站车厕所无异味、卫生无死角。高铁无轨站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高铁断点,让旅客出行更方便。

40年里,中国的火车,实现了火车头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划时代的飞跃;时速从慢悠悠的60公里到疾速350公里;车厢从人满为患的“绿皮车”到座椅能调节、WIFI信号全覆盖、智能控温的“复兴号”,中国人的便捷、舒适出行,令全世界羡慕。中国铁路砥砺奋进,向全世界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