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让“小聪明”,影响你的诚信

铁路评论   2016-10-25 09:19:24  浏览 作者:黄境莲

据人民网10月23日报道,近日江西省信用中心网站发布了首个铁路不诚信旅客黑名单,一乘客使用伪造证件乘车被查,不良记录可能会影响其银行贷款,个人评优等。铁路不诚信旅客行为包括:持伪造、涂改车票乘车;借用、冒用学生证、残疾人证、军人证、伤残人民警察证等购买的车票并乘车;无票乘车,越级(席)乘车,经站车工作人员查实,仍拒绝办理补票手续的。

规范铁路旅客的行为,道德约束是基础,法律约束是保障。对社会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对铁路旅客的行为产生约束力。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对公民的道德约束。例如从2014年9月起,北京铁路局对失信旅客进行信息登记,并发给乘车人《无票乘车告知确认书》,要求旅客签一个下次不再犯的承诺书,但是由于没有相关处罚依据,对旅客行为的实际约束力不大,实际仍处于道德约束范畴。将失信记录与个人征信系统联合才是真正从法律层面约束旅客的违规行为!试问,假如逃票行为被查实,你将不能贷款、不能评优和升职;失信行为被公开发布、个人社会声誉受损……你还会冒如此风险逃票吗?当风险远大于回报,对每一位聪明的投资者来说,约束力不言而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大数据时代的开启,中国由铁路大国走向铁路强国的黄金时期,对铁路旅客甚至于全体公民进行诚信量化考核已成为必然趋势。发布失信旅客黑名单只是净化铁路旅客大环境的第一步,关键还是在于国民素质的自我提高。

  • 全国铁道团委《人民铁道》报社联合表彰“美丽铁路”沙
  • 感谢G72、G70、郴州西站的诸位铁路系统同志
  • 铁路信用建设在困境中砥砺前行
  • 2016年铁路机务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检修工种)结束
  • 应对海马困境还需社会更多的理解与配合
  • 把根深扎在一线
  • 铁路“黑名单”出台,更好的维护社会公德和铁路安全
  • 老铁路的最后一次列车乘务
  • 借“互联网+”东风应多些“心灵鸡汤”
  • "互联网+高铁"模式开启中国高铁“智能时代”
  •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