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成光 照亮前路

铁路资讯   2022-06-11 07:46:16  0浏览 作者:

本报 王召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最需要的地方,总能看到一批批铁路人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疫情要防注经济要稳注发展要安全。今年3月以来,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疫情,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带领全路干部职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迎难而上、保通保畅,筑起阻断疫情传播的钢铁防线,以实际行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作为阻断疫情传播、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铁路阵地必须守住!在守好首都疫情防控责任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助力东北复工复产等多个战场上,铁路人斗志昂扬,越是艰险越向前。

从站内到车上,从台前到幕后,万里铁道线上,一个个平凡英雄的身影不断闪耀,一个个暖心故事持续上演,传递着“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心,铭刻下铁路人的无悔誓言和忠诚担当,汇聚起全路上下共克时艰、勇毅前行的强大力量。

他们无畏,面对疫情“逆行”出征

6月8日3时,上海虹桥站一片静谧。徐伟伟来到配电间,仔细检查配电系统设备和网络是否正常。配电系统是车站所有设备的“心脏”,每隔两小时就要巡视一次。

疫情形势最紧张的时候,为保障援沪医疗队出行、生活防疫物资运输,上海地区三大车站依然运转。6月1日0时起,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铁路部门有序调整运力、加开列车。6月10日,上海虹桥站日均接发列车增至70多趟。

徐伟伟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申铁信息公司虹桥工区副工长,和同事24小时轮流值班,定时巡检车站的空调主机、水泵、空调箱、控制柜、水箱、管道、锅炉等。这些设备设施多达上万件,而且都在地下,检修难度很大。

5月,因一些同事在家隔离、无法到岗,徐伟伟的工作任务更重了,每天要对空调滤网进行3次消杀。原来一个班组13个人的活儿现在由7个人来完成,作业量翻倍。身材瘦弱的徐伟伟全身裹得严严实实,背着几公斤重的消毒罐子,在黑暗密闭、空间狭小的空调机箱里喷洒消毒水,经常被呛得满脸通红。

“已经快90天了,吃住都在这里。”徐伟伟临时住在车站空调主机房隔壁的小房间里。房间在地下十几米处,潮湿阴冷,噪音很大,消毒水的气味久久不散。靠墙根处摆着一张简单的折叠床,桌子上放着泡面、饼干等简易食品。

苦中作乐,徐伟伟和同事互相鼓劲:“看着按下‘暂停键’的上海恢复原位,我们感到很欣慰。”

从徐伟伟所在的上海虹桥站往北1300多公里,在首都疫情防控中,不善言谈的“大白”、北京铁路疾病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主管技师付璇爆发出惊人能量,展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坚韧。

虽然客流减少,但北京铁路疾病预防医学研究中心监督员到车站、列车上开展环境采样的频次不能少。他们每次至少选取80个重点点位进行采样,包括进站安检设备、检票闸机、候车座椅、洗手间等。采样结束后,样本要立即送到该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在实验室里,被誉为“核酸检测大拿”的付璇与潜在风险正面交锋。核酸检测工作步骤繁琐,从提娶扩增到结果判读,检测一个样本需更换移液吸头200多个、手动移液器500余次。付璇一次通常要检测90个样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循环往复。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尽量控制进食和饮水。气温日趋升高,高强度的工作让她几次近乎虚脱。

一天子夜,某批次样本需连夜检测。“连轴转”的付璇主动请缨,一个人留在实验室,忙到了凌晨两三点。出了实验室,在等待检测结果的两个小时间隙,她就躺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休息。结果出来后,她顾不得饥肠辘辘,又马不停蹄上传检测报告。

“疫情淬炼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付璇说,“为了保障职工群众和旅客健康安全,再苦再累都值得。”

他们担当,挺起保通保畅“脊梁”

三四月间,辽沈大地疫情突然来袭,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大量机车乘务员不能正常到岗,对沈山线、京哈线列车运行造成严重影响。而这两条线路,恰是东北地区最主要的货运通道,每天有160多对货物列车疾驰而过,关系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重点物资供给。

保通保畅,刻不容缓,责无旁贷!

国铁集团党组一声令下,邻近铁路局集团公司机车乘务员迅速响应。“我有24年党龄,退伍军人出身。只要组织需要,我义无反顾1看到“支援锦州机务段”的通知,正在调休的江岸机务段南线运用车间机车乘务员胡德伟郑重写下请战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北京、济南、上海、郑州、武汉……4月上旬,紧急集结的近300名机车乘务员从这些城市出发,星夜兼程,辗转千百里跨过山海关,驰援东北。

胡德伟回忆说,为值乘路上少上厕所,他们口干时只是轻轻抿一口水,湿湿嘴唇、润润嗓子。

兄弟单位伸以援手,东北铁路职工斗志更加高昂。沈阳局集团公司8个机务段的千余名机车乘务员“以车为家”,连续7天不下车,轮流睡行军床、睡袋;吉林地区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棋盘站能够到岗的175名干部职工集中在站56天,日均解编货车6195辆,屡创纪录;鸡西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12名党员组建两支突击队,一组驾驶路用轨道车接送职工往返作业地点,另一组为异地车间干部职工运送蔬菜、肉类等生活保障物资……

白山黑水间,铁道线成为疫情下煤炭、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快速运输的“生命线”,为民生保障、货运畅通、产业循环提供有力支撑。今年3月以来,沈阳局集团公司化肥运量同比增幅超过600%。

目光从东北平原转到西北边关。在这里,铁路人也打了一场保供稳链的漂亮仗。

夏日的午后,阿拉山口国境站室外温度可达35摄氏度左右,中欧班列在此集结,准备出境。听到对讲机里传来指令,该站运转车间1调调车长李伟华和同事迅速吃了几口饭菜,跑回岗位,开展又一批次中欧班列调车作业。

疫情影响下,阿拉山口国境站每天仍通过十几趟中欧班列。李伟华所在的1调承担着出境中欧班列车辆编组、场间调车、换装库取送车等任务,作业时间紧、环节多、标准高。

观察前方信号和线路情况、检查车辆和货物装载状态、连挂作业……每个环节,李伟华都冲锋在前,身着厚重的防护服不停爬上爬下、低头弯腰,只为快速高效完成日均450多辆车的调车作业,压缩中欧班列的口岸停留时间。“一天奔波下来,我们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手脚常常被泡得泛白,护目镜也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李伟华说。

按照防疫要求,李伟华和同事工作的区域属于关键的闭环区。自今年1月8日到岗后,他一次也没有回过70多公里外的家,偶尔会与奋战在地方社区抗疫一线的妻子视频聊天,相互鼓励打气。“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33岁的李伟华道出了万千铁路青年的心声。

在一个个“李伟华”的努力下,阿拉山口国境站今年通行中欧班列已突破2000列,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转起来”。

他们奉献,唱响先国后家“旋律”

“我爸妈从方舱医院出院了,现在家休养。”闵行站调车长王维的父母确诊新冠肺炎,儿子今年参加中考,家里只有妻子一人照顾。他说,铁路人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关键时刻总得有人顶上去。

闵行站距离上海市中心30多公里,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货物运输储存集散地之一。受疫情影响,闵行站139名职工只有85人可以到岗工作。作为一名党员,王维带头坚守岗位,连续两个月吃住在车站。从全国各地运来的物资在此卸下,由汽车转运到上海各个社区。“舍小家为大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会改变”……他们的事迹登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联播》,催人泪下。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一幕幕铁路人甘于奉献、顾全大局的场景经常上演。

看辽宁,新婚燕尔的“铁嫂”李蓬鹭趴在自家靠近铁道线的窗户上,只为抓拍两个月未见面的丈夫——沈阳工务机械段移动焊轨车间职工刘成东。一段长11秒、记录刘成东在“黄色火车”上工作场景的小视频刷爆网络,成为夫妻俩独特的幸福纪念。

看黑龙江,哈尔滨客运段北京车队“雷锋班组”的班组长郭庆文与在医院工作的妻子忙得没时间回家,把女儿托付给父母。领取防疫物资、整理卧具、配发生活用品……他为集中封闭管理的260多名乘务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岗位上度过了40岁生日,吃了一碗用泡面代替的长寿面。

看河南,得知车队要组建4个零感染风险的乘务班组和2个热备班组,郑州客运段高铁四队乘务员王红玉毅然报名,推迟自己原计划5月21日举办的婚礼。母亲不同意,她就让同为铁路职工的父亲劝说。事迹传开后,王红玉成为众人眼中的“最美新娘”。

看福建,漳州车务段漳州北站扳道员张培元一家三代四口人并肩战斗在抗疫一线。妻子吴晓梅是漳州市医院康复科护士长,在漳州北站站前广场为旅客做核酸检测;父亲张宗育退休了也闲不住,在铁路小区附近当抗疫志愿者;学医的女儿张颖也不甘落后,在厦门市区参与核酸采集工作。

当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局部地区仍有小幅波动。拥有无畏、担当、奉献品质的铁路人征衣不解、枕戈待旦,正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以“保安全防疫、运输畅通”的实际行动为稳住经济大盘担当作为。

他们众志成城,坚信抗疫淬炼的人生更加闪耀。

他们汇聚成光,把铁路抗疫道路照得更加明亮。

他们久久为功,让宏观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