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四局北京地铁建设纪实

铁路资讯   2013-04-01 11:12:57  175浏览 作者:李佩山,张勇,霍昆

欣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又是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中央领导为什么对他们的项目如此青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探究他们在北京地铁建设中的发展历程和骄人业绩:10年间,他们先后参建北京地铁9条线路的9个标段,项目大都处于北京市的核心区域,并且是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被人们喻为“在浪尖上跳舞,在心脏上动手术”。

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北京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荣获鲁班奖,多项地铁施工技术国内领先,施工管理模式被树为北京市地铁建设行业样板。他们被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公司认定为地铁建设的核心队伍,2012年开始实行的安全质量进度等综合信誉评价评比,他们两次都是荣获第一名。

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北京地铁项目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视察慰问,国资委主任王勇曾前往调研,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工地考察指导,中央主流媒体和北京市媒体多次聚集报道……幸运之神为何如此眷顾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的建设者?他们在北京地铁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做大、由弱变强,经历了怎样一个化蛹成蝶的艰难历程,又如何在“风口浪尖”上起舞,铸就了如此夺目的精彩?

艰难起步学以制胜

2002年底,中铁十四局集团首次进入北京地铁市场,承建北京地铁5号线三标段工程,总投资2.63亿元。三标段是5号线上工程量最多、投资额最大、风险点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

建设者们经过5年的科学组织和艰苦奋战,首战告捷,为在北京地铁市场滚动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地铁5号线三标工程先后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詹天佑大奖和鲁班奖!2003年底,中铁十四局集团中标北京地铁黄庄站工程,总投资近3亿元。车站设计为双层三拱两柱式结构,其规模相当于3个普通地铁站之和。国内专家称其为“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工期最紧迫”的一次性暗挖地铁车站,号称亚洲第一!经过中铁十四局集团建设者们5年艰苦卓绝的拼搏,地铁黄庄站以一流的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并作为施工样板在地铁10号线全线推广。2006年8月,建设部在京召开全国安全质量工作会议,组织与会人员观摩北京奥运会在建及配套工程,精心挑选了两个样板:一个是有“鸟巢”之称的奥体中心主场馆,另一个就是地铁黄庄站。

伴随着地铁5号线和黄庄站的顺利推进,中铁十四局集团2004年底再次中标奥运会的配套工程——北京地铁4号线十五标段。该标段位于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海淀区中关村大街,这里交通繁忙,沿线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商业网点密布,地下管线复杂,施工干扰大、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工期异常紧迫。

建设者硬是靠勤劳和智慧于2006年2月20日在全线率先贯通。项目部被北京市建委评为2006年度安全质量优胜单位。

至此,在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环保要求首屈一指的北京,作为地铁建设新军的中铁十四局集团,已经得到地铁建设单位的充分认可,成为北京地铁建设的主力军!谈起当初进入北京地铁市场时的艰难,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地铁项目区域党工委书记徐磊感慨不已:“当年5号线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经常开会到深夜,就是探讨怎么施工的问题,那时真的不怎么会干啊!再就是缺人才,我在4号线当项目经理的时候,干过地铁的就那么两三个人!”开弓没有回头箭!在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建设者身上,都有一股锲而不舍的劲头,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要做就做最好”,成为项目员工的共同追求。

学习是他们的制胜法宝。早在2004年黄庄站施工时,他们就把“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作为项目学习理念,鞭策项目员工勤学苦练,尽快成为各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和专门人才。

以“创建学习型团队、培育知识型员工”为载体,以“打造管理一流的项目部”为方向,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强化对员工和劳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培育高素质员工队伍,打造优秀项目管理团队。在抓好内部培训和深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之外,各项目还结合施工生产实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走出去”即把员工送到大专院校培训,到兄弟单位现场观摩学习;“请进来”就是请业内专家前来授课释疑,并结合科研项目与设计院、大专院校联合攻关,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路子。

近年来,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先后接收了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组织了7批次的系统培训学习,绝大多数员工已经成为地铁施工的生力军。北京地铁项目先后培养总工26名,个个业务精湛,都能够独当一面,在各个地铁项目挑起了大梁。北京地铁项目已成为中铁十四局集团培育地铁施工人才的“黄埔军校”。

坚持管理干部从掌子面上成长和“导师带徒”等成功做法,形成了人才梯队,成为北京地铁市场的关键支撑和核心竞争力,不仅满足了自身发展需要,而且为集团输送了近百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人人是企业人才,项目是育人学校”的育人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在施工管理模式上,他们也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03年首次在北京地铁5号线尝试实行内部工序分包的模式,组建了由内部职工领头的工序承包队伍。

2005年后,北京地铁10号线和4号线先后实行了班组工序劳务分包管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采取工、料、机费用全部承包的大包队管理模式;第二阶段是小包队模式,钢筋、水泥等大型材料归项目部统供,劳务队只承包工费及小型机具、小型材料等二三项材料;第三阶段是实行班组工序劳务分包,自2005年4月起,项目部采取直管劳务工班的管理模式,劳务工班只承包各工序工费,不承担机械费和材料费。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经验的日益积累,他们的地铁施工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稳健经营滚动发展

中铁十四局集团领导在北京地铁工地检查工作时多次强调:“北京无小事”,在北京闯市场、干工程、创品牌,必须强化安全质量管理,规范管理和用工行为,确保稳健的发展势头。

进入北京地铁市场以来,中铁十四局集团在项目管理和施工组织上,逐渐形成了“超前思维、精心筹划、未雨绸缪、稳字当头”的工作思路。

他们始终坚持“安全重于泰山,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理念,自最早承建地铁5号线开始,就致力于探索打造安全工地、平安项目的管理思路。经过长期探索,他们逐步形成了“一网四格”的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一网”即安全管理工作的控制网,“四格”是其“一网”所划分的方案安全、作业安全、管理安全及应急安全的四个网格。

安全管理控制网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项目书记、管安全的副经理、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在分管领导负责下,通过分管部门层层向下细分,将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责任分解到每个管理人员的安全体系控制网。从根本上解决了“说起来安全管理人人有责,做起来安全人员独臂难撑”的问题,真正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落到了实处。

“一网四格”管理模式推行以来,在北京地铁项目施工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优势,为项目的安全施工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率先引进的视频监控和智能身份验证识别门禁系统,进一步提升和规范了安全管理工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高度赞许。北京市轨道公司按照刘淇的指示,专门下发文件,将中铁十四局集团的先进做法在北京地铁建设系统加以推广。

中铁十四局集团在北京地铁市场已完工项目4个,在建项目4个,都因为安全管理工作出色,获得了业主授予的“安全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秉承这样的核心价值观,中铁十四局集团在北京地铁建设中,始终坚持“建一项工程、铸一座精品、留一段佳话”,始终强调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严抓细管,精益求精。

在北京地铁市场,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项目大都地处城市核心区,地上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密布,四周高楼林立,水文地质条件差等,无一不是急难险重工程,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

作为地铁9号线唯一“特级风险源”的军博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车站地质稳定性极差,地下水位很高,水量丰富,是北京地铁最富含水地段。用项目经理赵光泉的话说,“施工人员在地底下作业,头上就像顶着个大水盆”。该地段还要下穿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地铁1号线,沉降要求必须控制在3毫米以内。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种种困难,他们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以方案保质量。依靠科技力量来攻难克险,占领行业制高点。

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积极引进和采用“四新”技术,掌握了一大批地铁施工的关键技术,不仅使工程质量全面创优,还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在地铁9号线北工区施工中,他们在不降水条件下首次采用水平旋喷技术,一次施工30米,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在北京地铁西站改造施工中,他们采用碳纤维混凝土加固技术,解决了混凝土板受力问题;采用中华798新型堵漏材料,解决了西站病害治理等难题。

他们在智能自动监测系统指导下,采用帷幕注浆和补偿注浆技术成功穿越既有地铁线,地层变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确保地铁不减速正常运营,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采用桥梁桩基隧道洞内托换施工技术成功下穿桥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纵向独头钻进126米、精度控制在3‰以内的大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创造了国内大管棚施工的新纪录。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前往视察的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车站,是国内首次在密集平房区采用长距离叠落盾构施工。建设者们依靠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过硬的技术支撑,凭借“雷厉风行、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尽善尽美”的工作作风,以不到6毫米的沉降,成功穿越1700户老旧平房住宅区,创造了国内地铁长距离叠落盾构施工的新纪录。

在以班组工序劳务分包管理模式为代表的施工管理能力上,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有了新的改进和提升。在吸取地铁黄庄站班组工序劳务分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在地铁9号线和6号线调整改进了班组工序劳务分包管理模式。通过严格执行招标程序,简化工序划分,丰富工序分包内容,回归劳务队分包管理模式,坚持从项目部到掌子面的零距离管理,从而牢牢掌控了项目管理的主导权,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进一步得到有效管控。

2010年,北京市轨道公司总结并确定了北京地铁各参建单位施工管理模式,比较成功的有3家。中铁十四局集团的施工管理模式,被业主认为最适合地铁现场施工管理要求,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作为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之一,地铁14号线项目经理苗春刚言语中难掩自豪:“刚进北京的时候,都是我们出去观摩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自黄庄站以后,我们就成了定点的观摩示范单位。近几年,接待观摩考察的任务越来越多,全国各地、国内国外的都有。这也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凭借地铁5号线、黄庄站和4号线的优良业绩,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中铁十四局集团不仅在北京地铁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实现了滚动发展。

2007年3月,北京市轨道公司把地铁9号线五标段工程交给他们;2009年3月,他们中标投资近11亿元的地铁6号线九标段工程;2009年10月,他们又中标地铁8号线十标工程。此时,中铁十四局集团同时在建3个项目,投资规模达23亿元,在强手如林的北京地铁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战略引领铸就品牌

在推进区域经营、滚动发展过程中,中铁十四局集团依靠战略引领打造核心市场,推进企业品牌化建设。随着北京市场逐步发展壮大,无论在市场前景、市场发育水平还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上,都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优势。中铁十四局集团从战略层面考虑,加强对其北京地铁市场的管理、维护,并着力抓好品牌建设。

中铁十四局集团领导认为,深度推进核心市场建设,必须依托在建项目的优良表现,实现“现场赢得市场”的项目管理目标,为提升企业品牌打造“形象之窗”和“信誉之窗”。

与此同时,中铁十四局集团以集约化经营打造企业品牌,经营理念由“经营项目”提升为“经营市场”和“经营城市”。2012年上半年,北京区域项目数达到7个。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公司党委因势利导,及时成立了北京区域项目党工委,整合区域资源,形成整体优势。

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拼搏,中铁十四局集团在北京地铁市场,从当初被质疑到目前铸就品牌,获得了业主和北京市领导、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成就了一个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

他们在城市关键部位、核心区域承担高风险、高难度地铁施工任务的能力,得到业内普遍认可,被北京市领导誉为“保安全的队伍”,被业内称为北京地铁建设的核心队伍、王牌军!地铁市场也从开始的一个点,拓展到现在的多点成面,并且向外延辐射。2012年4月及2013年1月,中铁十四局集团相继中标地铁昌平线和海淀山后线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他们依托过硬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在北京地铁市场步入了良性循环。

中铁十四局集团在北京地铁建设中,一年一大步,十年大跨越,成功打造了不畏艰险、善打硬仗、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和企业品牌。各项目先后接待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考察指导数十次,中国铁建两次在此召开全系统现场推进会。北京地铁项目不仅成为中铁十四局集团在全国市场的一个窗口,而且成为中国铁建的一面旗帜。

2010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地铁6号线项目视察工作,召开新一代农民工代表座谈会,对中铁十四局集团项目部对农民工实行的“五同管理”(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管理)做法给予高度赞誉。以此为契机,北京地铁各项目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标准化工地建设要求,促使项目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形象规范和品牌意识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0年10月1日上午,国资委主任王勇来到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9号线军博站慰问一线员工。在了解到中铁十四局集团在北京地铁市场的发展情况后,王勇欣喜地称赞说:“你们在高难度的施工条件下,能啃下‘硬骨头’,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不愧是一支英雄的铁军啊!”2010年11月9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视察地铁6号线项目平安里车站工地,对项目管理和施工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北京市轨道公司董事长吴宏建特别介绍说:“中铁中铁十四局集团的综合实力很强,我们总是把最强的队伍放在核心区域施工。”2012年9月19日上午,在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凤朝陪同下,美国《财富》杂志总编苏安迪来到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14号线项目考察调研,称赞“中国国企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中铁十四局集团继续探索在北京核心市场的定位与发展,并在确立优势、拓展市场、巩固地位、辐射影响等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他们秉承“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经营”的思路,2012年分别中标电力隧道和南水北调项目,总投资4亿多元,在北京成功拓展了水利市场和电力市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由一枝独放到春色满园,中铁十四局集团十年一剑终成器。在北京地铁建设的热潮中,他们正挥洒豪情,稳步前行,将继续演绎“风口浪尖”上的坚实舞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慰问,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但是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8号线项目经理周庆合及员工们,却依然被幸福的气氛所包围,他们那接触过“暖流的右手”一直都很忙碌,熟悉与不熟悉的人们都想跟他们握一握手。总书记手上传递的那强大的“正能量”,正源源不断地传向四面八方更多的人们……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工地慰问劳动者,广大员工深受鼓舞,已经成为一笔激励中铁十四局集团开拓奋进的宝贵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

其实熟悉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的人们都知道,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全面创优,是他们得到各方青睐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出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教育、新闻报道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真正地成就真精彩是与这些软实力分不开的。

———仅在过去的一年里,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在中央和地方媒体可说是报刊网络上有名、电视中有影、电台里有声,仅在中央电视台就播报新闻37条,其中不乏《新闻联播》、现场直播和专题报道等重量级的新闻。尤其是总书记慰问地铁建设者的新闻播发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9号线项目党支部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记者齐聚项目部,召开典型宣传座谈会,参观工地并进行现场采访报道,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他们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彰显活力。高标准的建家建线工作和标准化工地建设,得到北京市轨道公司和中国铁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轨道公司作为样板组织各标段观摩学习,6号线项目部在中国铁建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相关经验,还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佳班组”称号。

———凭借不畏艰险、善打硬仗、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和企业品牌,他们先后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考察30多次和国内外社会各界观摩团160多次。北京地铁项目不仅成为中铁十四局集团展示形象的一个窗口,而且成为中国铁建的一面旗帜。

文化建设独具特色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铁十四局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已由统一形象识别向统一理念、共同愿景的更深层次发展,先后获得“中国文化管理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建国60周年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各单位结合市场环境和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建设了既符合规范要求,又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006年8月,中铁十四局集团在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召开了首次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并于2008年、2010年召开企业文化推进会,把主题分别定为企业文化建设年、强力推进年和本质安全型企业年。基于北京市场特殊的社会关注度和市场影响力,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各项目在理念意识培养、企业形象识别、高标准建家建线、文明工地建设、特色文化活动等方面积极作为,推动北京地铁项目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他们把突出“北京意识”作为理念培养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刻认识北京所处的特殊地位,全面养成“北京无小事”的安全意识;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意识,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北京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北京区域集约资源的优势。

在企业形象塑造上,他们充分发挥承建项目地处城市中心区、人流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优势,精心设计和展示企业品牌形象。在城市中心区临街的几十个大型龙门吊竖井和临时建筑上,他们以简洁大气的风格、美观醒目的造型,注重视觉冲击力,突出展示中国铁建和中铁十四局集团企业形象,以集群效应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在项目部营区建设中,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6号线项目力避过去利用宣传面堆砌各类标语口号的做法,力求简明大气,彰显央企风范。根据周边环境特点,项目部院墙筑以仿古特色,涂以灰色仿古颜料。项目部大门模拟古大宅院大门形式,在迎面的巨型影壁墙嵌以项目管理理念:“心无旁骛,干好地铁6号线!”营区临建房按高标准建设,在北京市第一家将活动板房的办公及宿舍楼过道设计成全封闭式。青年书屋、乒乓球活动室、男女浴室等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地铁6号线项目的建家建线工作,充分体现了自身特点和企业文化,得到了北京市建委和轨道公司的充分肯定,先后组织多家施工单位前来观摩学习,将他们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并逐步成为北京地铁项目高标准营区建设的示范,发挥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应。

近年来,北京市对现场标准化建设和文明施工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的现场标准化建设围绕文明施工展开,致力于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北京地铁4号线施工时,为减少施工噪音及扬尘污染,项目部毅然投资几十万元,在临近居民楼的竖井作业区,请专业防噪公司搭建了一座10余米高,占地500多平方米的隔音棚,进行全封闭施工。项目部同时公布了联系电话,设立居民接待点,及时沟通以化解矛盾,赢得了“文明之师”的美誉。多年来,中铁十四局集团党委结合形势任务和员工队伍实际,持续开展了“践行企业价值观,提升发展软实力”,“传承铁道兵精神,实现文化强企”等主题教育活动,成功举行了英模人物、赴川抗震援建、增援沙特麦加、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等先进事迹报告会,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2012年进行的“传承铁道兵精神”教育活动中,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教育方式与员工思想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他们邀请到铁道兵“登高英雄”杨连弟之子,来项目作专场报告,缅怀和学习先辈的先进事迹,在青年员工中引起强烈反响;由地铁6号线项目10多位女工联手制作的大型十字绣“铁道兵精神永放光芒”,针针线线都寄托了对铁道兵的敬仰之情,已被集团公司荣史馆预定收藏;他们开展了“向我身边的铁道兵学习”和“我是铁二代”征文活动等,使企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弘扬。

宣传报道亮点纷呈

10年来,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北京地铁项目,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工期紧、难度大、风险高,并且大都处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枢纽位置上,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和特殊。

2010年端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地铁6号线平安里站工地时曾说:“中铁中铁十四局是国内知名的施工企业,你们在全国有很多工地,我看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应该说与中铁十四局集团在北京地铁项目所铸就的品牌优势息息相关。

在完成好工程任务的同时,他们的宣传报道工作以工程重大节点的突破、重大工程的专题报道和领导视察等重要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各项目的核心区位优势,全面反映地铁建设所取得的优良业绩,充分展现铁建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打造企业品牌形象的主阵地。

中铁十四局集团2003年底承建的地铁黄庄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配套工程,也是控制全线工期的“咽喉工程”,当时有“东看国贸,西看黄庄”之说。央视《东方时空》以专题特写的形式,聚焦中铁十四局集团黄庄站团队,讲述了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借助科技力量,成功攻克大管棚施工技术、地铁换乘车站群洞效应控制技术等系列难题的典型事迹,在北京地铁市场乃至全国反响强烈。

2012年6月30日,地铁6号线一期全线轨道完成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项目及时整理宣传素材,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媒体提前沟通,积极策划宣传报道。央视《新闻联播》、《整点新闻》,搜狐网,新浪网以及北京电视台等中央和省部级媒体播发了消息,进一步塑造了中铁十四局集团在北京地铁市场的良好形象。

2012年8月15日,北京地铁9号线的头号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军事博物馆车站主体工程顺利完工。他们组织召开新闻采访会,邀请中央及北京市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以《攻克“特级风险源”,地铁9号线军博站主体完工》为题,在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以及《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等媒体做了大量宣传。

2010年6月14日,温家宝总理深入北京地铁6号线平安里站工地视察,并与新一代农民工座谈。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播发了消息,新华社发布通稿,全国各大媒体竞相刊发了稿件。

在后续报道中,他们与上级主管部门紧密联系,准确把握宣传导向,相继在国资委网站、《中国铁道建筑报》、《人民铁道》报等媒体刊发了《总理来到了我们中间》、《铭记总理关怀,加快企业发展》等一批稿件,扩大了企业影响力。

2012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14号线项目工地,项目部青年员工付亮亮等人依旧坚守在岗位上。央视以《走基层,在岗位上》为题,讲述了小长假期间的北京地面欢声笑语,车水马龙,人们享受着假日的欢乐与惬意。而在地下28米的施工现场,付亮亮以及广大建设者正默默奉献在施工一线。

2012年6月28日,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9号线项目党支部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7月18日上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记者齐聚9号线项目部,参加典型宣传座谈会,参观工地并进行现场采访;8月15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13家北京市媒体记者前往采访报道。

《人民日报》以《党旗飘扬在工地》为题,《经济日报》以《把软实力建设转变为生产力》为题,《光明日报》以《活跃在地层深处的党支部》为题,《工人日报》以《北京地铁建设诞生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为题,分别刊发了通讯。此外,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也刊发了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良好反响,极大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

十八大召开前夕,央视《魅力记录》栏目,以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6号线、8号线和9号线项目为背景,讲述了北京地铁的建设者们在日益密集的城市中,为地铁发展寻找安全空间,将一个立体的轨道交通网络,辐射于这座城市地上地下的新闻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仅在中央级媒体刊播稿件就达160余篇,在中央电视台播发新闻40多条。卓有成效的宣传报道工作,将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为中铁十四局集团的北京核心市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团组织在加速青年员工成长上,坚持“导师带徒”活动,并不断加大力度和扩大范围。他们不仅与正式签收的学生签订合同、配备导师,对非正式的年轻员工,也择优签订了“导师带徒”合同。在导师的选择上,一些有技术特长的优秀临时用工也派上了用场。

在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各项目成立的“青年突击队”中,有10支被北京市团委评为“优秀青年突击队”,有3支被评为“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广大团员青年在项目全面建设中发挥了生力军的重要作用。

从当初的举步维艰,到如今的风光无限,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项目的建设者们用锲而不舍的努力,凭借骄人的业绩和良好的信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其中,软实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坚信,在北京地铁建设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他们将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继续谱写北京地铁建设的华美篇章!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