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油山开新篇
铁路资讯 2019-08-10 07:43:04 0浏览 作者:“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开国元帅陈毅在3年游击战争时期创作的诗词《梅岭三章》中的一首。透过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中央红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冲破敌人封锁线时的悲壮场景。
8月3日,《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再走长征路”采访小分队前往江西省赣州市信丰站。位于赣州南部的信丰站伫立在崇山峻岭中,犹如一座威严的哨所,静静地守护着周围那一片茂密的森林。这里当年曾是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战场,也是红军开展游击战的主战场之一。今天,铁路新闻工作者来到这里,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历史,积蓄前进动力。
1934年10月21日凌晨,已经踏上长征征程的中央红军爬高山、穿密林,避开敌人的碉堡群,分别进入信丰、赣县交界处的深山密林,这里是敌人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中央红军终于彻底摧毁了这条封锁线,向赣粤边界的大余前进。
“信丰站所在地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信丰站建设成服务人民群众的标杆车站。”信丰站站长彭勃感慨地说。1996年9月1日,随着京九铁路开通运营,信丰站成为赣南大地上第一批通车的火车站之一,守护着当时南昌铁路局的南大门。经过多年不断发展,今天,这个三等站年发送旅客已达59万人次,成为赣南老区人民出行的便捷通道。
59岁的信丰站老职工邓福生是信丰站的建设者之一,信丰站开通运营后他就留了下来。邓福生与信丰站20多年风雨同行,目睹铁路助力老区县城的发展繁荣,他感触至深:“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出打工的‘老表’们大多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拖着破旧的大包小包,甚至挑着担子坐火车。现在这些已经很少见了,旅客们的衣着都整齐漂亮,拉着各式各样的行李箱潇洒出行。”
从信丰再往南走就是赣粤边界的大余县。大余境内的油山郁郁葱葱、连绵起伏。“千山转不尽,十里万重山”,这里的大山仿佛在诉说当年游击战争中革命战士的英勇顽强、不懈奋斗。
中央红军冲破第一道封锁线后的3年,项英、陈毅带领留守的红军将士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开展游击战。他们以顽强的意志保留革命的火种,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如今,国家越来越强大,铁路也越来越发达。”大余站站长李国强向介绍,大余站是赣韶铁路上的一个四等站,是大余老区人民北上赣州、南下广州的重要通道。在大余站的周围,铁路网越织越密,除既有的京九、赣龙、吉衡铁路外,即将开通的昌赣客专等,将助力赣南人民踏上不断发展、繁荣幸福的黄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