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雪域高原的绿色哈达

铁路资讯   2017-09-11 16:29:29  1浏览 作者:下转A2版

■本报 张 艳

“11年来,我驾驶列车无数次往返雪域高原,每当看到藏羚羊在铁道两旁悠闲地嬉戏觅食、还不时调皮地向我们张望,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8月30日,正在驾驶机车牵引旅客列车进藏的西宁机务段机车司机龚彦明说。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纵跨青藏高原腹地,途经可可西里、三江源、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等自然保护区以及羌塘草原生态重点区,沿线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非常脆弱,对环境保护要求极高。

5年来,青藏铁路公司结合环保工作实际设置了环境保护办公室,在运营管理中,委托相关机构分别对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运营期野生动物通道、沿线边坡植被监测与恢复、防治路基沙害技术等进行系统监测和研究,为青藏铁路沿线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他们先后健全完善环境保护机制256项,通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做好环保“加、减、乘、除”法,实现了一系列创新,在雪域高原铺画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加法:因地制宜添绿意

每当列车行驶在青藏铁路上,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绿色渐渐被白色的雪山和赭石色的戈壁沙土代替,区域植被变得格外匮乏,只有油松、沙棘、珍珠梅等错落有致地分布于路基两侧,为青藏铁路增添一抹绿意。这难能可贵的绿色植被带便成为了青藏铁路的地标名片。

青藏铁路地处世界“第三极”,干旱高寒缺氧,绿化工作较平原地区困难数倍。青藏公司采劝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方法,全面推进 “绿色天路”工程建设。

在沙害严重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他们采取围网封育的方法,点播灌木草种,在石方格内人工引种沙蒿、柠条、花棒,并人工繁育出梭梭等沙生灌木。经过5年努力,沙区植被覆盖率从不足2%增加到60%,流动性沙丘消失,铁路两侧逐渐形成了干旱草原地貌特征。目前,该公司已在青藏铁路西格段线路两侧整地种草20公里605亩、种植灌木林带68公里4130亩、植树造林15公里661亩。

青藏铁路格拉段开通运营后,该公司与科研单位合作,相继开展高寒地区人工种草试验。他们先后在海拔4600米至4900米的沱沱河、错那湖等可进行绿化的地段,人工种草3万平方米,在楚玛尔河多年冻土区路基两侧种草10万平方米,为高寒多年冻土地区人工恢复草本植被积累了经验。

青藏公司在高寒地区种草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了适宜高原气候条件、耐低温不易退化的6种草种,采取铺设保温塑料膜、加装植生袋等方式,在青藏铁路楚玛尔河至雁石坪区段线路坡脚两侧完成植被建设133.4公里3236亩。目前,青藏铁路沿线绿化长度达到808.5公里,占可绿化地段的80%。千里“绿色长廊”既保护了多年冻土,又改善了沿线荒漠化环境。该公司也连续3年被青海省绿化委员会授予“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减法:标本兼治减排放

“Z917次列车进三道,吸污组做好进站准备。”8月31日21时,青藏铁路劳服公司格尔木综合车间吸污班班长郝志云拿着报话机指挥着。随后,7辆吸污车慢慢驶入站台。几分钟后,Z917列车缓缓进站,司索工麻利地爬上吸污车,拽起吸污管,拖到地面;待列车停稳后,又拉起10米长的吸污管,进入股道准备吸污作业。

郝志云告诉,列车排出的废水、污物等会影响冻土层的温度,造成土质松动。所以,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行的客车全部采用全封闭的25T新型客车车体,车体不仅有适用于高原的制氧供氧设备,还设有先进的污水和污物收集系统,从根源上实现了“零排放”。

(下转A2版)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