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放关的“催化剂”
铁路资讯 2017-05-25 17:23:10 0浏览 作者:■本报 张家启
5月22日在阿拉山口铁路口岸站采访时,职工们向强烈推荐该站一个与众不同的工种——俄语翻译。
阿拉山口站货运车间翻译组共有14名翻译,平均年龄26岁,担负着国际联运进出口货物运单的翻译及审核工作。
在阿拉山口站做好翻译工作是很不简单的,不但要精通铁路货运业务,而且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在中欧班列运输过程中,翻译如果稍不留神译错了品名或收货人,后果将十分严重。此外,他们还负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协助货运值班员及其他岗位职工与哈萨克斯坦铁路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铁路口岸站的翻译就是加速放关的‘催化剂’。” 阿拉山口站货运车间丙班货运值班员赵玮业说。
说着一口流利的俄语,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出现在眼前。她叫王慧,已在阿拉山口站工作了5年多。无论是快速翻译、普通记录,还是审核运单,她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王慧告诉:“我们必须精准地翻译,这是对中欧班列负责。”
从小生活在美丽海滨城市大连的杜淑静,大学毕业后选择远离家乡,来到阿拉山口站做俄语翻译。几年来,杜淑静工作认真踏实,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与该站职工刘伟喜结良缘。
1990年9月1日,兰新铁路铺轨到阿拉山口站。3年后,一名阿拉山口站职工的女儿在当地出生。如今,这名在阿拉山口长大的女孩已经成为该站的一名俄语翻译,名叫高梦颖。一次,哈方有人开玩笑问她:“你俄语说得这么好,是哈萨克斯坦人?”她认真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阿拉山口。”
在阿拉山口站采访几位女翻译的同时,还遇到了一位来自东北的帅哥翻译徐笑寒。
2008年7月大学毕业后,徐笑寒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翻译的理想,远离家乡沈阳来到阿拉山口站工作。他话不多,干活十分利索。每次遇到车站工作忙、翻译人员调配不开的时候,他总是主动提出顶岗,没有丝毫怨言。
随着一趟趟中欧班列频繁进出阿拉山口站,翻译们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演绎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动人故事。
图为阿拉山口站货运车间翻译人员正在对票据进行翻译、审核、讨论。李阿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