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缘的亲情
铁路资讯 2017-04-23 10:31:06 0浏览 作者:4月19日晚上,热合曼·热西提夫妇与女儿热依汗古丽视频热聊了半个多小时。
热合曼·热西提把第二天要接受《人民铁道》报采访的事告诉了女儿。在中央民族大学上学的热依汗古丽请父亲转告:“我的家在铁路,在新疆。我明年大学毕业后要回新疆工作,报答铁路,报答帮助过我家的人。”
这一家三口,父亲热合曼·热西提,维吾尔族,是乌鲁木齐铁路局乌鲁木齐房产公寓段准东北综合车间供暖工区司炉工;母亲早尔古,维吾尔族;女儿叫热依汗古丽·热合曼,却是一个汉族女孩。
热合曼·热西提夫妇与女儿之间的故事,得从22年前说起。
偶然相遇,一生守护
时光倒回1995年6月的一天,热合曼·热西提的妻子早尔古正在去上班的路上,听到别人说附近有一个无人看护的婴儿,她急忙赶了过去,把孩子抱了起来。可能是刚出生不久,婴儿身上热乎乎的,还有未擦掉的血迹,只用一个布单子包裹着。新婚不久的她一边“笨拙”地哄着怀里的孩子,一边焦急地寻找孩子的父母,但最终无果。怀里逐渐平静的汉族女婴小脸粉嘟嘟的,嘴巴一张一合,显然是饿了。早尔古将女婴抱回家,在温开水里放了些白糖给她喝,丈夫热合曼·热西提则赶紧跑到商店买来奶瓶、奶粉。
热合曼·热西提和早尔古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尽全力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还为此在当地报纸上登过寻人启事。可是一年过去了,没有任何结果。夫妇俩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决定收养她。他们给这个汉族女婴起了个维吾尔族名字——热依汗古丽,意为“美丽的花朵”。
热合曼·热西提夫妇认定,这个汉族女婴就是自己的孩子。在接下来的20多年中,他们全身心地爱护着这个可爱的生命。
申请领证,精心抚养
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夫妻俩发现她患有先天性耳朵畸形疾玻
此后,夫妇俩带着还未满月的热依汗古丽四处问诊。想要给孩子根治要花去近万元,对于当时月薪只有1000元左右的热合曼·热西提而言,医疗费用无疑是个大难题。夫妻俩又是新婚不久,家里没钱,也没地方去借。这时,早尔古为了给孩子治病,决定把结婚时买的耳环等首饰卖掉。
热依汗古丽在热合曼·热西提夫妇的精心抚养和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成功地接受了耳轮廓整形手术,一家人悬着的心就此落地。
可能由于太小的原因,热依汗古丽的脑海里并没有关于手术的这段记忆。她能想得起来的最早的事情是,因为家里面讲维吾尔语,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听不懂汉族小朋友说的汉语,没有办法跟汉族小朋友一起玩。热合曼·热西提夫妻俩的汉语也不是很好,为此,他们特地买来很多汉语动画碟片,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汉语。
转眼到了1999年,当时4岁的热依汗古丽并不知道,在她记事之前的那段时间,热合曼夫妇都经历了什么。
治愈了女儿的耳疾,夫妻俩便开始为孩子跑户口。按规定,上户口需要办理收养手续,办理收养手续又必须是无亲生子女家庭。热合曼·热西提和妻子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心里想着朝夕相处4年的女儿,夫妻俩毅然签下了《独生子女证保证书》,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经过几番劝说,热合曼·热西提的父母也同意了夫妇俩的决定,一同帮助他们照看小古丽。
他们领取过《独生子女证》,准备申报孩子的户口时,由于不知道孩子的准确生日,就把孩子的生日定在了6月1日。夫妻俩认为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最开心、最喜欢的节日,定在这一天,就是为了让热依汗古丽能够永远快乐和幸福。
亲情难断,彼此相依
女儿就是热合曼·热西提夫妻的“心头肉”。平时,望着孩子调皮、可爱的一举一动,热合曼·热西提夫妇内心充满了快乐。
对于家庭而言,照顾孩子是一项“大工程”。为了把热依汗古丽抚养好,同时为丈夫做好后勤,妻子早尔古毅然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就是热合曼·热西提的工资收入。
热合曼·热西提在乌鲁木齐局一个偏远小站做司炉工,不能经常回家。早尔古平日接送热依汗古丽上学,周末或者寒暑假,就带上女儿辗转倒车赶到丈夫工作的锅炉房。乌鲁木齐的冬天寒冷,小古丽时常因为晕车难受而哭泣,但为了能与爸爸多见面,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父母的呵护下,热依汗古丽的童年就好像锅炉房般温暖。在她的印象里,爸爸晚上也要烧锅炉,体力消耗很大。
热合曼·热西提在休息的时候,热依汗古丽就很懂事地帮忙爸爸看炉火、倒煤渣。孩子力气小,经常累得小脸通红。看到丈夫工作量大,妻子就经常给他买些补身体的食品,但他总是舍不得吃,大多都留给了自己最爱的“小馋猫”女儿。
反哺之情,感恩社会
随着年龄增长,热依汗古丽逐渐懂事了,她对自己与父母的相貌差异产生了困惑。也经常有同学问她,你是维吾尔族吗?是父母亲生的吗?……热合曼·热西提夫妇考虑再三,决定对女儿如实相告。
得知自己的身世后,热依汗古丽的内心受到了冲击,既感慨自己的命运,又觉得亏欠抚养自己的父母太多。
随着高考临近,热依汗古丽一边担心父母会有更多的经济负担,一边要面对考试不能失败的压力,一度陷入焦躁之中。她最终还是将自己的不安想法告诉了父母。
热合曼·热西提夫妇告诉热依汗古丽:“你和其他孩子没有区别,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不管考得好不好,你都是我们最亲的女儿。”父母的肺腑之言,改变了女儿的心态,让她从容而自信地走进考常
2014年,热依汗古丽以超出分数线60多分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她来到北京,在这所多民族汇聚的高等学府接受教育。在这里,她与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同学成为朋友。
热依汗古丽知道,自己上学的费用占去了全家收入的一半,既然成人了,就该替父母分担。她向学院申请了勤工助学,每星期都拿出一定的时间做各种兼职工作。
上大学之后,她与父母的通话比上高中时还要频繁,每隔两三天就要在手机上跟父母“见上一面”。
在北京生活久了,热依汗古丽内心有了毕业后留在外地工作的想法。不过想到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她觉得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回到新疆工作,做一名铁路职工,在父母旁边尽孝,这就是她目前的想法。
在与交谈时,每每谈起女儿的事情,热合曼·热西提总是喜上眉梢,一次次掏出手机,展示女儿在学校的各种近照。那种作为父亲的自豪、骄傲,无以言表。
作为一名父亲,22年来,热合曼·热西提把心中的温情,无所保留地都给了这个幸运的汉族小姑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热合曼·热西提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用自己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铸就了民族团结情,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得绚丽多彩。
本文图片均由刘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