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生命通道的芬芳玫瑰
铁路资讯 2016-07-03 09:59:48 0浏览 作者:话那头的 “通风”指令。
1996年,陈德芬跟随铁路工程队来到贵州盘县,加入建设家竹箐隧道的队伍。1997年,隧道完工后,陈德芬和丈夫朗懿留下来守护隧道,成为家竹箐隧道主风机房的通风工。隧道通风岗位为单独作业,每10天轮流换班一次,陈德芬只有在交接班时才能见到丈夫。
每次换班,陈德芬准备好生活用品和蔬菜后,都习惯背着背篓,沿着铁路穿过家竹菁隧道,经过连接家竹箐隧道和主风机房的斜井 “回家”。斜井右侧只有一条三四十厘米宽的小路,由751级台阶组成。斜井里漆黑一片,小路又窄又陡,陈德芬背着竹篓,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走累了,陈德芬就在旁边的避风洞坐着歇一会儿。
即使这里一年前已经通了公路,陈德芬还是会沿着老路走。她说还是走了几十年的老路亲切。
陈德芬告诉记者,家竹箐隧道是一个高瓦斯隧道,她的工作是当瓦斯超标时开启风机,排出瓦斯,保证火车和人身安全。作为通风工,陈德芬的工作就是坐在电话机旁。这个陪伴了她19年的电话机,随时都会响起。正说着,桌上的电话机突然发出刺耳的铃声: “瓦斯浓度超标,请立即通风。”是瓦斯监控中心打来电话发布通风指令,家竹箐隧道瓦斯含量超标,需要马上进行通风作业。
配电柜电压、电流正常,开启风门;风门开启检查到位,开启第一道风机;风机开启数据指标记录完毕,第二道风机开启;风机运转正常。陈德芬一路小跑,丝毫不敢耽搁,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紧张有序地进行。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瞬间弥漫了整个山谷。
5月16日14时10分,两台风机启动完毕。从接到开风机的电话指令,到各项指标数据登记完毕,再到风机完成启动,一路小跑的陈德芬只用了5分钟时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忙碌,家竹箐隧道通风作业顺利完成,瓦斯浓度降低至允许范围,陈德芬放下悬着的心,打电话给瓦斯监控中心汇报后,认真在通风记录本上登记。
在陈德芬工作的地方,既看不到铁路,也见不到火车。在寂静无聊的大山里,陪伴陈德芬的只有两只狗。
13年前,陈德芬上班途中看见趴在路边满脸泥浆的一只小狗,善良的陈德芬把它抱回了通风机房,取名“花脸”。花脸常常依偎在陈德芬的身旁,与她相互陪伴。1年前,花脸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为这个 “家”增添了几分热闹。
除了克服常人无法体会的孤独,陈德芬还要克服生活上的不便。缺水是这里最大的难题。3年前,为了解决风机房的用水困难,曲靖工务段每个月向山上运送20桶桶装水,吃水难的问题算是解决了。这些珍贵的饮用水,陈德芬一滴都舍不得浪费,淘完米用来洗头,洗完头再用来浇菜。
用于洗漱、洗衣服的水,陈德芬还是要到山上去背。背水的路,陈德芬走了十几年,最近的取水点也要两公里左右,往返一次需要40分钟的时间。崎岖的山路,再加上20公斤的负重,陈德芬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有时遇上下雨,背水一趟下来要摔好几跤。
陈德芬的活动空间很小,闲不住的她开辟了一小块菜园,浇水,施肥,搭豆架……想尽办法让自己孤独的日子忙碌充实起来。院子里的竹子和花以及十多棵樱桃、苹果、桃子等果树,都是陈德芬刚到通风机房工作时,亲手栽种的。十几年过去了,曾经的小树苗已经长得枝繁叶茂,树上结满了各种果实。
一个人实在闷得慌时,陈德芬就会坐在门口默默地看着自己种的树,和身边的狗儿说说话。多年来,她已习惯了这种安静规律的岗位生活,把孤独寂寞过出了淡淡的幸福滋味。她说: “每次来上班,就感觉是旅游来了,回家反而像是 ‘坐牢’。”
瓦斯通风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它关系千万旅客的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年3月至11月是瓦斯浓度最高的时候,毫无规律的瓦斯数值变化让陈德芬工作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接到通风作业的指令。
白天,每隔20分钟,陈德芬就需要对配电室内设备运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观察通风机电压电流数值变化情况。有时候,陈德芬一天需要启动七八次通风按钮,每次瓦斯浓度降到安全值后,她都会仔细做好检查登记。
对于性格淳朴的陈德芬来说,长期坚守岗位,难的不是扛起工作的责任,而是放下对家庭的照顾。
自从在通风机房上班,19年来陈德芬只回过4次老家。今年16岁的女儿从小就被寄养在婆婆家,因为无法照顾,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住校了,只有休息回家陈德芬才能见上一面。
今年春节,女儿来到通风机房陪陈德芬一起过除夕。晚上和女儿肩并肩躺在床上说心里话时,陈德芬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抱着女儿热泪难止。即便如此,短暂的相聚时光还是让母女俩感到十分幸福。 “在这里上班,实在是照顾不到亲人。在我丈夫病的时候,我没有服侍过他一天。”回忆起丈夫,陈德芬哽咽了。和陈德芬长期轮流值守的丈夫,在2014年突然因病离世。当时,正在工作岗位值守的陈德芬甚至没有来得及回去看丈夫最后一眼。 “我来上班的时候,他还欢欢喜喜送我到汽车站,等到他去世了以后我才回去……”陈德芬忍不住落泪。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陈德芬又回到两人共同坚守十几年的家竹箐隧道。大山深处的通风机房,有她和丈夫共同的记忆。陈德芬决定继续坚守下去。她说: “总是觉得他在我身边的,跟我一起上班、下班……等我退休之后就到公公婆婆那去代替我丈夫孝敬老人。”
13时25分,接到给隧道通风的命令,陈德芬又忙碌起来。19年来,家竹箐隧道的瓦斯浓度始终保持在安全值内,平安通过列车25000余趟。“每个人的岗位不同,我就像一棵小草,虽然没有花儿好看,没有大树长得高,但在这个岗位上,我过得很平淡,也很舒心。”作为中国铁路为数不多的女通风工,陈德芬觉得这份工作干得很有成就感。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大山里守到退休。
本文图片均由马军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