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运动会 路地“小奥运”闪耀体育精神

铁路资讯   2016-05-08 07:17:23  0浏览 作者:

4月26日,参加第35届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的选手正在进行送轨枕比赛。本报特约通讯员 关富成 摄

本报记者 唐 茹

四月的大巴山,风和日丽。坐着绿皮火车,奥运冠军齐宝香来了;自带小马扎,拄着拐杖的村民刘魏清来了;代表学校演出,穿着黄纱裙的小学六年级女生杜媛来了……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到 “巴山精神”的诞生地——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参加巴山第35届路地群众运动会。

看到 “巴山”两个字,不由得想起李商隐的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与诗里的巴山不同,西安局管内的巴山站是襄渝线上一个四等小站。运动会在巴山站区的一处山坳里举办,从1981年至今,已经持续了35届,被当地群众称为巴山 “小奥运”、巴山“狂欢节”。

4月26日10时整,运动会开幕。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中,20支代表队雄赳赳迈进篮球常参赛选手中有铁路沿线百姓,有乡镇工作人员,有高速公路收费员,有建筑工地务工者,有大学、中学、小学的老师学生,有来自北京、济南、郑州、西安铁路局的一线职工……他们精神抖擞,欢聚在巴山,共享一场独特的体育盛会。

本届运动会从4月26日持续到4月27日。白天有开幕式和文体展演,比赛项目则有水中捞月、瞎子敲锣、家庭亲情接力等;晚上有篝火晚会和灯谜晚会。人们自由参赛,欢笑声在山谷间回荡,整个巴山站区都沸腾了。

和齐宝香同行至巴山的体育健将还有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李坚柔,九球世界冠军韩雨、刘莎莎,篮球裁判员贺京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旗手、陕西篮球协会会长王立彬。当他们走进巴山,看到篮球场上、围墙外、乡间小路旁都站满了当地老乡,不由得热情高涨,与铁路职工和群众展开了篮球赛、台球赛,赢得了阵阵喝彩和掌声。

陈一冰说: “我参加过很多像巴山这样最基层的体育健身活动,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不断感染着我。但像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这样一办就是35届真的很难得。我看到了体育给予人们的那种战胜困难、不断超越的力量。”

1978年,随着襄渝线的建成通车,一群铁路青工来到巴山腹地。他们吃原粮、点油灯、饮山泉,养护着90%以上为桥梁隧道的线路。这段线路云集了襄渝全线最长的大巴山2号隧道、最高的黑水河钢梁桥,以及最小的曲线半径和最长大的坡道。

艰苦的环境,反作用于巴山铁路人,成为他们顺应自然、艰苦创业的动力之源。用勤劳的双手,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持续改造站区环境。1981年,第一代巴山铁路人在乱石岗上平整出半个篮球场,举办了首届巴山运动会。在篮球、接力、长跑、拔河等6个比赛项目中,参赛运动员只有铁路职工和家属。因没地方住宿,参加运动会的其他工区职工在第一天参加完比赛后,要步行11公里返回工区,第二天再走来参赛。

随着比赛项目的逐年增多、内容的逐年丰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历经四次翻修,巴山铁路人建成了水泥篮球常2008年4月27日,第27届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隆重举行。这一天,恰逢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由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签名的首日封,从巴山飞往全国各地。小站区与大奥运的 “牵手”,感染着巴山的职工和群众。

如今,走在巴山工务车间,活动室、运动雕塑、健身器材等体育元素随处可见。在本届运动会上,比赛项目已拓展至20项,参赛队伍和观众更是达到2000余人,人们用欢声笑语践行着奥运会 “更高、更快、更强”和 “重在参与”的精神理念。

13岁的杜媛是巴山中心小学学生,她和小伙伴们参加了开幕式的文体表演。80岁的刘魏清就住在巴山旁的村子里,已经观看了30多年的运动会。他说,铁路带来了文明,让山里人坐着火车走出大山,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运动会带来了快乐,以前儿子代表村里参加篮球比赛,今年孙子都上阵了;每参加一次运动会,家里人会谈论、高兴很长时间。

连续举办35届的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已经超越和升华了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概念。在许多人看来,这已成为巴山铁路职工和群众的一个节日,成为传播现代文明的一条纽带,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扇 “窗口”,完美地弘扬和传承了新时期铁路精神和 “巴山精神”。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