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星”的能量

铁路资讯   2016-03-28 08:31:39  0浏览 作者:

<p>筒,分头查看,不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此时,月光更加皎洁,在海面上洒下一片银色的涟漪。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 ‘阿妹’到村口……”

不知是谁高兴地唱了起来,引得大伙笑声一片。

虽已是2月下旬,但这里仍然比较寒冷,夜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记者紧了紧棉服的衣领,走过去跟葛昌林聊了起来。

葛昌林出生在一个铁路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养路工。在他看来,进入铁路工作是自己此生的必然选择。

2000年7月,葛昌林进入青岛工务段烟台线路车间工作。没多久,他就和父亲闹起了别扭。父亲希望儿子和自己呆在一个工区,方便照顾,而葛昌林却执意要到一个更偏远的工区,从零开始。

从零开始,什么都不懂,葛昌林常常受到别人的批评。好强的他心里委屈,嘴上却不说,只是拼命地钻研业务。工作中,他常听别人提起一个 “牛人”——同在烟台线路车间的周丰波。

周丰波比葛昌林早一年入路,好学勤练、业务清湛,经常代表车间参加各类技术比武,在段里小有名气。

“当时我很羡慕他。”看着不远处忙碌的搭档,葛昌林话语中充满敬意,“我暗下决心,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后来,葛昌林向工区申请参加车间的技术比武。工长说,只要技术获得大家的认可,他就能代表工区参赛。

“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位好师傅——杨国富。他带着我跑遍了工区108公里正线、84组道岔、13.6公里站线。那个时候真不知道什么是累,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功夫不负有心人,葛昌林很快成了工区里的多面手,开始陆续参加车间以及段里的技术比武。

2008年,第二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赛,济南铁路局要选拔5名线路工参赛。在铁路局选拔比赛中,葛昌林名列第五,而周丰波却因漏答了一道试题失去了参加全国大赛的机会。</p>

“压线”入围,旁人看来已属侥幸。让人更惊讶的是,在当年10月份举行的全国大赛中,葛昌林一举夺魁,成为线路组的“状元”。

“很羡慕,也很佩服。”谈起葛昌林,周丰波实在地说, “他的技术很扎实,比赛心态也好,取得好成绩当之无愧。”

如果说葛昌林的成功是一举成名,那么周丰波的成功源自多年的锲而不舍。2008年的失利并没有打掉周丰波拼搏的劲头。在随后的3年中,他心无旁骛地学技练功。

2011年,第三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周丰波顺利通过段里的竞赛、铁路局的选拔,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全国大赛线路组的第二名。

时任烟台线路车间主任的张登峰评价道,葛昌林、周丰波求知欲强、敢为人先,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支持,所以成就了彼此。

履职新岗,共谱新曲

在烟台线路车间的职业生涯中,葛昌林和周丰波先后戴上了全国技术能手的 “光环”,而在2014年的一系列变化中,他们开启了新的成长阶段。

2014年7月,葛昌林、周丰波二人先后被抽调到青荣城际铁路提前介入组;8月,两个人一起参加了青岛工务段公开招聘,成为车间技术员;11月,威海客专线路车间成立,他们俩先后被调入这个新车间,分别担任正副主任。

此时,葛昌林和周丰波还不到35岁。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通常人们对年轻人办事不太放心。一个这么重要的车间,交给这样两个年轻人。不能不说,这样的决定比较 “大胆”。

新的岗位、新的责任给葛昌林和周丰波带来了压力,也激发出他们更大的潜力。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跑线路、抓安全,跟班组、抓管理,带队伍、抓学习,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车间计工员吴世民回忆当初 “创业”的情景时,这样描述: “房子是租来的,吃、注办公都在里面。大伙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人抱怨,心气都很高。干好干坏,都拿标准来衡量。”

凭借认真的态度、严格的管理和对标准的执着,葛昌林、周丰波带领大伙克服了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保证了线路质量安全稳定,唱出了一曲竞技练功、共保安全的青春之歌。

“青年怎样才能成才?”

2月23日,记者和青岛工务段党委书记张志强探讨起这个问题。

“只有实干才能成才。”

张志强的话掷地有声。 “我们就是要为青年搭建能干事、能成才的舞台。葛昌林、周丰波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都干过工长。给他们压担子,是希望他们在技术工人的基础上,成长到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年轻的葛昌林、周丰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5年,威海客专线路车间各项工作在青岛工务段名列前茅,更可喜的是,整个车间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每个人的业务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站在双岛湾特大桥上,葛昌林对记者说: “我现在主要是抓管理,技术业务一般由周丰波负责,配合起来非常默契。”不远处,周丰波正在从容地指挥着职工们作业……

重任在肩,传播 “星火”

2月22日晚上,在这个车间里,记者碰到了来自山东电视台的同行,他们是为了采访 “90后”全路技术能手李魏林而来。

1991年出生的李魏林,2013年从山东职业学院毕业后来到青岛工务段,曾因业务突出被抽调到青荣城际铁路提前介入组。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两位 “偶像”葛昌林和周丰波。

威海客专线路车间成立后,李魏林也被调了过来。 “能在两位 ‘偶像’的麾下工作,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李魏林对记者说。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跟在两位 “偶像”身边,边听边记,边学边干。

对于带 “徒弟”,葛昌林有自己的想法。他说: “遇到问题,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要怎样,而是鼓励他们去尝试自己的办法。只有通过尝试实践,才能加深自己对高铁知识的理解。”

有一次,线路上出现了点问题,葛昌林、周丰波着急上火,就把李魏林和其他几个人叫过来一起想办法。没想到,李魏林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法。几个人为此还争了个面红耳赤。

为了让这些年轻职工快速成长,这个车间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开展比武竞赛活动。周丰波当起了培训班的老师,向大家传授自己总结的技术要点。葛昌林是竞赛的总裁判,确保公平有效。

2015年9月,李魏林通过层层选拔,参加了第一届铁路工务系统高铁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手如林的竞赛中,他一举获得亚军,获得了全路技术能手的称号。

此时,李魏林入路刚满两年,正式接触高铁知识仅1年多。这位 “90”后新星的脱颖而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走完了我10年的路,非常优秀。”周丰波这样评价自己的 “徒弟”。

在记者以前的采访经历中,这样的个例也不多见。

“如果没有葛昌林和周丰波,李魏林会不会成才?或者说会不会这么快成才?”记者向张志强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张志强思索片刻后,微笑着说: “我想他会成才,但可能不会这么快。我们把葛昌林和周丰波放在同一个车间 ‘挑大梁’,就是希望他们尽快带出一批作风过硬的技术尖子。”

目前,这个车间已有很多年轻职工迅速成长了起来,其中3名 “90后”走上了工班长的岗位。比如,威海工区班长李晓东,他曾和李魏林一起参加段里的比赛,还以第三名的成绩入围了铁路局的选拔。至此,葛昌林、周丰波的 “星火”传播效应开始逐渐显现。

“天窗”结束回车间的路上,张志强向记者描述了段领导班子期望的 “满天星”图景,他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从一线成长起来,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进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更多人才,用实际行动践行 “厚德敬业、实干先行”的济铁精神。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