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见证成长岁月

铁路建设   2016-05-13 07:46:40  0浏览 作者:

刘斌斌 贾 杰 本报特约通讯员 庞曙光

图为在中铁二十局集团蒙华铁路7标项目部青化砭2号隧道内,两名 “90后”员工正在进行围岩测量。庞曙光 摄

2015年9月的一天凌晨,黄土高原上的寂静突然被一阵长长的哨声打破。如同军队里的紧急集合,25岁的荆超和同事们迅速来到中铁二十局集团蒙华铁路项目部驻地的操场中间。

因连日阴雨,通往蒙华铁路麻科义隧道一号斜井的唯一便道泥泞不堪,影响施工车辆通行。若两天内不能完成路面硬化,将直接影响进洞施工。现场组组长当即给荆超下达任务:48小时内完成路面硬化。

荆超睡意全无,立即带领一群 “90后”员工赶赴现常清理地表,平整地面,架立模板,浇筑混凝土……荆超持续作战,一边配合队伍加快现场施工,一边协调后勤做好生活保障,带领大家比计划提前3个小时完成施工任务。

“年轻,精力充沛,工作用心,交办的工作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是现场领导对这群 “90后”员工的一致评价。

麻科义隧道一号斜井正式进洞施工后,首次担负隧道施工技术工作的荆超又面临新考验:为了统一黄土隧道施工的工法工艺,项目部二工区筹划在斜井内组织一次工艺固化观摩学习,为今后全标段规范施工提供标准。

荆超和同事们按照图纸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认真梳理,对每一个施工循环的工艺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写成规范手册。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也不知道在掌子面上泡了多少个小时,最终工艺固化观摩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麻科隧道一号斜井成为标段标杆工程,其他单位纷纷前来取经。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工程师。”26岁的青年员工杨杰说, “因为我的父亲、大伯、二叔从事的工作都跟工程技术这一行业有关。”

2013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杨杰加入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在青荣城际铁路工地上先后担任桥梁、路基及站前施工的技术员。尽管大学学的就是土木工程专业,可真正走进工地他才发现,课堂和现场区别很大。

这激发了杨杰强烈的学习欲望。蒙华铁路是他所参建的第二个大型铁路项目。从到项目部报到开始,他就拜师学艺,刻苦钻研专业知识。

在师傅王勇看来,杨杰的最大特点就是 “黏人”,像牛皮糖一样。师傅走哪儿他跟到哪儿,师傅跟人交流,他便在旁边认真听。遇到难题,他总爱凑上去跟施工人员聊几句,咨询一些小技巧。别人还在午休,他却早早就来到工地,对技术的追求近乎痴迷。

几个月下来,杨杰白白净净的脸庞变得黝黑。他所在的第四架子队被公司评为 “五强工程队”,而他本人也临危受命,担任工区工程部桥梁负责人,负责几座大桥的技术管理工作。

在新岗位,杨杰比以往更忙了。去年春节前夕,正在加班的他突发肾结石,被同事连夜送往医院。做完碎石手术不久,他就重返岗位。同事感动不已,送他 “拼命三郎”的外号。

与一进入工地就如鱼得水的杨杰不一样, “90后”员工王隆隆刚到工地时,不能适应现场快节奏的要求,加之业务不熟练,工作上经常犯错误。

看到王隆隆整日愁眉不展,热心的工程队总工程师伸出了援手。拜师以后的王隆隆进步很快,跟着师傅跑工地、钻隧道。很快,王隆隆不但能看懂图纸了,而且还能就一些简单施工方案与大家交换意见。

王隆隆主要负责核算,同时还要兼顾办公室、财务和计划等方面工作。他虚心学习,很快掌握了网上财务流程和企业远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操作技能。

在蒙华铁路工地,新一代筑路人有理想有追求。他们身上打下了新时代的烙印,闪现着新时代的光辉。麻科义隧道一号斜井施工率先突破百米,荆超成为功劳簿上不可或缺的人。在朝着高级工程师梦想努力的路上,杨杰正全力奔跑。谈到未来的人生规划,王隆隆说他的目标是 “该学的技术抓紧学会,该考的证书抓紧拿到”。

这群 “90后”与延伸的铁路做伴,在奋斗中收获成长,让出彩的青春绽放在了陕北高原的黄土沟梁上……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