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的“门诊医生”

铁路一线   2016-03-03 10:09:15  0浏览 作者:

通讯员董千

春运期间,成都车辆段的客车列检所每天都有一个班组的职工手持检点锤,在车下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就像医生正在给病人做着检查,而检点锤就是他们的“听诊器”,动作娴熟地“望、闻、问、切”,对列车进行“体检”。他们两人一组,每天作业10多趟车,200多辆的检修任务,让他们几乎没有歇脚的时间。

早上8时接班后,90后女青工焦寒和她的同事们就开始对列车始发、终到、通过及站折返列车进行检查,通过对入站列车看、敲、听、摸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同时还要对车钩缓冲、制动装置等7大重点部位几十处关键环节进行细密的检查,最后目送着列车安全驶离车站。对春运列车而言,车站就是列车的“门诊部”,这些客列检人就是门诊部的“医生”。

时间刚过11时,焦寒已在站台上连续接发了5趟列车。“一小组的焦寒、黄勇,K258次列车,一道。”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对讲机里又传来作业讯号。焦寒马上放下筷子,背上工具,拿着对讲机,又走出了待检室。每到中午12时至15时是列车集中到达始发最多的时候,客列检人常常是顾不上吃午饭。此时,她要负责一端车辆的机车连挂,五六十斤的电力连接线被这个年轻女孩子用力一顶,瞬间就举了起来,稳稳地挂在了机车上。2012年刚参加工作时,师傅每天让她练习摘挂机车连接线、摘挂风管,早已把这些客列检的女生们练成了女汉子,完成这些动作完全不输男生。而师傅黄勇在列车另一端,他们需要配合完成此车的作业,每天见面的时间非常短,只有到列车中部进行相对作业时才能看到,其余时间主要靠对讲机交流,却不影响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在班组里常常是老少组合,老师傅的经验加上年轻徒弟的开阔思维,让他们能够从容面对不断变换的车型和一些突发故障。

“每天待检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大多数时间都在站台上。”今年59岁的老职工彭应奎在客列检岗位已经足足干满了20个年头,每当列车停稳在站台后,他就要反复弯腰、俯身、蹲起、检查,每天重复近千次。按照每节车厢弯腰6次,一列编组18节车厢,2个职工相对作业,一个白班检修12列来计算,他们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弯腰648次。由于每一趟列车都要细密检查,每一个配件都要敲到,许多职工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这个春运,彭应奎的腰间盘突出又犯了,拿着住院通知单后,他还是坚持说等春运结束后再去医院。

作为车辆“门诊医生”的黄勇说,稍有松懈就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比泰山还重的责任使得“门诊医生”工作起来格外用心。“工作虽然辛苦,可看到每一位旅客都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觉得自己一天的汗水是值得的。”从焦寒简单的言语中,看到了他们作为车辆医生该有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面对冰冷的铁轨,心中却是热血沸腾,手握安全之锤,心系旅客,保证着一列列南来北往的列车能够“健康”驶出车站。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