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巴山,薪火相传——赴巴山学习有感

铁路一线   2015-11-13 15:55:35  166浏览 作者:刘嘉

十年寒窗苦泛舟,终得梅花扑鼻香。春耕夏耘,秋获时节。作为一名15年入路的宝鸡东站新工,怀揣着对铁路工作的憧憬,对未来的满心期许,奔赴铁路人的精神圣地——寻路巴山,薪火相传。

沿经世致用之学,播实事求是之道。作为一位西铁人,心中的追求与信念凝聚成坚定执着、不屈不挠的前进方向,巴山一行将在我们迈向未来的路上打下一个浓墨重彩的印记。岑参诗云: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刘禹锡诗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句中的巴山是行人少,客舍稀,弃置身的一片凄凉地。

1.jpg

清晨从安康前往巴山的路上,在巍巍大巴山中穿行两小时后,我们一行十六人抵达巴山。山峦嵚崟,雾霭茫茫,初入巴山,一边是襄渝铁路的桥梁,一边是稀疏的农家。身旁仅有静静耸立的大巴山与山间溪流的潺潺水声。山壁险峻,人烟稀少,荒凉萧瑟,就连心情都归于沉寂。但一代代巴山人却在这峰峦如聚,地势险要的巴山执着坚守,严于律己,三十七年的身体力行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巴山精神。

2.jpg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巴山荣誉室,在巴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巴山筑路先烈,重温入团誓词;走进“干打垒”房屋,走上黑水河钢梁桥,走过文化广尝工务工区、黑水河钢梁桥、巴山运动会主会尝共青团花坛、生态园;观看巴山专题片《巴山魂·西铁人》,开展座谈会。志愿者带领我们近距离接触一个又一个巴山的印记。

只有了解巴山的环境恶劣才能体会巴山铁路人的艰难困苦。巴山人承担着襄渝铁路81公里线路、78座桥梁、58座隧道的养护任务,这其中有最长的铁路隧道、最高的铁路钢梁桥、最小的曲线半径、最大的线路坡度、最高的海拔和最艰苦的环境。荒凉闭塞的大巴山里,巴山人不向艰苦低头,不向大自然屈服。用自己对工作和事业的忠诚铸就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钢铁意志,培育出巴山人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乐观情怀。巴山有“一头把孩子拴在床上,一头把自己拴在桥上”的桥隧女工曹美英;“钢筋混凝土工长”的解和平;家有重病儿子却为巴山青年职工尽心当红娘的党支部书记管煜;还有将自己“钉”在巴山铁路线上的王庭虎。巴山铁路人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铁路职工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挺起了铁路人的脊梁! 

3.jpg

巴山一行,我们更深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将我们青春个性的花朵盛放在奉献社会的土壤上,安全优质,兴路强国,与铁路同发展,与祖国共命运。于西铁,志存高远,勤于修身;于巴山,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于宝东,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让我知道了巴山夜雨,知道了大巴山。走进巴山和《巴山魂·西铁人》的观看,让我再一次知道了大巴山,知道了在大巴山深处,在襄渝铁路下行线440公里处,有一群坚守在这里的铁路人。用他们的精神风骨,谱写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人篇章。也让我体验到什么是艰苦,看到什么是坚守,明白什么是奉献,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深切体会了在平凡的岗位做不平凡的事就是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诠释。尽管我们并没有巴山那样光荣而悠久的历史传承,但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西铁人,有信心也有能力联系实际,让巴山文化精髓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精神。

山河有待,岁月催人。寻路巴山,薪火相传。今天我们从江南塞北抵达梦想之地,在西铁这片土地上与梦想一同启航。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如今,心已上路,只为远行。明日,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熠熠生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重峦叠嶂,雾气氤氲,蜀道难,巴山险,铸就出不可磨灭的“巴山精神”,是铁路人永垂不朽的精神脊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艰苦环境是铸造出不朽的巴山精神,我们也由巴山一行领悟到巴山魂的真正内涵,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净化,也必将巴山精神践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且看吾辈奋勇向前,为中国铁路发展增光添彩!

4.jpg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