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工务段为钢轨做“B超”保春运行车安全

铁路一线   2015-02-27 08:33:41  浏览 作者:杨庆臣

   2月26日上午,在距离锡林浩特站3公里的线路上,一个由8人组成的作业组伴随着“滴滴答答”的声音缓缓行进,这是工务段探伤车间职工正在对锡桑线进行检查。

   “钢轨探测仪就像一个机器人大夫,脑袋是数据收集器,黄色的躯干是水箱,脚是由一个雨刷、四个轮子和一排吸盘状的探头组成。如果钢轨有异常,数据收集器上的波形就会发生起伏,发出长短粗细不一的‘嘀嘀’声。”具有10多年探伤经验的现场负责人曹玉峰认真的说道。“在进行检查时,黄色水箱里的水会慢慢流到雨刷上,将铁轨沾湿,就像做B超时给人的皮肤上抹了一层滑滑的凡士林,随后一排探头在钢轨上蠕动着,对钢轨进行着深度扫描,这样钢轨内如发丝般细小的裂纹都难逃它的眼睛。”提到探伤仪,执机手梁荣智不禁为陪伴自己多年的“小伙伴”竖起了大拇指。

  一个多小时后,探伤小组来到了设备复杂的锡林浩特站。每到一组道岔,梁荣智都会对接头进行反复探查。他双手扶住探伤仪,脚步慢慢移动,眼睛死死地盯着波形图,生怕错过一个伤损波样。探测仪虽然精密,但对钢轨的辙岔部分却毫无办法。这时,走在前面的工长苏海明手拿锤子,一边敲打着辙叉一边说道:“别小看这把小小的锤子,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如果感到锤子能够自然返弹,说明钢轨无碍;如果感觉弹性不好,则说明钢轨可能有伤损,就需要用手电、放大镜做进一步检查。”

   探伤工的“家”就在铁路边,每天的工作就是穿上黄色的反光衣、带着检测仪器走行于铁道线上,枯燥乏味至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师傅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们是钢轨的第一道防线,每探测出一个隐患,铁路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就能保证每一位旅客都平安的出行,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大学生云天骄自豪的说道。

   一米、两米、三米……探伤小组在“嘀嘀嘟嘟”的声响中继续行走在线路上,倾听和辨别着只有他们才能够听得懂的声音和信息……

  • 丹东工务段通远堡线路车间党员突击队精心维修线路设备
  • 哈尔滨工务段综合维修车间职工进行钢轨铝热焊接作业
  • 开远工务段蒙自北桥路车间职工确保行车安全
  • 集通铁路白旗工务段全力做好施工补修工作
  • 玉林工务段强化高铁站场设备维护保障动车舒适安全
  • 四平工务段为运输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 集通铁路白旗工务段更换无缝线路为设备“健体强身”
  • 玉林工务段“六个一”唱响“安全生产月”主旋律
  • 乌海工务段扎实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
  • 玉林工务段突出“三防”保障“端午节”安全
  •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