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半个多世纪历程的新段史馆
铁路一线 2013-06-05 12:17:01 浏览 作者:赵逸龙汽笛长鸣,蒸汽翻滚,开启过人类历史崭新时代的蒸汽机车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保存至今的前进型6020号蒸汽机车,如今已经成了集宁机务段的“镇段之宝”,与张贴在了段史馆内的6020号模范机车组、先进乘包组、先进团小组等诸多陈旧荣誉相得益彰,共同见证了集宁机务段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今年新建的80多平米段史馆,分为走进集宁机务段、艰苦创业、稳步发展、新的跨越四部分,张贴的312幅照片,珍藏的39件物品,陈列的一块块闪光的奖牌、一座座璀璨的奖杯,使人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全景式再现了集宁机务段干部职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足迹,承载了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半个多世纪的牵引动力转型历程。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集宁机务段,位于京包线、集二线、集张线、集通线、集包客线五条铁路交汇处,始建于1955年9月15日,全段职工332人,配属蒸汽机车20多台;2009年11月份与包西机务段进行整合,重组为目前“运检合一”的集宁机务段,现在全段职工4806人,配属机车236台,具备内燃机车中修2台位、小修9台位,电力机车小修2台位检修能力。
“破旧的职工宿舍、凹凸不平的土路面……”这张泛黄的照片讲述了着第一代集机人艰苦创业史,让人们走进1956年——1986年那个蒸汽翻滚的年代。
1956年初,中、蒙、苏三国联运开始,集宁机务段主要担负集宁至二连间宽轨客运和国际联运及集宁至土牧尔台间往返交路和集宁北站的调车任务;1965年10月,集二线全线改标准轨距,DK2型机车一律改用FD型机车牵引;1968年国产前进型蒸汽机车替代FD型机车后,成为全段货运主型机车,货物列车牵引能力从1200吨、2200 吨增加到2300吨。
“人拉肩扛、撬棍撬”,一把大锤是“万能”工具,这是对当时检修水平真实的描述。建段初期架修、洗修两种方式,机车洗修平均停时需要24.9小时。1958年,蒸汽机车检修步入按工艺修车的初期,修车设备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从建段初期的38%提高到74.85%。1960年3月12日,架修友好型1314号蒸汽机车用时4.5天,首创全国架修友好型机车新纪录。1962年创造了蒸汽机车架修停时2.0天的好成绩,居全路第一位,铁道部在集宁机务段隆重召开“全国机车架修现场会”。
“冰火两重天”是对蒸汽机车驾驶环境形象的比喻。窄小的驾驶室内,站上3个人就显得拥挤,冬天,机车行驶在最低温度达四十多度的集二线上,四面透风,为了确保行车安全,瞭望彻底,乘务员还要把头探出去,脸、耳朵都冻肿了;夏天,驾驶室后面的锅炉内红彤彤的火苗伴随着乘务员一路的行程,一趟车跑下来投煤就得二十多吨。
迎着改革的春风,随着全路动力改革步伐的加快,内燃机车也逐渐取代蒸汽机车,集宁机务段走进1987年——2009年动力更新的年代。1987年1月3日,接回2台东风4型内燃机车1291、1292号,揭开了由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过渡的序幕。
性能好、操作简单、体力劳动大大减轻等诸多优点,内燃机车司机成了 “香饽饽”。为了能早日实现从蒸汽机车司机到内燃机车司机的转变,一场全员学习、全员培训、全员提素的活动在全段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在机车内、检修库、学习室都成为了乘务员学技练功的主战场。
蒸汽转内燃的变迁,加快了检修水平的不断提高。1987年开始内燃机车定修;1989年4月3日第一台东风4B型6003号机车中修;1992年自办内燃机车大修,全年完成40台内燃机车大修,平均停时为12.9天;1997年5月29日,机车检修能力由一架扩大到两架,年中修内燃机车由原来38台增加到78台。围绕机车质量开展了QC小组攻关活动,1993年5月,自行研制的自动柴油机转向架设备投入使用,为全局的内燃机清洗达到标准填补了一项空白。
从东风4B型功率1850kW,到东风8B功率2800 KW,内燃机车的运输能力也不断提高;从机车自动停车装置、机车信号、列车无限调动电话的安装,到监控装置的3次更新,内燃机车的安全性能也随之提升。2004年3月15日,由DF8B5366机车牵引的集包间首趟4500吨开行,标志着集宁机务段“长交路、重载化”列车的正式启动,2007年3月15日,由两台DF8B机车重联牵引的万吨货物列车,从打亥至丰镇站万吨货物列车实验圆满成功。
2006年12月30日,第一根接触网杆在包惠线哈业胡同站区竖起,拉开了全局电气化改造工程的序幕。2007年6月1日,主轴通道大包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标志着全局电改建设全面展开。2009年5月26日,集宁机务段乘务员担当的SS4G7006 机车牵引5022吨重载列车的顺利开行,由此进入电气化牵引动力的新时代。
从2009年4月份与2009年8月份全局运输形势的比较,来看电力时代带给该段机车运用能力和运用效率变化:4月总重吨公里12085.8百万吨公里,8月为14777.6百万吨公里,增长22.3%;4月日车公里523公里,8月为554公里,提高5.9%;4月技术速度44.8公里,8月为47.7公里,提高了6.5%;4月平均牵引吨数3471吨,8月为3798吨,提高11.2%;4月日产量123.1万吨,8月为171.0万吨,提高38.9%。
电力机车成为了主力机型,机车牵引能力实现了从五千吨到一万吨跨越,该段的运输能力也在不断攀升。2008年总重吨公里完成145039.3百万吨公里,2009年总重吨公里完成148151.1百万吨公里。
先进的设备、新型的传动方式、模块化的集成电路,迎来了集宁机务段新的变化:2011年11月1日,电力机车库内小修作业正式开始,检修范围逐渐扩大;针对“SS4G机车电子柜故障”“CCB-Ⅱ系统疑难问题”等疑难问题进行重点的技术攻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客车牵引任务逐渐由SS3、SS7C、HXD3C型电力机车担当,平稳度不断上升;2012年6月在呼和、集宁地区新建电力机车SS3、SS4、GHX1、HX2模拟操纵台,职工教育不断完善。
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转型,乘务员的工作环境更好了:SS4G机车上安装的刹车气垫,大大降低了机车的颠簸程度;更安全耐用的电磁炉取代了电热炉,配上单独的饮水设备,乘务员随时有热水喝;机车内还第一次有了卫生间,新型的座椅、床铺、空调,全封闭的车内环境,使和谐机车看上去极具现代感和舒适感;白净的手套一戴,蓝色的制服一穿,职工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乘务工作成了一份体面活,大学生都抢着来。
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风雨兼程,集宁机务段收获了许多荣誉。在段史馆的陈列墙上,奖牌、奖杯琳琅满目,包含了安全成果、科技进步、经营管理、人文关怀、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成就。特别是1997年被铁道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殊荣、2000年内蒙古总工会授予的“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呼和浩特铁路局铁路局授予“先进党委”,这其中凝聚了干部职工不断奋进拼搏的精神财富,凝结了几代干部职工的智慧结晶。(赵逸龙)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