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工长”敢担当

铁路一线   2019-07-23 07:52:19  0浏览 作者:上接A1版

(上接A1版)

从建设南昆到扎根南昆,汪伯华始终牢记这条扶贫线的历史使命。2003年11月,汪伯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维护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他熟记线路各种繁杂的数据、标准、尺寸,碰到问题就打电话向技术人员请教,想方设法控制线路平稳。

日子久了,汪伯华练就了一套线路整治的绝活。2006年,他担任岩龙线路工区工长期间,一天段技术科干部卢成忠对原来问题多的线路进行抽查检测,按照常规先问:“查哪段?”汪伯华回了句:“随便查。”接下来,卢成忠用了整整一天查验岩龙线路工区养护的10公里线路,结果真是“零扣分”。

南昆线小半径曲线多,加上运输繁忙,线路容易产生病害。岩龙线路工区养护的线路“零扣分”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成绩。带好岩龙线路工区后,汪伯华先后被调到线路和设备质量多年提不上来的田盯沙厂坪、兴义等5个线路工区工作。

“每当我把一个全段最差的班组带成全段、全局集团公司乃至全路的先进班组时,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但往往这个时候,就是我离开的时候,说不委屈那是大话。”汪伯华动情地说,“可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我就觉得那都不是事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线路工、一名党员,汪伯华细心呵护线路,以实际行动做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践行者。

严要求,精益求精成工匠

“现场是4的就放6,是0的就放2。”7月4日,在滂沱大雨中拆换钢轨垫板的工区职工冯金成,听到工长汪伯华的提醒,不觉用手擦了擦垫板上的水,再三确认厚度无误后,才将垫板塞到槽里。

在南昆线,汪伯华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是出了名的。安全防护员刘思婷告诉,其他工区一般要求3分钟到5分钟通报一次线路安全情况,而汪工长却要求她两三分钟通报一次。有时候通报不及时,汪伯华还会提醒她,两人相互卡控,保证现场作业安全。

在当天的线路几何尺寸综合维修中,发现,职工们换好垫板后,汪伯华都会拿着道尺沿着轨枕逐根测量线路水平高低。随行的百色线路车间党总支书记姚再全说,两根轨枕间的距离大概是0.5米,也就是“半米一量”,这比单位要求验收时“3米一量”的标准要高得多。

自我加码,精益求精,一直是汪伯华对线路养护工作的不懈追求。按照工务段要求,线路轨距容许偏差管理值是正6毫米、负2毫米,轨距变化度率是2‰,汪伯华把这个标准分别提高到正1毫米、负1毫米、1‰,并按这“三个一”的标准对线路进行全面整治。更高的标准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每整治1公里线路,至少要弯腰1000多次。长年累月弯腰跪地测量,让汪伯华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膝盖上也尽是老茧,但线路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刚开始,很多人认为汪伯华是多此一举。久而久之,职工们看到高标准带来的安全与效益后都认可了汪伯华的做法。“2012年10月,汪工长来到我们工区后,作业要求很严,工作时间也比以前长,不过线路质量明显改善,每月拿到的绩效也比原来多三四百块钱,我们都乐意跟着他干12008年就到永乐线路工区工作的老职工黄永干说。

“对工务人来说,线路病害就像眼睛里进了沙子,不除掉就不舒服。”汪伯华坦言,他对线路病害向来都是零容忍,特别是想到南昆线承担的扶贫使命,干劲就更足了。

2009年1月的一个晚上,贵州兴义气温骤降到0摄氏度,时任兴义线路工区工长的汪伯华忙碌到将近凌晨,躺下来被子还没有捂热,就听到列车通过接头时发出异常声响。他感觉有点不对劲,立即拿起照明灯跑到现场,经过仔细排查后发现,调车线的钢轨有一个接头夹板已经裂断,情况十分危急。他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换上新配件,消除了安全隐患。

“只要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坚持苦干实干,就没有养不好的线路。”这是汪伯华2016年底与南宁电务段党员职工交流时说的一段话。由汪伯华带领的工区,轨检车平均每公里扣分能很快从几十分降到几分,线路质量稳居百色工务段各工区前列,他也因此被职工们称为“南昆工匠”。

带头干,温暖人心聚合力

今年5月的一天夜晚,永乐线路工区管内突降大雨。接近凌晨,工区一楼的值班电话响了。住在旁边的汪伯华接听电话后得知,降雨量已达出巡警戒,需要安排职工出巡,进行驻站防护。挂断电话后,汪伯华立刻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巡查和防护工作,一直坚守到次日凌晨3时巡线结束。6时30分开始的“天窗”作业,汪伯华一分钟也没耽误。

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汪伯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2012年4月,在上级部门的安排下,汪伯华暂时离开待了14年的南昆线,到湘桂线支援桂林工务段亲睦村线路工区线路病害整治。虽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但这并没有影响汪伯华工作,他找准扣分最严重的小半径曲线狠抓整治,严格执行“三个一”作业标准。生活上,他每天凌晨4时起来挑水为工区职工做早餐,带头清理工区卫生环境。

真抓实干胜过千言万语。看着汪伯华这个“临时工长”埋头苦干,士气低落的班组重新振作起来。他们跟着汪伯华,按照他的工作方法严格整治线路病害。3个月后,奇迹发生了,这个工区管内线路轨检车平均每公里扣分降到5分,达到优良等级。工区曾因线路质量不好而抬不起头的职工,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汪伯华走时,亲睦村线路工区全体职工热情欢送、依依惜别。

曾有人问汪伯华,付出这么多值得吗?汪伯华说:“吃亏是福。”而汪伯华的妻子王静则打趣道:“那两根钢轨就是他的‘情人’,他爱它们,每天跟它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跟我还多1

百色工务段劳动人事科职员刘楠是汪伯华一手带出来的徒弟,说起他的师傅,他概括为“三多”:干的活比别人多,懂的业务知识比别人多,留守工区的时间比别人多。

每逢节假日以及进入雨季防洪时期,汪伯华都会主动留守工区,既给现场安全加了一把锁,又为想跟家人团聚的职工提供了方便。其实汪伯华的家就在离工区约半小时车程的百色市区,但他一个多月才回一次家。他说,只有留在工区,他心里才踏实。

“‘神奇工长’的名号早就听说过了,今天看到汪工长干活那股劲儿,终于知道他的神奇在哪里了,就是拼尽全力干。跟着他,肯定有奔头1从其他工区调入百色线路维修一工区的年轻职工郝楠信心满满地说。

巍巍南昆,青山依旧;初心不改,活力常在。在新的工区,汪伯华的神奇还在继续书写。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