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尽显风采

铁路一线   2019-06-18 07:52:50  0浏览 作者:

■本报 徐春明 本报 靳 霞 梁 展

以郑州为中心,用钢轨在中原腹地书写一个大大的“米”字,构建起承东启西、连贯南北、通达八方的高铁网络——如今,这个“纸上蓝图”正在郑州工务机械段小李庄焊轨基地干部职工手中一笔笔变为现实。自2017年底以来,他们已累计为郑万、郑阜高铁焊运无缝钢轨1100余公里,“一撇一捺”之间让河南“米”字形高铁枢纽加速成型。

“下笔”如何更有神?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0.2毫米,仅相当于几根头发丝的直径,然而这就是两根高铁钢轨母材焊接后所允许的表面平直度误差范围。

据该段小李庄焊轨基地党支部书记张志勇介绍,无缝钢轨焊接共有除锈、选配、焊接、热处理、矫直、探伤等14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操作人员精益求精的细节把控。

“这14道工序中,焊接环节最为关键。因为焊机操作人员能否准确迅速地完成焊头自动对中检测,直接关系到钢轨焊后表面平直度误差结果。换而言之,职工的能力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钢轨焊接质量。”张志勇讲道,长期以来,该段都坚持把职工提素工程摆在首要位置,特别是承接了郑万、郑阜高铁供轨任务后,他们从业务科室抽调了大量技术人员沉入一线,手把手向职工讲解焊机构造、工作原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让职工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此外,该段多次组织焊接方面的技术骨干到济南、武汉等地的焊轨基地参观学习,通过与行业内的专家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素质。他们还鼓励焊机操作人员积极参与到新设备安装调试以及老设备升级改造中,通过配合厂家人员作业,不断汲取维修经验,以便遇到突发设备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顿笔”如何更有力?

——“不断才是硬道理”

5月10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小李庄焊轨基地在全路16家焊轨基地检查评比中荣获第3名。“要在检查评比中获得好名次,确保钢轨焊头在落锤试验中不断才是硬道理1基地工艺技术员罗宇航说,所谓落锤试验,就是用一块重达1吨的铁锤从5.2米的高度自由落体锤击钢轨焊头,锤击后的焊头不裂不断,就说明生产工艺和参数没有问题,反之则要展开“会诊”,并及时做出调整。

据了解,每一批新的钢轨母材运抵焊轨基地,都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工艺标准和焊接参数。为保证郑万、郑阜高铁供轨质量,该段专门成立攻关小组,按照“有断头必切口”“不合格就重焊”的原则,对生产消耗量最大、技术把控难度较高的W71MnG型钢轨母材进行了大量焊前测试和落锤试验,通过科学翔实的数据分析,及时修正了焊接温度不均衡、热量梯度过小等工艺缺陷,有效遏制了焊头出伤问题,落锤试验一次性合格率大幅提高。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段组织落锤试验220余次,超过九成焊头实现了不裂不断。

“行笔”如何更流畅?

——“产能优化是关键”

5月25日和6月10日,该段将最后一批次无缝钢轨分别运抵位于长葛站、纸店站附近的郑万、郑阜高铁存轨基地,标志着历时3年的郑万、郑阜高铁供轨工作圆满结束。

“我们在管内京广、陇海、侯月等普速线路用轨需求紧张的情况下,还能按期完成高铁供轨任务,产能优化是关键。”该段小李庄焊轨基地主任高剑勇介绍,去年以来,他们投入大量精力推动硬件改造和软件升级,不仅先后添置了全断面焊筋整形机、数控铣床、探伤扫描架等新型设备,还将焊机核心控制系统由纯英文版升级为汉化版,极大方便了人员操作。不仅如此,该段还为主要焊机设备建立身份档案库,详细记录其性能衰变规律以及潜在问题隐患,并逐步形成大数据资料,让生产变得更加有据可依。

“经过多次优化,我们的焊接生产线从两年前的每秒0.5米提升到了现在的每秒0.7米,每年可多焊钢轨400余公里,有力保证了郑万、郑阜高铁供轨任务按期完成。”高剑勇欣喜地说道。

编后 散发着钢铁气息的生产厂房、迸发着电石火花的焊机设备、焕发着蓬勃生机的技术工人……这是走进郑州工务机械段小李庄焊轨基地迎面感受到的粗犷又迷人的工业之美。这个始建于1965年的焊轨基地,一直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适应发展趋势,努力提升生产产能。2008年以来,他们已累计为京广、郑西、郑合、郑万、郑阜等高铁线路焊接无缝钢轨4100余公里,全力助推河南“米”字形高铁枢纽快速延伸。现在,它依旧肩负着自己的使命,努力奔跑。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