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沙魔”造绿洲

铁路一线   2019-04-20 09:51:55  2浏览 作者:

■本报 杨 军 本报 尹青云

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为遏制沙漠蔓延、改善恶劣环境、确保包兰铁路运输畅通,扎根在腾格里沙漠的铁路治沙队伍就像沙海中的驼峰队,不问归期默默前行,用三代人的青春、半个世纪的时间,打赢这场治沙持久战,不仅成功消除了“沙魔”对铁路运输的威胁,而且书写了人类治沙史上的一段传奇。

五带一体:治沙史上的“中国方案”

固沙林场治沙人怀着“坚守、创造、团结、奉献”的治沙精神,在许多次探索失败中创造出享誉全球的“五带一体”治沙工艺。所谓“五带一体”,就是在包兰铁路两侧依次向外铺设15米到20米宽度的卵石,防止林带发生火灾、烧毁铁路设备;修整40米到60米宽的育苗灌溉田,栽培灌木植被;培育耐旱型植被,打造250米至300米林带草障;用林带修剪下的树枝插在沙地中,建成阻沙墙;用“麦草方格”技术锁定100米范围内沙尘流动,麦草腐化后形成沙结皮,有助于培育小草。鸟瞰茫茫腾格里沙漠,一条绿色长廊格外显眼。这是固沙林场几代治沙人用心血创造的人类治沙史上的一幅神奇画卷,为治理沙漠这项世界难题拿出了“中国方案”。

1987年,来自不同国家的17名治沙专家走进固沙林场参观学习中国铁路治沙技术。沙坡头铁路治沙“五带一体”治沙工艺19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4年获得中国社会环境发展成就金奖和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等荣誉。

麦草方格:屡试屡败的“意外收获”

包兰铁路1958年通车,经常因黄沙上道对运输安全造成影响。面对风沙肆意的严峻挑战,固沙林场治沙人尝试各种各样的治沙方法,先后试过用卵石铺面、黏木加水玻璃、沥青拌沙、草席铺面等方法,但大风过后防沙物被掩埋,这些尝试都功亏一篑。

“一天午后间休时,职工捡起驼峰队撒落下的麦草,用铁锹把麦草深深插入沙子里,用这样的办法在沙漠中扎出‘中卫固沙林朝六个大字。过了几日,他们发现六个字竟然没有被沙尘覆盖,依然清晰可见,这可把大伙乐坏了。”固沙林场第二代治沙人张克智场长回忆道。

“麦草方格”固沙法的发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采取机械阻挡、草障固沙、植物固沙、灌溉造林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实践逐步掌握了沙漠生态规律,总结出“表层治沙法”等治沙方法。

沙结皮:恢复生态的“滋补良方”

治沙故事感染着一代代守护在包兰线上的治沙人,这里每个人的骨子里都传承了治沙人吃苦耐劳、团结奋斗的品质。2012年,固沙林场技术人员对麦草腐化后形成的沙结皮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黏土浸水制作人工沙结皮”新技术,利用黏土遇水后快速形成焦皮的特点,实现了固沙治沙技术再创新。如今,包兰线709公里到716公里区段7万多平方米的沙结皮已经长出了郁郁葱葱的小草。这项技术创新为生态恢复提供了一剂治本式的“滋补良方”。

一代代铁路治沙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阻止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先后在腾格里沙漠植树造林1.6万亩,扎设半隐蔽式格状草50万亩,培育沙生植物1亿多株,建立起长16千米、宽800米的“五带一体”防护体系,保障了包兰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