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尖兵续传奇 中国高铁再飞越

铁路一线   2019-02-26 08:23:30  0浏览 作者:

2月13日,从中铁十四局集团施工的京张高铁1标段获悉,该标段盾构隧道、明挖隧道、路基、U型槽等下部主体结构全部完成,盾构隧道250米无砟轨道试验段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该标段全面转入轨道施工阶段,为顺利铺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今年底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京张高铁起自北京北站,全长17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如何飞越城市核心区,是摆在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面前的首要课题。

这段铁路,首先要穿越北京学院南路、北三环、知春路、北四环、成府路、双清路、清华东路7处重要城市道路和88条重要市政管线,同时与地铁10号、15号线交叉穿越,长距离并行下穿地铁13号线,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巨大,保证2019年底通车目标更是令工程师们绞尽脑汁。

工程师们发扬京张铁路精神,决定用盾构法建造第一条智能高铁隧道清华园隧道。

隧道直径达12.64米,相当于5层楼高,全长6.02公里,是国内位于城区穿越地层复杂、重要建筑物众多的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

精准掘进,与设计线路偏差不能超过1毫米。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京张高铁项目部总工程师陈爽说:“作为全线唯一一条盾构隧道,我们将各个细节考虑到位,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两台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利用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打造‘精品工程、智能京张’。”

项目部的建设者与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科研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应用BIM、三维可视化技术及盾构云平台,提前模拟施工工况,不断对比、修正盾构掘进参数,通过自动化监控测量,时刻掌握隧道和周边构筑物的实际变形数据,实现智能建造,确保工程施工安全、优质、高效。

2018年11月20日上午,地下潜行379天后,“天佑号”盾构机破土而出,清华园隧道安全穿越首都核心区,胜利贯通。“天佑号”盾构机累计掘进2225环,更换刀具396把,安全平稳穿越特级风险源3处、一级风险源80处,刷新了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长距离穿越城市核心区复杂地层单月掘进237环、474米的最高纪录。

隧道的顺利贯通既为高铁穿越城区提供了成功范本,又为盾构施工提供了智能化创新方案。

年轻的盾构尖兵续写了中国高铁传奇。

欧鹏江,是其中的一名盾构机机长,刚刚毕业一年,年仅25岁的他是这台“钢铁巨龙”的操控者。为保证掘进精度,他必须时刻控制参数变化,担任盾构机机长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顺利平稳地穿越了成府路、北四环、五道口地铁站等市政道路、地铁线路及重要市政管线等高风险地带,管片错台控制在5毫米以内,成型的隧道不渗不漏、浑然天成,成功实现零沉降。

罗凯,是一名机电维修主管,毕业两年来,走过武汉、北京的工地,维修案例上百起,成为盾构机拆机、装机、维修、保养的“老手”,是盾构机的“全科医生”。

有一天3时,他被一通紧急电话叫醒,穿着裤腿上满是油污的工装,急忙跑进隧道。箱涵吊机出现了故障,需要他第一时间“诊治”……

夏天,盾构机里最热的时候达到50多摄氏度,在滚滚热浪中,大家调运管片、安装边箱涵、维修设备、指挥操控,作业人员几乎每天都是湿漉漉的。

祖昕的家乡在张家口市尚义县上纳岭村,2017年7月,他毕业于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刚好中铁十四局集团对口扶贫尚义县,定向招收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祖昕来到了京张高铁,参与修一条通向他家乡的高铁。

“每天穿着又重又硬的劳保鞋,每天都要走三四万步,脚上的水泡挑破了、磨硬了,里面又磨出新的水泡,忍着痛慢慢地踩破,等里面的水泡也踩成茧子也就不疼了。”回忆起在工地上的艰苦生活,年仅24岁的祖昕笑着说:“这是通往家乡的路,京张高铁全线贯通后,我一定要带着父母一起坐高铁去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

隧道施工实行两班倒,每天7时、19时换班。“最长有两个月没见到过太阳。有一次见到太阳,感觉太阳真漂亮,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祖昕说。盾构一旦开始推进,24小时不停产,一直向前,直到到达对面的接收井。所以,他们常常称自己为“地下工作者”。

清华园隧道贯通了,轨道施工全面铺开,再过几个月,他们将迎来铺轨的重大节点,他们心底里充满了期待和无比的自豪。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有砟轨道高速铁路,京张高铁建成后,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运行时间将从3小时12分钟缩短至50分钟,并实现智能化技术全面覆盖,集成中国高铁建设的最高成就,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一流的交通保障。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