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途 “云”过留痕

铁路一线   2018-11-28 08:00:06  0浏览 作者:上接A1版

(上接A1版) 大爱无疆,播撒无限爱心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刘晓云深知,做好旅客服务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业务本领,还要急旅客之所急、想旅客之所想,付出真心才能收获旅客的理解和信任。所以,旅客在出行遇到困难时,她以百问不厌的耐心、和颜悦色的态度,认真对待每名旅客提出的问题,最大限度给予他们安慰。

“大妹子,请你们一定要帮帮我们……”4月16日7时40分,一位怀里抱着婴儿的60岁旅客张女士急匆匆来到大连站“吕玉霜服务台”向正在值岗的刘晓云求助。

原来,张女士6个月大的外孙子患有先天性疾病,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正常排泄过,每天只靠输营养液来维持机体生命。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他们准备乘坐8时41分的G1251次列车前往上海治疗,需要工作人员帮忙护送上车。

刘晓云一边安慰她,一边准备好专用婴儿篮,小心翼翼地把宝宝放到里面,并通过绿色通道将张女士和孩子护送到了列车上。接着,刘晓云又与列车工作人员办理了重点旅客交接手续。当日19时50分,张女士从上海打来电话,他们已平安到站。刘晓云悬了一天的心才放了下来。

当天,刘晓云将张女士的电话存在手机里面。像张女士这样的“亲人”电话,她手机里存着上百个,他们都是刘晓云服务过的重点旅客。

除此之外,她还将爱心之举从车站延伸至社会,去儿童村探望特殊儿童,去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料理个人卫生,帮助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体检。同时,为了掌握更多服务本领,刘晓云利用休班时间向聋哑学校教师请教,熟练掌握了哑语手势;向红十字会专业人员学习,掌握了人工呼吸等急救技能;在对大连市景区、宾馆等重要地标熟知的基础上,一次次坐公交车走遍全市100多条街路和所有住宅小区,成了大连市的“活地图”。所有这些都为她更好地服务旅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新任掌门,发扬优良传统

2006年,吕玉霜退休后,刘晓云接过“接力棒”,与6名徒弟形成了现在的7人服务队伍:“计算机大拿”郭兵、“女汉子”刘伟、唯一的男孩纪凯翔等中青年已经成了这个服务团队的中坚力量。

谈及这些徒弟,刘晓云的脸上总是写满了骄傲和自豪,特别是谈到纪凯翔的时候。纪凯翔是这个服务团队中唯一的一名男性职工,也是唯一的一名“90后”。然而,说起当年的事情,纪凯翔感慨万千。

初到服务台工作,纪凯翔特别不适应这里的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从工作的第一天就想离开。刘晓云苦口婆心,一次又一次稳定了他的心绪。直到一名旅客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工作轨迹。

一天,一名神情慌乱的老大爷找到了正在岗位上的刘晓云和纪凯翔。原来,老人身患绝症,乘火车到大连医治。为了防盗,老人把装有10余万元的钱包放在了枕头底下,结果下车时,老人忘了拿钱包。

刘晓云立刻与站台联系,当得知列车还未入库时,她和纪凯翔赶紧跑到老人的铺位取回了钱包。当老人看到完璧归赵的钱包时,“扑通”一声跪倒在服务台前,泪流满面地对他们说:“谢谢你们了,这是我的救命钱,这要是找不到,恐怕我就只能等死了……”

当晚,纪凯翔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以前,我从未想到过自己的工作对于旅客来说这么的重要,今天那位跪倒在我们面前表示感谢的老人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重新的定义,我要努力工作,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旅客。”

就这样,纪凯翔成了这个团队中干活最起劲的职工。在刘晓云的带动下,服务台的工作人员自发组建了“刘晓云服务研讨组”,开展征集旅客意见、看齐先进行业、研讨服务案例、培育客运骨干、共建优质品牌等活动,并先后推出了舒适乘车按摩操、重点旅客服务预约卡、电梯安全语音提示系统升级、服务地图等特色服务。

进入高铁时代,旅客出行呈现新特点和新变化。刘晓云着眼于旅客出行的第一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搞好服务工作传帮带。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应用,刘晓云也将服务延伸到网络上,大连站和大连北站同步组织开设了大连站“吕玉霜服务台”微博和“刘晓云服务团队”微信号,提供日常预约、失物招领等服务。刘晓云精准细致地服务了无数旅客,用真情温暖了他们。

在刘晓云的带领和努力下,“吕玉霜服务台”已经成为了一张名片,为南来北往的旅客送去了真情。采访期间,她的丈夫打来电话,问她晚饭想吃些什么。刘晓云挂断电话后,红了眼圈,叹了口气,说:“家里只能靠他了……”

在刘晓云的记忆里,丈夫和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等她,尤其是春运期间,丈夫和孩子为了多见她几面,经常在车站里远远地望着正在工作的她微笑……

莎士比亚说:“点燃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刘晓云为旅客所付出的真情实感,为这句话作出了最生动的注解。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