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交会 畅行八方
铁路一线 2018-09-02 14:35:36 0浏览 作者:2013-2025年(上接A1版)
2012年9月28日,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开通运营,郑西高铁与京广高铁郑武段“握手”,郑州东站投入使用。“上午游览少林寺,下午参观黄鹤楼”成为现实。运营初期,郑武段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24对,两条高铁发送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据统计,郑州东站使用初期,日均发送旅客就达到了3800多人次。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贯通。京广高铁在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广州分别与已经建成通车的高铁相连。运营初期,郑州东站即显现出高铁联网效应,发送人数逐月递增,途经郑州东站的97对高铁列车经常一票难求。据统计,2013年暑运期间,郑州东站日均发送旅客量较京广全线贯通前增长76%。
2014年12月28日、2015年6月26日、2015年12月31日,郑开、郑焦、郑机城际铁路先后开通运营,并与京广、郑西高铁“握手”,郑州局高铁版图逐步完善,高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愈加明显。郑焦城际铁路开通半年,焦作车务段发送高铁旅客74.4万人次,占全段全年旅客发送量的37%。
2016年9月10日,郑徐高铁开通运营。它不仅大大缩短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时空距离,而且连通京沪、京广、郑西高铁。自此,郑州普铁、高铁“双十字”枢纽形成,中原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铁路建设为河南迈向经济强省提供发展自信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块沃土因持续推进的铁路建设更加熠熠生辉。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提出“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铁路网”。这个“米”字带给河南的不仅是时空和观念的巨变、经济版图的重构,更是一笔巨大的隐性财富:昂首阔步迈向经济强省的发展自信。
在广大铁路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奋斗中,在成型的“十”字高铁骨架上,郑州“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快速推进。
2015年6月26日,“点”通西北,作为未来郑太高铁一部分的郑焦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随后,郑焦城际铁路向西边延伸,去往太原的高铁正在唤醒着沉寂千年的太行山脉。
2015年10月31日,“下撇”落地,旨在打通西南通道的郑万高铁河南段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24日,“捺”是东南的郑合高铁开工。
2016年10月29日,“上撇”连接东北的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开工建设。届时,郑州到濮阳只需半小时。濮阳人东西“握手”、南北“串门”,说走就走的梦想将变成现实。
如今,一个用高铁线路写成的“米”字,逐渐浮现在了广袤的中原大地之上。矗立在乡村田野的一条条铁路高架桥像一道道彩虹,彰显着改革发展新成就。
纵横交往,亨通八方。“米”字形高铁建成后,坐高铁从郑州出发,半小时内可到濮阳,1小时内可到南阳,2小时内可到太原、西安、武汉,3小时内可到北京、青岛,4小时内可到长沙、上海;5小时内可到杭州,8小时可到哈尔滨、长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河南省境内濮阳、南阳等城市将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届时,河南省境内高铁、既有线路、大能力煤运通道、城际铁路科学分布,特别是以郑州、郑州东、郑州南站为主要客运站,以圃田、关帝庙、薛店和高铁快运基地为现代物流基地的郑州枢纽,加上现有的郑州北站,将成为布局合理、系统配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综合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运输服务“一体化”,中原儿女出行将更加快捷,河南货物流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