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融合 强管理 控现场

铁路一线   2017-07-22 10:09:12  0浏览 作者:

■本报 马常宏 莫育杰

走进南宁铁路局南宁东高铁综合维修车间,各专业职工生产、生活、设施、文化一体化的“四化”新气象让人耳目一新。“现在工务、供电、电务、通信4个专业统一管界设置、生产计划、作业组织、防护体系、应急处置,实现了集约化生产模式,其中‘天窗’利用率提高了2.5倍。”车间主任廖光辉说。

南宁东高铁综合维修车间是南宁局推进标准化车间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全面推进标准化车间建设的标杆。

车间是运输生产站段与班组之间管理的中间环节,是现场安全生产管控的关键。今年初开始,南宁局聚焦“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围绕夯实安全基层基础,全面推进全局标准化车间建设。他们突出工作制度、标准和流程,抓好融合促提效、搭建平台强管理,通过南宁东高铁综合维修车间立标打样,努力将所有车间建成现场管控有力、有效、科学的“前沿阵地”,全面提高车间管现尝控班组的能力,确保“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南宁局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16%,经受了20次强降雨考验,有效处置各类水害275件,确保了全局安全持续稳定。

南宁局强化专业融合,以南宁枢纽地区设备复杂、高速普速共尝运输繁忙、结合部最多、融合难度最大的南宁东高铁综合维修车间为试点,推进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建设,为全局标准化车间建设立标打样。他们推进机构人员整合,统一工务、电务、供电管界,统筹管理调配各专业机构、人员、生产机具等,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行集中生产组织,设立综合车间生产指挥中心,各专业职工集中办公,联合制订作业计划,提高了“天窗”利用率;优化安全防护,将节省的大量防护人员充实作业现场,并改进作业登销记流程,命令传递效率提高4倍;集中应急值守,非正常情况下不同专业人员、料具共用轨道车、汽车,有效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今年南宁东高铁综合维修车间运行以来,改进了计划提报、例会安排、驻站管理等工作,解决了结合部问题,“天窗”综合利用率提高2.5倍。

南宁局精心构建制度、信息和安全环境“三个平台”,解决车间管理手段和平台问题。他们构筑制度平台,制定完善车间管理干部的职责标准和指导书,修订车间日常运转制度,推行车间干部竞争上岗,规范了车间管理;搭建信息平台,建设铁路局、站段直通车间的会议视频系统,畅通了站段、车间、班组三级信息传递;自主研发安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集工务、供电、电务等10个专业、106万个数据信息于一体,实现检索查询、动态监控、分析预警、信息共享等功能。

7月20日16时,在柳州工务段洛满线路车间,车间主任于昌杰正利用“钉钉”电话会议软件与所辖4个工区进行视频对话,布置当天施工“天窗”重点任务。柳州工务段依托内部视频会议系统、“钉钉”电话会议软件,把铁路局、段的要求及时准确传递到车间和班组,打通了现场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近年来集中开通高铁、车间新职人员和青工多的实际,南宁局以提高车间干部素质为重点,强化培训考核,提升“人防”能力。他们将车间主任培训纳入年度常规培训计划,今年举办车间主任培训班21期,980名车间主任、副主任全部脱产轮训,并组织分管局领导、专业系统负责人授课,提高培训质量;分系统组织车间管理人员和职工培训,开展接触网、车站停电、防洪等各类应急演练130多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优化生产组织,提高作业效率,是标准化车间建设的重点目标。南宁局优化供电、工务、电务作业模式,提高车间生产组织水平。供电部门大力推行接触网集中修,投入3360万元将闲置绿皮车改造成6列接触网检修列车。这种长200米的车顶作业平台,可满足约80人同时作业,每小时检修接触网长度约1.2公里,作业效率提高6倍,安全质量大幅提升。工务电务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推行集中修、专业修,累计减少工区298个,将调整出的2200多人组建成110个专业维修工队,推行大机综合维修制度,变周期计划修为线路状态修,提升了作业质量和效率。

南宁局推行标准化车间建设,真正使车间成为了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