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闪耀活水来

铁路一线   2017-07-22 10:03:42  0浏览 作者:

■本报 张 艳

今年以来,青藏铁路公司主动对接中国铁路总公司“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铁路工匠”引领工程,以培育独具匠心的高原技术人才为落脚点,研究制订了“1533”人才培育规划,努力打造以4个层次为主体的骨干人才梯队。

近年来,青藏铁路逐步形成以格尔木为中心,东至西宁、北达敦煌、南去拉萨、西抵库尔勒、西南至成都的路网结构;青海省已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如何管好、用好高原铁路和高原高速铁路?首先需要破除阻碍人才培养的藩篱,激活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潜力。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无论古今,人才聚,事业兴。青藏公司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和高原、高速铁路人才需求,认真分析现状、找准问题症结。通过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他们发现,站段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重点专业和重点岗位人才短缺;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动车组司机、机械师等明显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公司快速发展需求等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差距和问题,这个公司研究确定“超前规划、按需培养,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的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思路,按照近期保急需、中期促培养和远期抓储备的原则,推进观念、机制、管理“三创新”,紧紧抓住人才培育、引入和善用三个环节,同步推进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1533”人才培育规划主要是指,3年时间,培育10名能够主导和引领本系统专业发展方向的系统领军人才,50名本系统重点工作推进中取得明显成效的管理创新人才,300名能够有效解决本系统技术难题的技术拔尖人才,3000名能够在本岗位熟练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快速判断和处置各种故障的现场骨干人才。

“1533”人才培育规划不仅为青藏公司提速、转轨提供了新机遇,而且是干部职工心捂热、脑更新、劲鼓起的强心剂。

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在人才素质提升上,这个公司既坚持“短平快”的做法,又立足长远,抓基储强基本、重基层,努力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他们选送近年来招录的相近专业毕业生,到武汉等4所铁路高职院校进行半年集中脱产学习;聘请其他铁路局、科研院所和合作厂家专业技术人员,面向生产站段主管领导、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现场教学。他们引进其他铁路局部分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传帮带”,加速人才成长。他们对两级机关基层经历不足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安排到一线强化实践锻炼,新接收的大学毕业生有计划性地安排到高海拔地区见习锻炼。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该公司创新实践人才培养计划,选派有发展潜力的8名副处级干部、12名正科级干部到上海等3个铁路局进行为期9个月的挂职学习;选拔173名业务骨干,全过程介入工程建设,监督安全质量,熟悉高原环境,掌握设备运用;组建以劳模、技术能手、优秀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锻炼新技术装备修管用人才。

既抓当务之急育人才,又抓长远之计强基础!这个公司拓展“引才”渠道,坚持抓好主专业毕业生接收工作,健全大学生早期培养、继续锻炼制度;积极探索非运输业急需人才的社会引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化“用才”机制,积极推行岗位管理,破除制度壁垒,畅通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支队伍互通渠道;修订高海拔艰苦地区职工轮岗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鼓励各类人才到高海拔艰苦地区成长锻炼;制定《关于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人员,稳步推进干部能下工作实施办法》,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良性用人导向。同时,他们营造“留才”环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向脏累苦险领域和高海拔地区倾斜力度,缓解艰苦地区留人难的问题。

为干部职工指路,引得源头活水;为技术人才搭台,激活一池春水。这是青藏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匠心之举,亦是培育高原铁路“匠心”人才之法,让管理能力强、专业技术优、操作技能好的干部职工脱颖而出,必能汇聚成浩瀚前行的人才队伍。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