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只为“一毫米”
铁路一线 2017-06-08 21:46:34 0浏览 作者:近日,穿越河南省灵宝市的陇海铁路线路两侧花草树木在风中摇曳。“呜……”一列货物列车驶来,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范志茹站在线路外,观察着列车驶过时线路的状况。
今年44岁的范志茹是郑州铁路局洛阳工务段阳店线路工区的一名党员工长。阳店线路工区成立于1960年,位于灵宝市东郊,现有职工10人,担负着陇海线12公里正线、2.6公里站线和10组道岔的养护维修任务。在短短的12公里正线中有曲线12条,其中曲线半径最大的700米、最小的仅400米。
“小半径曲线是铁路最难养护的设备,也是质量最不稳定的设备。”干了7年工长的范志茹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重载列车的大量开行,列车对线路的冲击程度越来越大,线路几何尺寸的变化越来越快,极大地增加了设备养护的难度。”
范志茹告诉,他们坚持传承工区“一毫米”精神,补强短板,夯实基础,确保线路几何尺寸不走样。今年以来,他们针对管内曲线地段钢轨侧磨,胶垫压溃,扣件离缝,轨距、水平变化大的实际,在规定每月检查一次线路设备的基础上,再加码检查一次。3月份,他们利用集中修时间,对管内线路进行了一次精细化整修,其中,更换胶垫2576块,安装轨撑720个、地锚拉杆630根,打磨低塌焊缝26处。
“在这样的条件下,要保持线路几何尺寸不走样,我们只有付出更多。”据范志茹介绍,1978年,老工长宋国祯提出了在规定基础上,对线路轨距、水平、高低、曲线正矢、道岔支距等维修标准再严格“一毫米”的要求。随着对新标准的坚守,“一毫米”精神应运而生。
近40年来,历任工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赋予“一毫米”精神新的内涵。他们结合养路工作的特点,引入“零误差”“零缺陷”的养修理念,并把“一毫米”精神延伸到工区管理之中,制定了《轨检车图纸分析制度》《作业质量回检制度》《班组二次分配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近年来,阳店线路工区管辖的线路设备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状态。2003年,工区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
养路先育人,育人先铸魂。多年来,工区坚持利用“一毫米”精神教育资源,开展“三讲三看”活动:讲无私奉献精神,讲今昔作业对比,讲工作环境变化;看工区荣誉史,看老一代职工的奉献精神,看线路设备状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种爱岗位、爱工区、爱铁路的风尚在工区形成。一代又一代职工继承和发扬“一毫米”精神,立足工区做奉献,情注线路保畅通。2016年6月,他们养护的一段小半径曲线出现翻浆冒泥病害。工区职工起道、更换胶垫、清筛边坡……所有整治作业严守“一毫米”精神,确保线路达到优良状态。
工区还是职工成长成才的摇篮,先后有8名职工被提拔为段技术管理干部,8名职工被提拔为工班长,3人获得火车头奖章。
采访手记
人无精神不立。精神的力量对一个人、一个工区、一个单位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标准严一格紧一扣,是“一毫米”精神;工作追求“零误差”“零缺陷”,也是“一毫米”精神。稳定的设备质量、突出的安全成绩、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一毫米”精神发挥作用的体现。洛阳工务段阳店线路工区的“一毫米”精神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财富,也让我们深思。
铁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高铁的快速发展,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一毫米”精神。这是我们追求完美、实现自我价值、达到理想彼岸所需要坚持的信念。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