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英雄梦 沙漠筑巨龙
铁路一线 2016-10-26 09:43:05 浏览 作者:阎雪十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十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今年的十月,今年的秋天,对于中铁人来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身处于西北大漠之中,一眼望去,无边的黄沙蔓延在这片无边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单调的黄色,连一棵树木都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下,中铁人正是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茫茫沙漠戈壁上筑下一条巨龙——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这条巨龙出京城、穿草原、越大漠、抵天山,把祖国的“心脏”与北疆紧密相连。
古有万里长城,今有沙漠巨龙----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此项浩大的工程依旧代表着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铁人民用血汗铸造的华丽瑰宝。回想起中铁京新总包部第一项目部(中铁九局北京分公司)的筑路人员最初来到这片荒无人烟的地方,要在此建设处出一条北京与新疆之间的纽带,或许在别人眼里没有电就意味着面临着黑暗、没有信号就意味着面临无法联系外界、没有水就意味着生命的倒计时,面对一切未知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知所措失去理智。然而“缺电缺水不缺精神,风大沙大、信心更大。”却成了每一个中铁京新总包部第一项目部(中铁九局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的信仰。因为他们不是仅仅看到此刻面临的困苦,在他们心中有一个更远的时间点,那是不久的将来,京新高速建成通车的时刻。
自2015年4月10日开工以来,至今一年半的时间,中铁京新总包部第一项目部(中铁九局北京分公司)员工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初期建点时打井打到200多米深都没有水源,贾京友(党支部书记)为了解决驻地员工的饮水问题,心里很是着急,连觉也睡不好。后来经过多次重新选址,终于抽出水了,却因为泥沙含量太大无法直接饮用。贾京友又通过多方联系沟通,为项目安装了水过滤设备,解决了大家的安全用水问题。为了解决用电问题,项目部购买了一台发电机,前期都是靠发电机维持着,为了节约用电,每到夜里11点就停止了发电,有的员工深刻的回忆着说:“冬天的夜晚是最难忘的,几乎是早早地躲进被子里在余温中睡去,有的人都是穿着棉袄入睡的,记不清多少个早晨是被冻醒的。”
初春的沙漠,寒风凛冽,像刀割一样刮在刚刚进场的人们脸上,很多人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出现饮食、水土不服,咽喉肿痛、鼻腔流血、头发脱落等症状。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他们顽强地坚持下来,尤其是测量人员,在-20°以下的严寒中,顶着寒风,冒着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奔波于勘查现常为了减少途中往返时间,尽快完成复测任务,他们午饭都在工地解决,往往是一边吃着面包喝着冰冷的水,甚至有时水没有就捧起沙漠上覆盖的雪,很多人都得了胃玻很长一段时间项目部处于无水无电、无网络信号状态,每天用水都要到距离最近也有60余公里的乌力吉镇上购买。技术人员在没有电,无法使用电脑设备配合完成工作的情况下,用纸、笔记录着各种数据,绘画各种表格来完成各类数据统计。第一项目部调度每天往返工地与乌力吉镇之间,借用镇上唯一一家网络,及时的向上级及公司领导汇报项目施工进展及驻地建设情况。
鲁迅曾说过:“ 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人走多了,就成了路 。”的确如此,这里的每一条路都是每个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每一条道路都是每个人面朝沙土背朝天铺造出来的。一锹一镐修路,头顶着烈日蓝天,一沙一石修路,身披风雨严寒,滴滴汗水脸上落,条条大路脚下延,一腔热血,修建起沙漠巨龙,一副赤胆,撑托起美好的明天。
许多员工说:工作再苦再累也能忍受,最大的煎熬是工作之余的空虚。项目部驻地位于戈壁深处,距离最近的乌力吉镇也有60余公里,周围荒无人烟,除了沙漠就是戈壁,偶尔谁看到了牧羊、骆驼还要作为最新鲜的当天新闻说给身边人听。平时所需蔬菜、食品、生活用品等由项目部定期到阿拉善统一采购,临时急需的也只能有人出去办事时顺便捎带。有人家里老人去世,得到通知紧赶慢赶也没能见最后一面。一个新来毕业生说道,一次闲着时在项目驻地,用微信搜索附近人,结果显示最近的人也在65公里开外,可见项目部驻地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远离人群。洗澡、购物、逛街、看电影,这些城里人看来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娱乐,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奢望。尽管项目部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但是冬天的设备无法使用,平时只能用热水简单的擦擦。项目上基本都是年轻人,逛街、购物,适当的换些漂亮潇洒的衣服是每个的最爱,可是项目部的小青年平时连逛个十几户人家的小镇都很难,于是被迫学会了网购,尽管拍到的物品要很久才能快递到镇上,然后又需要很久有人去镇上取东西才能捎带回项目,那也乐此不疲。
2015年12月份,中铁京新总包部第一项目部(中铁九局北京分公司)书记贾京友患上了痛风,由于当地就医不便,距项目部最近的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乌力吉镇唯一的卫生所医生也没有办法医治,疼得他连路都走不了,同事们都劝他好好休息几天,他却想着此刻现场的水稳摊铺施工进度,于是在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了每天拄着拐杖到工地的贾京友,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现场每一位员工。贾京友把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工程事业,对于自己的小家却无暇照顾。2016年4月7日,山西省原平忻州发生了4.1级地震,看到新闻后贾京友马上意识到自己家的老房子正是处在这个区域,经过打电话询问,闻听家里80多岁的老母亲被地震吓得不清,老人所住的老房子也在这次地震中损坏了。贾京友当时显出了焦急,为自己的老母亲的安危担忧,一连念叨好几天想回家看看,但又考虑现场正是工期紧张之时,在母亲最需要他回去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回家探亲,选择了继续在项目坚守。
项目驻地守卫老刘,负责院内巡守和发电机的送电任务,还要承担驻地的卫生清洁,每天坚持早上5点和晚上9点发电机和太阳能送电的交换,还要保证开水炉一天24小时供应开水,从无怨言。院内卫生干净的一锹沙土、一张纸屑、一个烟头都看不到,卫生间还没有达到自动水冲的条件,他每天都要用水冲刷六、次,以保证干净卫生。在卫生间偶遇老刘,问起环境卫生的事,他说:“项目部的员工都离家在外,这么偏远的地方哪也去不了,每天只能在项目上生活,卫生搞好了,让他们不会心烦,能安心工作”。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正如项目党支部书记贾京友所说:能在这样艰苦的“无人区”生存下来本身已经就是奇迹了,每位坚持下来的员工都是英雄。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