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医生”驯“龙”有术
铁路一线 2016-10-01 07:46:29 0浏览 作者:■本报 马常宏 本报 莫育杰 杨羡树
42岁的龚小民,是柳州机务段柳州电力运用车间的指导司机。从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安全行车4000多趟。2015年,该段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龚小民党员工作室”;2016年,他被评为全路优秀共产党员。
不凡的业绩和闪光的荣誉背后,凝聚着龚小民22年的心血与汗水。
1994年,龚小民从学校毕业后,如愿成为当时金城江机务段的一名内燃机车副司机。“只有正式司机才能真正驾驭火车。”龚小民说,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通过考试,成为正式司机。
然而,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并非易事,通常要花上五六年时间。除了规章、故障处理、保养等专业知识要学,还要对其他工种有所了解,龚小民心中一直有一种紧迫感。
龚小民的工具包里,时常放着《技规》《行规》《电路图》《故障应急处理资料》等资料,一有空他就拿出来学习。有时候列车临时停站比较久,他便缠着师傅学习处理故障,让师傅给他“设活”。两年半后,龚小民一次性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火车司机。
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龚小民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发现和处置机车故障的能力也不断提高。2012年夏季的一天,龚小民在柳州站接班检查机车走行部时发现,有一缕淡淡的蓝烟冒出。他立即探身查看,原来是走行部抱轴发生碾瓦,如果继续运行就会造成断轴甚至更严重的后果。他立即报告段调度室,及时更换机车。
凭借强烈的责任感和可靠的技术,近两年龚小民排查出安全风险隐患近20个,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10条被段或车间采纳,多次被评为段安全屏障之星、先进生产者。
近几年,电力机车在南宁铁路局逐渐普及。2014年,龚小民由内燃机车司机转为电力机车司机,并被选中参加当年10月份举行的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集训期间,他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外,经常自己跑到整备场去练习。整个机车能拆的基本都被他拆完了,线路、管路的布置他都一一研究过。机车没有通风窗,降弓断电后机械间内温度接近50摄氏度,但他在机车里一呆就是半天。三个月集训,他瘦了5公斤还多。最终,他一举拿下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电力机车司机项目的第一名,成为南宁局在全国铁路一类大赛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龚小民驾驶电力机车才半年便在大赛中一举夺魁,让有着丰富电力机车驾驶经验的参赛人员格外佩服。“看起来是半年的准备,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这20多年打下的扎实技术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龚小民说。
从最初接触的老东风型机车到现在的HXD3D型电力机车,龚小民一共接触过9种类型的机车。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对接触过的机型都烂熟于心,发生故障时总能及时有效处理,从未发生过因处置不当造成火车延误的现象。工作中,工友们遇到什么问题都喜欢找他求教,作为机车“医生”的他也乐此不疲回答工友们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龚小民的技术优势,2015年2月柳州机务段成立了“龚小民党员工作室”。“以前我只负责开车,是一名操作者。而现在变成一名传授者,就必须有担当,遇到急难险重的事情必须顶上。”龚小民说。
工作室组建之初,龚小民就遇到了考验。2015年1月,刚投入使用的HXD1D型电力机车在柳州站出站大坡道上出现爬不上坡的现象。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龚小民使劲回忆自己曾经驾驶该型号机车时的状况。他突然回想起,由于该型号机车功率上升缓慢,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爬不上坡。凭借经验,他很快就指导线上司机顺利启动爬坡。
随后,龚小民立即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调查分析。经过一个星期的昼夜奋战,终于找出问题的根源。他还和工作室成员一起编写了相应的操纵方法分发给司机学习,杜绝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担任工作室负责人以来,龚小民除了常规的培训工作外,还将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进行整理、推广,有效带动了车间职工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