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磨砺剑出鞘
铁路一线 2016-08-30 21:18:20 202浏览 作者:李各“客车安全无小事,身兼重责要细心。在铁路上工作一定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这是龚科上班后,身为重庆车辆段老职工的父亲对他的谆谆教诲。冬去春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磨砺,龚科凭借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啃下了空调漏氟、电茶炉水垢等安全上的“硬骨头”,发现并排除了诸如客车电气绝缘等重大故障和四合一控制柜不能供电等一般故障3000多次,成为该段提高车辆安全质量的硬招牌。
2003年,龚科结束兰州铁路职工大学空调专业委培学习,就被段上分配到电器车间,进入了新成立的专修组负责电茶炉的专项修工作。当时,电茶炉是职工眼中难啃的硬骨头,存在着型号多、水垢多、故障多的“三多”难题。
型号多,电茶炉有6—7个品牌,共11种型号,工作原理和构造方式也大相径庭,有的借助电极传播信号,有的通过液位移传播信号。龚科没有退缩,跟着师傅一起查资料、对型号,甚至把电器原理图等资料带回家,熬夜进行反复比对和分析,终于找出了易发故障的电器元件,让不同型号的电茶炉都有了可以作出快速诊断的方法,同时又勤于思考,不断优化完善工序流程,让“疑难杂症”在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在处理WSD电茶炉时,发现电热管烧损是频发故障,经过逐段检查才‘揪’出‘病症’,原来是由电极积满水垢,造成接触器误动作引起的。我们对照流程,反复论证,考虑到水垢特别硬,便在原来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工序,用电钻疏通翻水管,这样难题就迎刃而解。”龚科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
想要降低电茶炉在专修期内的故障率,彻底清除水垢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电茶炉里面的水是由列车经由各车站上水工进行补给的,因各地域的水质不同,水在反复加热后容易在茶炉内胆中产生水垢。“沉淀物过多就会影响乘客的饮水质量,同时造成出水管路堵塞等故障,严重时可引发列车火灾隐患。”龚科介绍道。
“被人唠叨烦,茶炉洗垢难。”这是经常挂在专修组职工嘴边的话。清洗水垢可不容小觑,班组职工每天清除的水垢重达200公斤,他们先疏通翻水管,然后用钳子和砂纸清洁电极,紧接着再清洁电茶炉烧水箱和加热管,工序紧凑、环环相扣。要说到最难清洗的部位就是翻水管,由于职工双手长时间浸泡在硬水中,造成脱皮和皲裂,并且长期下蹲作业,很多职工患上腰肌劳损。“班组职工90%都是女性,由于女职工个头孝力气弱,在维修作业中会遇到很多阻梗,龚科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主动请缨帮助女职工处理难题,很受女职工的欢迎。”龚科的师傅邓永丽,美滋滋地介绍起自己的徒弟。
该如何更好地应对电茶炉故障多的问题?龚科进行了总结和摸索,在熟悉所有电茶炉原理图的基础上,对常见故障进行了收集整理,并作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在电茶炉专项修时,出现电茶炉不烧水的故障,龚科结合故障特点以及频次“按图索骥”,并经再三“诊断”确认由水位电极误动作引发的,在清洁电极水垢后故障消除。
经过3个月的研究分析,龚科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检查方法,为了方便好记,他特意编撰成了“茶炉五字检查法”:指示灯不亮,检查电源保险;只亮电源灯,检查烧水接触器;烧水灯不亮,检查水位上电极;缺水灯长亮,检查进水电磁阀。
这套检查法也让龚科实现了对电茶炉的远程故障判断,哪怕列车运行在千里之外,乘务员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正确判断和处理故障问题。久而久之,龚科“茶炉医生”的美名不胫而走,他的手机号也成了乘务员应对电茶炉故障的急救电话。
2007年,龚科从电器车间调到运用车间车电一班。面对塞拉门气缸、冰箱压缩机等15项相对陌生的维修内容,他开始从头学起。白天跟着师傅在现场学,晚上抱着资料自己学,遇到难点问题向技术员学。
在运用车间,列车车门不能关闭、防暑降温设施频发故障是安全上的“老大难”。“在处理塞拉门故障时,气缸卡滞是最让我们头疼的问题,拆下来的气缸处理不了,只能安装新的,成本开支过大。”运用车间主任罗朝华说。龚科瞄准难题,一头扎进去,一方面与段上协商沟通,另一方面深入分析故障原因,聚焦维修“瓶颈”,亲自上手制作专用工具,最终成功攻克气缸维修难题,为段上节约维修成本60万元。
凭借“蚂蚁啃骨头”的执着精神与韧劲,龚科摸索出了25K型车电动塞拉门的“42字保养法”:滑轨除渣要彻底,只有黄油才不卡;锁闭机构要润滑,一次二次才锁好;防压气囊要保压,人身安全有保障;AB电源要转换,塞门开关才方便,“塞拉门王子”的美名不胫而走。
“以前每趟车塞拉门都要出现3—5个故障,龚科提炼出保养法后,每半个月才有可能出现一次,塞拉门故障率从80%下降到20%。”运用车间副主任保毅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谈到自己未来的目标和打算时,龚科恨不得把平生所学都传授给年轻职工。充电机和逆变器对维修技术要求高,职工中缺乏这样的人才,而且充电机和逆变器故障频发,每次都邀请厂家维修,增加了成本支出,龚科现在开始着手编写配图的故障指导手册,方便职工快速、一目了然地处理故障,提高故障修复率。
“只有让每名职工的保安全能力得到提升,全段安全生产才有保障。”龚科把自己在轴报处理方面的经验总结成“轴报动态检查法”,并已在班组职工中进行普及,掀起了“学技术、提素质”的热潮,他打算在全段职工中进行推广,为全段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