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 蜘蛛侠——西昌工务段金口河危石整治工区上山查危石掠影
铁路一线 2016-04-12 09:52:08 0浏览 作者:本报记者王正伟图
再过一段时间,今年的防洪工作就将全面启动。西昌工务段金口河危石整治工区张贵洪有一种紧迫感,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对今年汛期有很大的影响,抗洪工作形势严峻。此前他在新闻上也多次看到江南等地已经提前入汛。
金口河危石整治工区管辖着成昆铁路峨眉站至阿寨站间172公里490米的山头,历来是路局防洪任务最为艰巨的区段之一。除了已经采取措施整治的以外,工区目前共有514处不同级别的危岩孤石。
未雨绸缪。进入3月,工区就开始分三组人马对管辖范围内的沿线山体进行地毯式搜索,并重点查看已经在册的危岩孤石发展情况。
4月7日,张贵洪带领一个小组,对位于金口河站附近的250公里600米至750米处的大山进行全面检查。8时点名时,张贵洪叮嘱小组成员注意安全,尤其是昨晚刚下了一场大雨,得小心上山途中脚下打滑。
走出位于山脚下的工区,驻站联络员姚仁玲等人相继进入工作状态,张贵洪带领郭令华、张代荣继续沿着铁道路肩行走,在大渡河的湍急声中过车站、走铁桥、避列车。前方,抬头即可望见他们要去的目的地。
当天天气怡人,不冷不热。然而攀爬了一节陡峭山壁,沿着盘山公路小走一会儿,再一鼓作气走到他们常休息的公路道班驻地,不到半小时,每个人都口干气喘,摘下头上的安全帽,手一抹头发就捋出不少汗。
行到一个平台处,山脚下是成昆铁路,火车不时顺着大渡河南来北往疾驰。再抬头看去,张贵洪要去的山坳处依旧在远方。顺着山民开辟出来的羊肠小道继续攀爬,还得再休息一次,才能到要检查的第一个危岩孤石处。
在喝水抽烟提神间隙,张贵洪他们聊起了工区的事情。目前工区不到20个人,除了驻站联络员参加安全防护外,能上山干活的人也就十五六个。大家年龄都在40岁以上,虽然个个都不服老,但身子骨也没年轻时候那般好用了。
山峰如削。到了22号危岩孤石处,张贵洪只身拴上安全绳,在郭令华、张代荣的安全守护下,荡到陡峭的悬崖绝壁外,蹲身细看,全面仔细检查山体的发展状况。隔远看去,他的身子犹如一只蜘蛛,牢固地粘贴在峭壁之上。查完中间部分,他继续下滑到危石根部,一丝不漏地检视着。矫健的身姿攀石附藤,或在峭壁之上,或在灌木丛中,不惧危险。这哪里像是快知天命之人!
检查在一路攀爬中进行,山林寂静,看得见山脚下的人家,也听得见似乎不远处的狗吠,却是不曾和一人擦肩而过。陪伴他们的是对讲机里不到5分钟就传来一次的姚仁玲的声音,不时提示列车经过,确认大家所在的位置。
大小凉山地无三分平,当地老乡偶尔在山上沿着斜坡开垦出两三块地,种植玉米、油菜、豌豆等农作物,其间裸露着不少的山石。张贵洪说这种最是危险,由于老乡经常翻土,容易导致山石松动,滚落下山砸坏铁路可不得了。
持续不断的检查和标记中,大渡河对岸山头的人家不时冒出炊烟,午饭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来。
就着随身带的一瓶热水解渴,张贵洪他们说难得上山一趟,把当天的任务做完再回工区吃饭。于是重复的工作继续进行,查看山体发展情况,在石头上标记检查日期,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一同上山的3人中,张贵洪参加危石整治的时间最长,足足已有32年。他平时不喜多说,但一聊起自己的孤石生涯,就会有一种畅聊的欲望。在他的叙述中,师傅戴启宽如何言教身传、“天下第一柱”的修筑过程等往事一一展现。张代荣则有26年的搜山扫石经历,人也比较活泼。郭令华今年53岁,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但由于干过线路工,只拥有10年的危石整治生涯。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干不来我们这个活了,也许以后会偏重于科技防洪吧。”张贵洪谈到以后的搜山扫石工作及工区未来的发展,有失望也有希望。
在走走停停、上下搜索间,张贵洪和他的同事们相继检查完毕陡坡、密林、茂草地段的危岩孤石,共计31处处。一天的任务顺利完成,时间指针已指向中午13时35分。
“工区还在等着我们回去吃饭,下午另外两组人回来,大家开个防洪动员会。”上山不易下山难,启程回去路上张贵洪给大家加油鼓劲。
图1:出发前,张贵洪给大家讲清当天作业事项并叮嘱安全。
图2:每5分钟与驻站联络员汇报列车经过讯息。
图3:休息时,郭令华抹着头上的汗水。
图4:检查小组行走在路肩上,旁边就是湍急的大渡河。
图5:张贵洪在同事的保护下,在如削的峭壁上查看22号山体发展情况号山体发展情况。
图6:检查前的安全准备。
图7: 查看一块山石发展情况。
图8: 重新标记检查过的山石。
图9:上山不易下山难。由于长年累月的走着陡直山路,检查小组每位成员膝盖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慢性伤玻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