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道:征战地铁真“有道”

铁路职工   2019-08-19 17:07:02  150浏览 作者:右1

他叫李有道,是中国铁建华南建设广州轨道交通十八和二十二号线五分部(中铁十一局管段)总工程师,名字与他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名符其实。有道:征战广州地铁真有才艺,有道德,有办法,正如《论语》中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李有道,1990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中铁十一局集团工作,2003年起从该局第一个地铁项目广州地铁官洲车站开始,历任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从事地铁建设已有十六年,先后参与了成都、广州、武汉、昆明、南宁等地铁项目建设,直接主持修建的地铁车站15座,盾构隧道49公里,停车场2座,掌握了过硬的各种复杂地质情况地铁车站、盾构、暗挖等关键施工技术,积累了丰富的轨道交通施工实践经验。2017年11月被调配到中铁十一局广州地铁项目五分部任总工程师,他履职尽责,施展才艺,大显身手,在项目技术、生产、安全、质量、成本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主动、大胆工作,始终按照他既定的“技术先行,质量护航,本质安全”理念在整个项目全面推广开展技术质量管理,为实现项目整体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分部承建的广州轨道交通十八和二十二号线工程为全世界第一条时速达160公里的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线,任务重,难度大,工期紧,专业多,标准高,技术新。项目的专业涵盖了地铁车站、盾构、暗挖、铺轨、四电、钢筋加工、车辆段等超过30多个,集地铁各类工程专业为一体,系统性非常强。这对项目总工程师来说,既有压力,又是挑战,李有道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不忘初心,坚定决心,明确信心,团结一心,干好工程,圆梦初心。

一项工程干得好与坏,成功与否,技术质量保障是关键。上场伊始,李有道树立以“技术先行”为理念,超前计划,超前安排,超前保障,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复核工程数量,审核图纸,编制方案、方案评审、变更设计、技术交底,为工程施工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使五分部在全线率先展开施工,最快形成施工高潮,工程进度一路领先。

“质量优劣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的适应性,而且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信誉及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作为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应尽心尽责,为质量保驾护航。”李有道说。

工程开工后,李有道始终坚持以打造“精品工程,争创国优”,实现“五线一转变”为目标,在质量管理上细管严控,坚持标准,严格规范,落实制度,处处为质量保驾护航。

方案预控是确保质量的前提。李有道对编制的每个施工方案,逐项认真仔细审核,修改完善后组织召开方案评审会议,力求方案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较好的起到了指导施工的作用,满足和保障了工程实施的需要。

为加强过程控制,李有道深入现场巡回检查,对重点项目,关键工序施工亲自督导把关,对每项工程都认真组织做好条件验收工作,从组织手段上加强了过程控制,确保了工程实体质量。

为确保工程质量受控。李有道对“三检制”要求严,常督促,勤检查,抓落实,使“三检制”形成常态化。现场施工班组完成本工序后由工班长按图纸、工艺标准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现场技术员对该工序进行复检,检查合格后通知分部质检工程师检查,严格落实检查验收制度,确保各工序一次性验收合格。

攻克施工技术难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是技术人员的责任。身为总工程师李有道,把攻克技术难题为已任,先后组织召开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关键技术研讨暨隧道工程技术专家工作会,重难点技术攻关研讨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地下大空间安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一体化示范工程调研会。通过召开会议,集思广益,专家指导,使项目技术人员明确了重难点技术主攻方向,掌握了解决难题处理方法,为进一步完善细化施工技术方案,攻克重难点施工技术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为了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分部专门成立了由总工程师负责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和技术攻关小组,建立了创新工作室,组织科技人员对工程重难点关键技术进行探索研究。

在研究关键技术上。他多次组织召开关键技术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攻克难点,取得一批科技成果。他组织撰写的《极硬岩地层地连墙双轮铣快速成槽技术研究》、《双轮铣成槽机破岩基本原理及功效分析》、《花岗岩风化地层双轮铣成槽功效分析》、《花岗岩残积土地层双轮铣成槽塌孔原因分析》等8篇论文已发表;《一种连接结构及盾构机管片》、《一种适合深基坑快速出渣的轨道运输系统》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番禺广场站BIM应用荣获广东省第二届BIM应用大赛一等奖、第八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三等奖;形成《地下连续墙破碎铣槽施工工法》、《地下连续墙套铣接头施工工法》工法2篇;23项科技立项已通过总包部审核,目前正在实施。

在开展“专项技术”创新上。他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番禺广场施工过程中,他和技术人员研究调整了初期旋挖钻引孔后铣槽的施工方案,引进了大功率潜孔锤进行引孔,不仅解决了引孔易偏孔的问题,效率上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单台潜孔锤引孔效率是冲击钻引孔效率的20倍,有效解决了极硬岩条件下引孔质量和功效的难题。

为了优化施组方案,李有道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变更。将番禺广场站地连墙变更为吊脚墙+混凝土支撑+锚索,并大量优化减少抗拔桩,为节约施工工期,创造了较好效益。还将番禺广场站南端352平方大断面暗挖隧道长度由45米缩短至30米,大大的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节约了施工工期。  

在解决施工难题上。李有道不怕艰难,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解决难题。横番4号中间风井A5连续墙在双轮铣铣第一刀至31.05米时由于不明原因导致钻头被卡在了槽中不上不下的位置,致使地连墙封闭成环。这是广州地铁建设领域地连墙施工过程中从未遇到过最先进的施工设备“双轮铣”被埋钻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李有道立即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钢板桩+成槽机”施工方案,成功在槽深20米处将钻头提起来,清除了“拦路虎”,确保了地连墙施工的顺利进行。

十八号线横番4号中间风井一5号盾构井区间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盾构区间需6次下穿珠江水系,穿越范围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内,范围内管线复杂、民房数量多,盾构机将面临小半径和几乎达到地铁坡度设计极限值的大坡度掘进,还要在仅有5.6米的浅覆土下,完成双洞1.5米小净距始发工作,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为攻克该盾构区间施工技术难题,李有道与技术人员研究方案,采取对策,运用BIM技术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利用视频对现场安全、质量、进度、风险等进行监控,24小时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地表沉降变化参数,不断优化盾构掘进参数,严控盾构掘进姿态,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尤其对下穿沙湾水道部分地段,断面地层和隧道顶部地质断面较多,施工中易发生盾尾涌水、涌沙、盾构机铰接密封渗漏、河底沉降、冒顶冒浆、河堤沉降变形开裂、河水回灌隧道等风险问题。李有道给技术人员传授方法,施工中将下穿前50环作为参数优化和施工磨合段,收集、整理及总结各地层的掘进参数,同时加强对地面变形情况的监测分析,分析盾构机始发时以及推进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掌握盾构推进参数、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参数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确保盾构机实现匀速、连续、高效掘进。在下穿前,对刀具进行了全面检测,对磨损刀具进行更换,对机械、电气设备等进行检修,尤其是重点检查盾尾密封、盾体与盾尾铰接处的密封的止水效果,确保盾构机的工作状态良好,减少下穿时停机检修的风险。

在下穿过程中,盾构机遇到上硬下软地层,开挖面上部主要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下部有少量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盾构机垂直姿态有向下趋势,当盾构机姿态难以控制时,李有道提出采取增加外置千斤顶辅助措施,保证盾构机姿态控制在50毫米以内。下穿段地层主要是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刀具容易磨损,掘进过程中发现参数异常时,李有道及时组织专家论证,根据地质条件,进行了一次带压开仓换刀,一次常压开仓换刀,保证盾构机顺利下穿沙湾水道。

为了保证成型隧道质量,李有道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加强盾构掘进姿态监测和管片选型工作,严格控制管片拼装质量,为防止因管片变形引起地层的过度扰动,施工中对管片螺栓拧紧实行三次复紧,即拼装管片时一次拧紧,推出盾尾后二次拧紧,后续盾构掘进至每环管片拼装前,对相邻已成环的3环范围内管片螺栓进行全面检查并复紧,加强螺栓复紧和盾尾间隙控制,减小管片错台、裂缝、漏水,保证较好的隧道线形,提高隧道防水质量。经过李有道的精心组织,用心指导,攻坚克难,使横番4号中间风井一5号盾构井区间左线于2019年7月28日在全线率先顺利贯通。

为了打造智慧工地,李有道注重抓好信息化管理,分部成立了信息中心精英团队,已逐步将BIM技术在方案模拟及优化、碰撞检查、预留接口、可视化技术交底、以及数字化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应用到了本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特别是在钢筋加工场实现“高效、精准和全自动化生产的数字化加工”目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广泛应用视频监控和脸面识别系统,实现了监控全覆盖与门禁管理。在重点工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分部、工区领导、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台式、平板电脑等不同终端,在办公室、监控室、去工地途中、出差等对施工一线实施远程监控工地现场的施工动态、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施工安全、施工操作过程、非施工状况等监控。通过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对施工安全生产全天候、360度无死角的远程监控。特别是对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进行了有效的监控,达到对施工过程实时监控的效果,较好地解决了施工点多线长、管理遗漏不到位的问题。

李有道实在“有道”,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服务及时,保障有力,项目施工生产安全优质稳步推进,自总承部开展季度考核评比以来,分部夺得5次第一名,一次第二名,获广东省总工会“十赛十建”劳动竞赛流动红旗,李有道功不可没。2018年五分部获中铁十一局“施工技术管理先进单位”,他本人获“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他堪称是项目经理的“军师”,项目的“总参谋长”,项目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总管家”,南粤速度的技术先行者。

(林赤喜 唐里)

附图说明:

图1、总工程师李有道(右1)在现在检查技术质量工作

图2、总工程师李有道(左1)在现场研究解决有关施工技术问题

图3、总工程师李有道(右)向总承包部领导汇报2号井盾构施工技术方案

图4、总工程师李有道(右1)组织召开重难点技术攻关会议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