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懋森:气韵生动绘年华

铁路文艺   2015-08-20 07:45:09  0浏览 作者:

潘洪伟

近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认为,山水花鸟画要有静气。当笔者信手翻开 《杨懋森花鸟作品集》时就更加深了对这句话的体悟。画集中,不论是 《佳卉争春》里的一花一草,还是 《荷塘清趣》里成双入对的鸳鸯,抑或是大平尺的《百鸟朝凤图》,都让人在如沐清风中洞见画家摒弃俗气的人品和画风。画家杨懋森那种静气从何而来?

杨懋森1934年出生于吉林,曾任沈阳铁路局美术家协会主席、吉林铁道技术学院教授,自幼喜欢绘画。他早年攻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我国近现代国画大师张其翼、孙其峰先生并得其真传。张其翼先生是活跃于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花鸟画大师,孙其峰擅长山水花鸟画,墨法淋漓多变。杨懋森用心学习和秉承张氏画法、孙氏风骨,加上天资聪颖,很好地掌握了中国画技法的精髓,并能始终将满满的正能量注入到自己的艺术实践中,画技日臻成熟并为人所称道。

1992年杨懋森应邀创作的 《春光烂漫图》在天安门城楼上亮展;1985年创作的 《双寿图》参加中国美协、中国书协联展获二等奖;2006年应邀在韩国首尔举办了杨懋森中国花鸟画个人展;由孙其峰题款的 《杨懋森花鸟作品集》一经出版发行便好评如潮;2013年其以髦耋之年创作的横3.5米、纵1.45米的巨幅力作 《百鸟朝凤图》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画面里工中有写,写中有工,让观者感受到百鸟舞天地的大美生命气象。

在半个世纪的艺术探索中,杨懋森时时与生活为友,从高山到草原,从湖泊到江海,完成一次次的遍访自然风物的艺术之旅。寻师访友中,他把自身艺术的思维同大自然做亲密的沟通,有时偶遇一只小鸟也会驻足观察半天,甚至会在荷塘一隅观察写生,忘记吃饭。画家的一切技法和表现形式展示的都是创作主体的气韵,其力作 《翠羽荷花图》便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杨懋森自云: “我是老当益壮不言老,越至老境心越红。”他还说, “国画艺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国家兴盛的象征符号,一定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勤耕不辍的。于是凡观其作画者均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他先是凝神静气,而后犹如“沙场老将”一般从容不迫地开始挥毫创作起来,那一招一式,一浓一淡,一钩一刷,无不于平淡中见绮丽,于灵动中见高雅,于简约中见厚重,使人被其意境之美所折服。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孙其峰说: “懋森的画功力深厚,放而不野,工细而不失简练,洒脱而不失稳健,有大家面目。”

图为杨懋森画作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