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尽,烙在钢轨上的那些记忆

铁路文艺   2020-04-08 21:55:47  155浏览 作者:叶志权

一年四季好风景,一年到头忙不停。正是我们工务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复一日、不问阴晴,不分昼夜地奋斗与奉献,才保证了山区铁路两根钢轨的坚实和平顺,才有了火车的提速和平稳。也正是在这年复一年的周而复始中,我和身边的一代代工务人沐雨栉风,艰苦奋斗,守住了平安,守住了质量,守住了责任。我们从洋镐、“一操一”捣固机,变为了打击捣固;我们的维修体制,从利用列车间隔上道,变为了“天窗修”;我们的火车速度,从七次大提速,终于开进了高铁时代。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一路情深深,意切切,于是敲击键盘。却写不尽,烙在钢轨上的那些记忆。

今天,我满怀激情,洋洋洒洒写下这些文字,除了回顾自己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如歌岁月,也把此文献给为山区铁路安全畅通无私奉献的所有工务人,愿我们携起手来,满怀激情,并肩战斗,用我们的激情和汗水为沪昆线安全畅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继续向争创山区铁路一流工务段的方向前进。

1.童年的磨砺

人到中年,总喜欢忆及过去。特别是看到今天孩子们那张张烂漫的笑脸,总会想到我们那个时代的童年往事。

我的童年是在母亲的家乡――四川一个边远的山区度过的。那个时候,父亲远离母亲和我们这四个孩子,在千里之遥的贵州铁路从事养路工作。每月,父亲总会按时从他六十五元的工资中挤出五十元钱寄给我们,这就是当时我们家惟一的生活来源了。后来,我和姐姐还有妹妹先后上了学,囊中羞涩的母亲只好找些临时工作,挣些钱贴补家用。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从小都比较懂事。每天放学后,有时都会主动背上背兜割猪草,然后卖给区里食品站,挣上一、二角钱交给母亲。我们那地方上学都在早上九点钟,每天我和姐姐的首要任务就是早上上山砍一捆柴,然后吃完早饭去上课;下午五点钟放学再上山,直到天完全黑了下来才回到家吃饭休息。

我8岁那年,姐姐因病住进了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母亲背着最小的弟弟去陪护,我和妹妹开始了独立生活,每天重复着本不该我们这个年龄段所从事的生火、煮饭、炒菜、打猪草、砍柴等。好在一个多月后,放心不下我们的母亲将姐姐托付给医院,背着弟弟风尘仆仆回到了家。

那个时候,我们区里的供销社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商店,需要人力将砖直接从半山上窑里搬往山下建筑工地,运价每块一分钱,运输距离往返有三公里多,所经过地多是泥泞的乡间田坎。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我不愿再让母亲过多操劳,萌生了帮母亲背砖的念头,开始母亲怎么也不同意我去,后来见我将家中煮饭的柴垒得高高的,足可以烧个把月,而且学校也放了暑假,母亲才买来一个小背兜,用许多旧布条编了两条好看的背绳,终于,一个漂亮的小背兜与我为伴了。就这样,我加入了背砖的行列,每次背上六块砖,行进的脚下全都是稀泥和积水,背负三十斤左右的砖,就像一座大山压着我,让我像患上哮喘病一般,拉风箱一样喘气,满脸的汗水伴着无奈的泪水一同落下来,好不容易熬到下午六点钟,我和母亲仍然没有完成一千块砖的搬运目标,所幸好心的家乡人为我们补足了。回家的路上,脚上有如被灌了铅一样沉重,双肩火辣辣的,好在当天挣了十元钱,我们全家好一阵子乐呵。

第二天天没亮,母亲就已经做好了早餐,不忍心地叫醒了我,起来后,我们胡乱吃了些东西出发了。这一天不知怎么了,眼皮老跳,心也怦怦的横冲直闯得很厉害,似乎要从胸膛里蹦出来。好不容易说服母亲给我加到了十块砖,可刚走出了一段路,也不知道是下山没有掌握好平衡,还是太重加上劳累的原因,一阵眩晕我连人带背兜滚下了一米多高的田坎,好一阵子,我才忍住了钻心的疼痛站立起来,脸上、手上、脚上被蹭出一道道血痕,栽了这一跤,我的倔强性格反而上来了,我慢慢将砖一块块拣进背兜,咬着牙艰难地向建筑工地走去。没走多远,来到一个可以放背兜歇脚的土坎边坐了下来。这一歇下,再想撑起已是相当困难了。我舍不得背兜中的砖少一块,硬是咬着牙将十块砖背到了目的地。

童年磨砺了我的毅力和意志,我在家乡背砖的一个来月,光背兜就背烂了三个,肩上稚嫩的肌肉从当初的被磨得血肉模糊变成了最后厚厚的一层茧皮。这件事一直激励我在困难面前,只有保持意志坚定,有积极的心态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大无畏的精神风貌,才能战胜困难。

2.小站我的家

1975年4月。在那个时候,湘黔铁路刚刚投入运营。支援新线建设的父亲,带着我们全家,从四川搬到贵州,安家在绿色环抱的苗岭小站——翁塘。

在那个时候,这地方只有几幢简陋的平房,稀稀落落散落在小站下面的洼凼里。家属区四周是层层稻田,整个一个夏天,此起彼伏的蛙鸣声,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那个时候,父亲天天都是迎着朝阳,送走晚霞,肩扛捣镐和工友们一道养护着线路。尽管那时工作条件极为艰苦,但是父亲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生活方式,依旧天天在小站上演着。他们的想法太简单不过了,上满全勤,挣足每月几十元的工资,一家人生活有着落,孩子们一年的学习费用不愁也就足够了。

在那个时候,我和一帮职工子弟,就读于小站下游的农村小学。我记得最清楚不过,学校四周有六株翠柏,尤以门前那株树龄为最,少说也有五百年,其离树干两米高处,长满密实的树枝。每当课间休息,我都会和几个调皮的朋友蹿上树,四处眺望。有时,父亲和他的那班工友正好在学校旁的铁路桥上维修线路,桥下树上的我则会兴高采烈大呼小叫地引起他们的注意。

在那个时候,特别是夏日的傍晚,小站家属区最是热闹。劳累一天的父亲,经常和工友们一起,把工区的大电石灯抬出工具房,打开灯盒,放进电石,加上足够的水,在家属区不大的院坝里点亮,然后围坐在灯下抽着廉价的香烟,探讨白天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我和一帮小伙伴喜欢借此机会,凑着“热闹”,大玩“躲猫猫”游戏。一番手心手背,“轰”地在家属区四周散开,让猜输了的小伙伴寻找。于是,一嘲战斗”开始了。嗬!热闹极了。我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直到电石灯熄灭了,才在父亲的催促下,急不情愿地停止战斗。

在那个时候,工友们眼里,我的父亲算得上是有大学问的人了。旧社会上过高中的父亲,时常让工友们刮目相看。他多才多艺,有时一高兴,也会在电石灯光下,拉着二胡,唱上几段川戏。很有表演天赋的我,这个时候,也喜欢表现自己,常常跑回家中,翻出父亲的劳保棉大衣,穿在身上,有板有眼地唱上一段京剧《智取威虎山》,还有板有眼地学着戏里杨子荣的招式。一番演唱和比划,时常也会博得大人们一阵阵喝彩声。

在那个时候,我惟一感到欣慰的是,毕竟比父亲洒脱得多。野气十足的我,除了睡觉时还算有几分老实外,其余时间,不是上山边采菌子边疯玩,就是放学后和一帮子弟下河沟捉鱼虾。遇到大雨天,我会喜滋滋地拿上一个撮箕,到家属区下面的涵洞口守候着,等待上游冲下来的鱼虾“自投落网”。涨水期间,收获三五斤小鱼虾是常事。鱼虾拿回家,经过母亲加工,就成了过年过节和招待来宾的美味佳肴。到了秋天,我会用父亲发的劳保口罩,精心缝上一个小口袋,绑在竹竿上,放学或星期天就蹲在河沟边,耐心守候着,网到小鱼虾,在一个小瓶里放些清水养起来。这给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乐趣。渐渐地天气冷起来了,小站下雪了。我们这帮小淘气鬼在雪地上捏雪球,在家属区的院坝里追逐、嬉戏,喊声、笑声连成了一片……

3.往事难忘怀

1980年10月,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他辛辛苦苦扛了近30年的捣镐、耙子,顶替分配到原来的玉屏工务段镇远养路工区从事线路养护工作。当时,工务职工中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养路工,三件宝,捣镐、耙子、破棉袄;烈日晒,寒风咬,连个老婆也难找。于是心中苦闷,产生自卑情绪,总认为低人一等。

一天,工区组织学习,主持人是一位瘦小但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态度谦逊,平易近人,从职工口中得知他就是段团委书记吴越秦,认识他的年轻人都亲昵地叫吴哥。他给人第一印象健谈,实干,事事以身作则,工作雷厉风行,因此,他组织的活动年轻人都喜欢。

认识吴哥是我的幸运,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东西,获益匪浅。我的成长与他的循循善诱分不开。那时,我的每一点进步吴哥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在他的帮助下,我放弃思想包袱,积极参加团的活动,创造条件。入团后,履行团员义务,脚踏实地搞好团的各项工作,从基层团支部工作到团委工作十余年,至今依依不舍。

记得我担任镇远养路领工区团支部书记期间,吴哥经常到工区,指导我们开展团的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特别是在“如何开展好团组织工作,统一团员青年思想”这方面,他给我传授了不少好经验,要求我们支部在全段10个团支部开个好头,要我们在管内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的境况下,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青工歌咏活动相结合。从那以后,我们组织的团支部活动均把歌咏比赛融入其中,齐唱《养路工之歌》。歌词大意是:身披朝霞送走夕阳,肩扛铁镐战斗在铁道上。别看我们是个养路的黑小伙,脸又黑,膀又阔,偏偏还爱唱支歌,什么歌?养路歌,钢轨枕木石砟道钉和捣镐,歌不离养路呀养路不离歌,我像道钉呀道钉像我,都为安全放光热。激越的歌声豪迈,唱出了我们养路青工心中的歌,像火种点燃了我们对前途、理想、工作和生活的希望之火,激励着我们在铁路运输生产中,鼓满风帆,高歌猛进。

歌声引来了新鲜事,一些工班长常说,青年人摸不透、难领导。从此也改变了看法,拥护工区青工多参加歌赛。歌声把后进青工引进了先进行列,在团组织的歌声引导下,很多后进青工赶了上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在前进。歌声化作鹊桥,养路青工找对象难,人所共知,自从歌咏活动开始后,很多青工用自己的歌声,唤来了爱神。

还有一件事我难以忘怀,吴哥为我们出谋划策,积极寻找结合团支部自身实际的活动方式。在他的启发下,我们在坚持三会一课的同时,承包了一对25米钢轨道砟改锤,自筹活动经费,并且与车站团支部联谊,开展各种有趣有意义的活动,支部工作生机盎然。这期间,我们利用自筹经费和局团委奖励先进团支部的奖金请来了数学老师,每晚组织站区团员青年在工区学习。每逢星期六,吴哥都会按时从玉屏赶来为我们讲团课、讲语文知识。他的讲课深入浅出,耐人寻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夯实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每当我站在讲台上,脑海里总在想,这些知识很多是吴哥当年传授的。

4.小站咏叹调

到底是光阴似箭,40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以后参加工作的我,那时还热血沸腾朝气蓬勃,如今却已是知天命末年。40年间,我亲历了太多的小站故事,也目睹了太多小站的沧桑巨变。

今天,小站职工惬意、怡然。每当夜幕降临,紧张工作一天的职工,或在风景优美的庭院内打牌下棋;或在满园的葡萄架下读书看报;或围坐在学习室的电视机旁,收看丰富多彩的节目;或独自走进卧室,敲打键盘激扬文字;或在月光下尽情聊天――好一派“田园风光”的景象。

时针拨回到湘黔线运营初期,那时,沿线小站多是满目荒凉,杂草丛生。多数职工住的是工棚式平房,雨从屋顶漏下来,风从四壁钻进来,蛇虫从缝隙爬进来。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每当夜幕降临,小站人不是围坐在火炉边抽闷烟,就是早早睡觉。大家心里想的是上满全勤,一个月挣足几十元工资,婆娘娃娃生活、学习才有着落。

有这样两件事,一直深深映在我的脑海里。第一件事发生在小站水花。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职工,弥留之际,向守候在身边的老伴、孩子说:“工作了一辈子,没有住过楼房、没坐过卧铺车,还不知道电视是个啥样子,里面的人是怎么进去的?”这第二件事发生在大石板。80年代初期,社会上流行手提式收录机,有一位职工,好不容易积攒了300元钱,趁周末休息赶到玉屏,买好机子,高高兴兴来到火车站,准备返回小站。候车时,遭遇小偷,剩下的钱和工作证没了。由于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没能够坐上慢车。囊中空空的他只能提着机子,暴走60多公里,第二天下午,他才饥肠辘辘地回到工区。

地区俱乐部巡回放映的露天电影是那时小站文海的大事件。每遇这一天,便是小站最闹热的一天,大家早早把饭吃好,搬上板凳,喜滋滋来到站台,小孩忙着占位子,坐在那里,遥望天空等天黑。那个时候,许多小站不通公路,山路泥泞,又滑又陡。但凡有电影,邻站的职工却是携妻带子,爬山涉水,步行10来公里,也要一饱眼福。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段采取群众集资、投劳的办法,第一个庭院化样板工区建成。紧接着,这条线上又有24个小站工区进行了绿化、美化。进入2000年后,路局谋篇布局,大刀阔斧对小站进行改造。如今,小站职工生活环境明显改变,许多小站都有了公路。坐车进城变得方便起来。

富起来的职工,不愿再为看电影吃苦头,他们进城买回电视机,影碟机。如今,电视机、音响、冰箱、微波炉、消毒柜,也都在小站安了家。或许这在城里算不了什么新闻,但于小站而言,却是让人惊喜的大事!

40年间,小站以不同的身姿,走进不同的历史,我期待,小站身姿未来更靓丽!

5.醉人的樱桃

云贵高原。乌蒙磅礴,连峰际天。盘旋而上的铁路把小站悬悬地挂到了半山腰。

那年初,在樱桃成熟的季节里,我来到了那个小站,红的黄的青的樱桃压满枝头,诱人伸手。我还是第一次在小站发现这么多的樱桃树,自己已管不住自己的手了。树上的樱桃挂满枝头,随行的车间党支部书记告诉我:“樱桃好吃树难栽,这些树都是沪昆线湘黔段开通时老一辈养路工种下的,见证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点了点头,心儿却早已想着树上累累的果实。熟透了的樱桃香甜而爽滑,吃在嘴边,甜在心里。

从远处看,这一片樱桃树的数量并不多,大约就几十株,把小站工区包围在林子中,我身在其中感到万分惬意,四周都是皮革般的绿叶衬托着的红彤彤的果实。当列车疾驰而过卷起的一阵阵大风,一遍红绿组成了一道道的树浪。

樱桃吃起来香甜迷人,同行的几人流连往返,沉醉在樱桃浓烈的香味里。

线路工小张站在树下自言自语:“多好的景色啊,年复一年就这样过去,我们却没有留下一张值得回忆的照片”。我这时才想起了自己有相机,小张手握一枝挂满果子的树枝,十分炫耀地拍了照。职工们下班后在林中嘻嘻哈哈的玩笑也被我记了下来。

到工区联系大修施工的老罗,一边品尝,一边腾出洗漱袋不停地装着樱桃,见汽车要开了。他急忙招呼:“工长,你们工区生活环境太巴实了,过几天我带施工队伍来,一定爬上树去美美饱餐一顿。”听到声音,工长对我们说:“这个老罗,小站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樱桃,你可要抓紧时间来哦,晚了樱桃就过季了。”我们与工长离开樱桃树林,老罗见又有人去采摘樱桃,他再次进去,使我们一再耽误回程时间。

小站工区的樱桃果大、肉肥、爽滑、香甜、醉人,几十棵樱桃树不知要醉倒多少贪吃者。这里是沪昆线湘黔段唯一生长着大片樱桃树的小站工区,难怪无论哪里来人,都会驻足,架梯或上树,美美吃上一阵子,不醉行吗?

6.鱼水情更深

时间就像一把沙子,当你紧紧的抓住它时,它会从手指间的缝隙流出;可是当你轻轻地捧住它时,你可以细细的去回忆过去的每一件事。回忆,是一杯香浓的咖啡,香气弥漫;往事,是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1994年5月23日。低垂的阴云,使天气显得沉沉的。一大早,时任玉屏工务段行办主任的我跟着副段长邓伦甫登上了西行的普客列车。在车上他对我们说:“像这种易下暴雨的夏天,更要谨防山洪断道影响安全优质活动的开展,再说,好几天没见边远小站工区的弟兄们,心头就有点慌。”

上午10时50分,列车到了水花站,我们下车就直奔工区,见到正回家吃早饭的职工,邓伦甫一个个打过招呼后,专门来到工长余正甫身边,反复强调要强化职工的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还要关心和体贴职工。老余点点头,忽地问道:“我们已经吃过饭了,你们还没吃吧?”我点了点头,老余就要去洗莲花白,老邓拦住了:“我们自己下碗面条就行了,你得带领弟兄们去工地,关键时刻工长不到工地不好。”

余正甫果然就拿起工具,带领职工干活去了。

这功夫,随行的贵州经济报记者陈大鹏好奇地问:“怎么你们事先没有电话通知工区做饭?”邓伦甫一笑:“嘿嘿,这两年来,我们不兴这个,搞搞‘突然袭击’不致给下面添麻烦,遇到什么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容易了解到基层真实情况。”随后,我们来到铁道边,看见一个老工人肩挑竹垫片走来,老邓笑道:“黄老工人,这么客气,来就来嘛,挑一大挑来走亲戚啊1老工人黄大友笑笑:“亲戚,亲戚,越走越亲嘛1

下午13点半,职工陆续来到工区凉亭暂时休息。老邓走过去,对青工胡润龙说:“出个谜子给你猜,王家门前有水流。”小胡眨眨眼答道:“就是我那个‘润’字么。”老邓笑笑又说:“我再跟你们说一副警世上联,是专门告诫世人莫打麻将的,上联是‘运在红中想发财,搜遍东西南北,仍光板一块’,下联正在征集中。”众人抚掌大笑,连称太妙了。有人还说:“我们又得上班去,不送你们了。”老邓连连对众职工拱拱手:“不必送,不必送,不是外人嘛。”

下午15点半,我们一行又来到大坳养路工区,职工还没有下班。老邓提出要去工地,快到猫猫沟隧道,见两颗道岔螺帽松了,他对我说:“过一会要找巡道工来紧一紧。”还未到白云隧道,我们看到了下班回来职工的身影,老邓紧赶几步冲过去,一掌拍在工长张雨东肩上说:“兄弟们,辛苦了1众人答道:“差不多,差不多。”这时,巧遇巡道工走了过来,老邓即亲切地说:“李师傅,这里有两颗螺帽松了,请您紧紧。”老李立即取出板手拧紧了螺帽。

下午19时,工区食堂开饭了。整齐幽静的葡萄架下,一张四四方方水泥石桌上摆了四个菜,我们一行3人与7名职工及家属团团围成一桌。席间,老邓在每人碗里斟了一点啤酒,然后抬起自己面前的一碗说:“这碗酒,就是我敬各位弟兄姊妹了,这里的安优工作,就拜托各位了。”说完,与工人们一饮而荆

晚上21时,工调通知老邓连夜赶回玉屏,我到车站要了点,老邓一个人连夜乘货车离开了大坳。我陪陈大鹏记者留了下来,老陈问张工长和职工:“对老邓这人怎么看?”大伙七嘴八舌地说:“像他这样和职工打得拢的领导,我们举双手欢迎,领导就要这样的,工作起来一是一二是二,下了班后是弟兄是朋友1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20多年前,每当我回忆起它,我就感到鱼水情深带来的轻松,想再返回那个时候,想再次体验那个年代的生活,我知道是不会再返回的,可我还是会想念的。

7.好个小站人

说起小站人,我时时刻刻被你的淳朴、善良吸引着。如今,在钢轨人生路走过了40个春秋,对你,钦佩之情从来没有减少丝毫。

好个小站人,因了大动脉,你扑进大山的怀抱,扎根小站志不移,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子孙。数十个春夏秋冬,我的心被你牵动着。我赞美你,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你、了解你、走进你。身披朝霞送走夕阳,沐雨栉风战斗在铁道上。我赞美你,讴歌你,也为自己是其中一份子而自豪不已,由此从心灵深处涌现出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和自豪感。

假如你把手臂张开,齐刷刷就是一片林,你才是大动脉的安全屏障。这是一种净化心灵的屏障,没有豪言壮语的修饰,没有娓娓动听的故事,不知是什么原因能留住你的心,留住你的根。因为需要,因为热爱,你才有了太多的传说,才有了服务大动脉的坚定决心,让这片热土有了无私奉献的人生。不管走到哪里,蜿蜒的铁路,总会有你繁忙的身影;不管你走到哪里,脚印都不会踩错。铁龙驰骋穿梭,安全畅通是你的收获。

你的信念,像巍峨的山峰,你的激情,如奔腾的江河。记忆里最让我感动还是20多年前的一次采访。那个时候,为了写好你,我与贵州日报社记者一起来到湘黔铁路k693危石看守点。在这里,6条有血有肉、有情有性的汉子,与一堆无情无性的石头相伴厮守。石头非凡品,成都铁路局将它列为防洪重点。危石雄踞在一座高山上,它摇摇欲坠像藏于暗处的杀手,瞄准铁路的咽喉控弦在手,引而不发。你为了确保这条西南铁路大动脉的安全,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监测、防护。这里,山路陡险,有一段还要从隧道上方横过。例行检查中,遇到火车恰从洞中窜出,一声长鸣,四山皆应,才真正感觉到这堆危岩的险峻。可在你的眼里,石头,如有灵有性的什么,一颦一笑,喜怒哀乐似乎在心中。这里,生活异常艰苦,无电无水,方圆数十里没有村寨。山谷十分寂静,除了听鸟叫,火车的去来也为艰苦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看着你,我心里微微的强烈触动。那天,我看见每当有列车经过,你都会笔直地站着。身后,青山如黛。细雨霏霏。

眺望远处的苗岭,突觉有一丝秋凉深入,渗入到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春去秋来,年复一年。你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扎根一线,默默地守护着挚爱的钢轨。深吸一口苗山新鲜的空气,眼前总是浮现出你在沐雨栉风的坚守,一辈子不长,你舍小家顾大家最不容易。从此,你和两根钢轨结了缘,为钢轨精心“治脖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走遍根根枕木,数尽颗颗道钉。在漫长的岁月中,你仍在大山深处寂静的线路上养护,守护着这里属于你的责任范围。累了,你不在乎,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拥抱烈日,吻别寒风,用忠诚,信念和期望,执着地谱一曲心中的安全畅通之歌。

8.陪妻去值班

10多年前,妻助勤去了一个叫岩英的半路工区,离我们居住的地有30多公里。“五一”黄金周前夕,妻打来电话,说小站人员太紧张,她已要求留下来值班了,让我放弃原来出游的打算,到小站去陪同她值班,顺便体验一下小站生活

妻命难违,为了这场富有深意的“牛郎织女”会。我到菜市买了些肉类和蔬菜,又赶到水果摊买了些妻爱吃的水果,兴致勃勃乘上了东去的慢车。几十分钟后,列车在附近一个车间停了下来,我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甩开膀子开始了急行军,一路上,恨不得插上翅膀,早一些见到久违的妻。终于,在离小站还有一公里远的铁路大弯道旁,老远就看见了穿着黄马褂,前来接我的妻。

这里过去是一个四等小站,改革的春风带走了这里昔日的喧嚣,目前,这里只是铁路为数不多的偏远半路工区所在地之一。

或许,老天欢迎我这个客人的方法挺特别的,刚刚还骄阳似火,这会儿却飘起了小雨,接着,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门前一排排参天大树也被吹得东倒西歪,我惊诧哪来这么猛的大风。妻调侃:“老天翻脸可是冲你来的哟,这下你可有事做了,好在我们的头有先见之明,早已把你编入防洪出巡队伍,等会到了冒雨出巡值,你可得冲在前头哦1

好在风大雨小,一会儿时间又恢复了这里往日的宁静,摩拳擦掌的我也没有了冒雨出巡一显身手的机会。

随后的几天,寂寞的小站终于多了些许欢歌笑语声,这是因为来了两位可爱的小天使,他们是妻工长的女儿和职工小谭读幼儿大班的儿子。两位小天使是随自己的妈妈来到这里的,来这里看望自己那坚守岗位的爸爸。他们的到来,给这里增色不少,每当夜幕降临时,头儿就把环型节能灯挂在宿舍门前,大人们围坐在院坝里,尽情地逗着两位可爱的孩子。孩子们呢,则高兴的跳着探戈,有模有样的走着时装步,尽情的挥洒着他们的童真,给久违的半路小站工区或多或少增添了些许喜色。

在这里工作难,在这里留守更难,难在生活上,节前小站买菜只计划了4个值班的职工,瞬间来了5、6个大人小孩,还来了相邻的工区两位调休的女职工。没两天,冰箱的存货就不多了,头儿默默地向一公里远的苗寨走去,妻邀约上头儿的妻子和我紧随其后,来到苗寨,问遍村民却没有蔬菜之类出售,我们空手返回,好在这里还住着两个职工遗属,她们中的陈大姐从家里提来一块腊肉,晚上的下饭菜总算解决了……

在小站陪妻值班的几天里,我更多地感受到钢轨的亮色和枕木的气息。这里的天空虽然很小,但同样可以飘过巴掌大的云朵和驶过一列列南来北往的列车。在黄金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陪妻值班的事暂且不说,最为感到的是,这里的职工在我来去匆匆的几天里,用他们对铁路运输生产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撑起了这里安全生产的明天与希望,演绎了一个个扎根小站无私奉献的故事。

9.平凡中坚守

2010年12月,我调任凯里线路重点维修车间担任党支部书记。

在与重维人共同工作生活的近一年时间里,我深深爱上了这个集体,更深深爱上了这个岗位。这是一个无私奉献的车间,更是一支敢打硬仗的和谐团队,同时承担着沪昆线贵州东段大龙至龙里605.540公里山区设备维修改造的重任。

我的工作职责由支部建设、安全管理、队伍稳定、思想工作几部分组成。我的工作目标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强有力的创新工作机制,鼓舞干部职工、凝聚人心,出色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为此,我在一线班组扎下了根,与职工同吃、同注同劳动。遇到施工中的难题,主动与大家一道协商,并和施工负责人、班组长直接深入职工寝室挨个做工作。一天下来,有时施工任务时间紧,24小时连轴转,废寝忘食是常事。有时,辛苦了一天到头来睡觉不足4小时。虽然这样,我却认为这施工任务关系到段的“源头”,因此不敢懈怠,在学中继续努力,在干中继续向前。这样的工作,在别人的眼里都是平凡而枯燥的,但却常常使我遇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每当看到一列列火车从施工点安全通过旅客露出的那一张张笑脸时;每当看到南来北往一趟趟列车安全正点驶过施工现场时;每当看到股道、道岔在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完成改造升级时,我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平凡而又闪光的事业。

在2010年8月20日,我带队在麻芝铺落下最后一组排,配合施工的电务段轨道车司机黄飞龙走过来,对穿着迷彩服,满身油污的我说:“叶哥,你怎么天天亲自干呀,你指挥职工和民工干不就得了,何必自己动手呢?”我笑了笑:“我不以身作则,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怎么让职工、民工心服口服呢?”说完,继续投入到施工中。身后,传来几位电务配合人员的置疑:“你说刚才那人是车间书记?不会吧,这么多天他可是什么活都在干,我们还以为他是一个老民工呢?”很快,“老民工”成了职工和民工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我呢,并不觉得难堪,反而认为是大家对我工作付出的褒奖。

我之所以爱这个车间,爱这个集体,是因为我在这个车间,在这个集体领略到了重维人吃苦耐劳,团结奉献的高尚品德。

在起道修施工现场,我和职工每天都是二更起床,上午10点钟返回驻地。有时,如果遇到接送的轨道车没来,还得晚些时候才能回到驻地吃饭休息。然而,就是在这样极端艰苦的日子里,就是在这样违反生物规律昼伏夜出的日子里,重维人担起了繁重的施工重担,从年初一直鏖战到年底。在许多个日日夜夜里,重维人心系安全,把责任看得重于泰山,为了责任无暇顾及自己的妻儿老小,烈日晒,寒风咬,披星戴月,沐雨栉风,在一个又一个施工主战场不停奔忙。有时,我在想,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群重维人,回答依然是“责任”二字。

2010年9月13日,玉屏机工队班长关飞带队处理管内k1758+500米处三角坑,突然,他全身针刺般疼痛,脱下上衣一看,背上全是黄豆般大的疙瘩,他表情非常痛苦,我正好在现场,让他到施秉县城去检查一下。他摇了摇头,忍着疼痛,一直到完成当天任务才离开现常

在一个又一个施工现常不管是股道升级还是道岔升级改造,重维人面对再硬的“骨头”,也会不辞辛劳“啃”下它。每到一个新的施工点,车间干部第一个到现场,熟悉环境。主任吴熙令说:“职工通常不会听我们说什么,而是看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不熟悉不了解整个施工过程,成天指手画脚,职工是不会服气的。”职工说:“车间干部、班组长管理有序,张弛有度,主任书记带头苦干实干,正因为这样,他们说的话我们愿意听,他们指挥的硬仗我们愿意去打。”

听到这话后,我把所有的重维人一个个在脑海里过滤了一遍,除了贵州省劳动模范邰顺军,还有贵州拾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凤友,成都局“三八红旗手”曾红秀,段“十佳安全技术标兵”顾怀贵……,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为山区铁路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单位、为自己争得了荣誉,是他们,构筑了段、车间安全生产的坚强屏障。

正是因为有这群人不懈的坚持,他们视安全高于一切,把安全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才诠释了责任和坚守是确保山区铁路长治久安的第一战略,充分展示了重维人确保安全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生产一线的领头雁,我心里每天都很清楚,生产过程中每一次违章作业,每一个违反操作程序的动作,哪怕都是偶然的,也必然蕴藏着让身体残缺,甚至让生命从此消失的可能。每当重维人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内心充满坦然和平静,理由很简单,因为“安全在我心中”,重维人在遵章守规中为构建安全生产而工作着。所以,他们每天都能“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细想起来,重维人之所以不辱使命,甘当急先锋,各项施工任务如期完成,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能有结果吗?重维人常说:“设备优质永远在我们心中”。也许,这话听起来会觉得是一句口号,离他们实际付出还有一些距离。其实,现场就是实实在在的练兵场,每一组道岔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维修养护,而这感觉就是来自重维人所从事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今天,山区铁路正在以迅猛无比之势头发展壮大。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培养职工的敬业精神,卡控施工安全,确保设备优质?是摆在基层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铁路事业,面对不断增加的施工升级改造任务,面对重维人难以停下的战斗脚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成为车间的生存之本、效益之源、发展之力。

10.深深小站请

小龙洞线路工区驻地山脚下有条小溪,河水清澈晶莹,一年四季溪水哗哗地流淌着,而且经久不息,不知何时,这小溪有了个好听的名字——二岔河。听当地老百姓说,这条小溪是上游南山河的一条支流,流淌到这里分成两股,分别流向下游的两个村庄,村民们称它为“二岔河”。

2017年深秋的一个双休日,我为了采写一篇反映深山小站职工业余生活的文章,应邀参加小龙洞线路工区在二岔河举行的野炊。到达这个没有列车停靠的半路工区,风尘仆仆的我还没有来得及放好行李,手机铃声遽然想起。工长王云带着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与我通话:“我们正在河边忙着烤全羊,沌羊杂,你抓紧下山来吧,大伙在河滩上等着你哦!”

从工区驻地往下走,是一段陡峭又布满荆棘的山路。我小心翼翼往下走,终于,看见了二岔河,看见了散坐在四周的职工和家属。一堆篝火正熊熊燃烧着,班长何小勇一边在烤熟的山羊身上割口子,一边在熟透的羊肉上放佐料。咋一看,他的脸庞被火熏烤得通红,粒粒汗珠如同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因为二岔河的存在,小龙洞便多了一道风景,由此派生出诸多的热闹、生气。河水不深而清悠,鱼虾成群。退休老职工李朝银,一边笑眯眯地和我打招呼,一边淌着河水,双手不停地往细铁丝上穿着刚刚抓获的鱼虾、螃蟹。

河水的诱惑,好些家属也跃跃欲试,她们来到河边,裤脚挽起,两条粗壮的腿插入水中。婆娘们把蔬菜慢慢地清洗,在粗犷的笑声中大声讨论东家的男人和西家的男人怎样怎样的有出息或没出息,黄昏不知不觉来临。完毕,趟到河中心舀些干净的水上岸,开始洗米煮饭做菜。不一会儿,烤全羊已经切好端了上来,摆了满满三桌,每桌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羊杂。大伙儿席地围成一团坐好,这时,王云端起了酒杯:“我们今天相聚二岔河,只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增进彼此间的团结与友谊,构建和谐的班组氛围。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家人通过这样的环境了解我们,支持我们……”

王云很是激动,一口饮尽杯中酒,再次倒满两杯酒,来到未婚妻张蕾面前,动情的唱起了现编的山歌:“二岔河水清又甜,酿成米酒妹尝鲜,顺便问妹一句话,哥在小站怨不怨?”

小张满面通红,接过酒杯,回敬王云道:“嫁郎要嫁哥这样,扎根小站保通畅,仅管放心去养路,家务有我把心放……”

小张唱完了歌,在众目睽睽之下与王云喝了交杯酒……

人匆忙的一生,不管是对家人、对爱人还是对事业,总有些诺言无法信守,都会随风而去,像那河水静悄悄地流淌。因为这,人才会有绵长的相思?才更容易显得苍老与无奈?

二岔河的水弯弯曲曲流去,迂回在心里。朝下游的方向回望,但望不见水的痕迹,也听不见流水淙淙,只感觉她静静地流向远方。

11.亲如一家人

11年前,正是炎热的7月,我调任凯里桥路车间党支部书记。一天,车间主任胡仕斌与我一道去半路工区马田检查工作。那天,我们顶着厚厚的晨雾,向二十多公里外的马田走去。一路上,胡主任给我介绍管内一座座桥梁、隧道,一个个边坡和防洪看守点情况。

到了工区,刚一落坐,工长代继华就讲开了,他重点介绍了马田桥隧工区完成任务情况,他告诉我们:“像浆砌片石、勾缝、抹面、除锈油漆等活,小站职工干起来都蛮熟练的。”随后,他还介绍了工区的一系列变化和职工队伍情况等。午饭后,他热情地领着我们参观了小站人开垦的菜地、修建的鱼池、还有工区院内一盆盆鲜艳夺目的花卉以及四周风景秀美的绿化带。

那天本来是艳阳高照,哪料临近吃晚饭时,突然雷鸣电闪,瓢泼大雨倾盆而至。才十来分钟光景,雨量就超过了警戒值。胡主任和代继华带着3个职工向东,我与班长领着2名女职工奔西出巡去了。大伙都穿着雨衣,有的扛铁锹、锄头;有的背着防护用品。在大雨中,我们艰难地向前迈进。一路上,遇到能够及时处理的倒树、落石、淤泥等,立即现场进行处理,保持线路安全畅通。我们巡查完线路,在确认安全后,立即用对讲机与六个鸡车站联系线路开通。4个小时后,当我们终于返回工区时,一个个早成了“落汤鸡”。不久,代继华带着东头出巡的职工也回来了。一进门,他一边脱雨衣,一边央求我和胡主任允许兄弟们喝上两杯。说完,便坐在板凳上,把腿一盘,大大咧咧地喊炊事员上酒。

我严肃地对他说:“代工长,像今天这样的天气,雨一时半会停不了。我们必须保持绝对的清醒,随时准备再次冒雨巡查……”

“啊?对了,可不能因酒误了大事……”他脱口而出。随即拍拍盘着的腿笑了。代继华看看大伙儿,又看看我和胡主任,很感慨地一晃脑袋说:“嘿嘿,这些年来,我们身边喝酒误事的事故确实不少,血的教训该当牢记……”

这顿晚饭,我们品尝着“干火锅”,铁锅里虽然是简单的各种小炒组合,可是,吃起来比山珍海味还美,大伙吃得津津有味。两碗饭下肚,我已是全身热乎乎的了。整个晚上,小站人诙谐的语言,欢快的笑声,使雨夜的小站充满了热烈的气氛,驱走了小站人一天的劳累,驱走了酷暑的无情,表现了小站人以苦为乐、扎根深山、干好本职工作的宽广襟怀,也映照了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的生活现实。

雨仍在不停地下着,地上汇聚成小溪,流向工区门前的水沟。我抬眼望去,墨色的大山在迷茫的雨夜中像一个熟睡中的巨兽。小站安静极了,只有不远处巡道工巡查线路的灯光在雨夜中依稀可见。在这静谧的夜里,小站人欢快的笑声,透过工区灯火通明的窗子,在大山的怀中穿梭回荡……

12.读懂了铁路

伴随着中国铁路发展,这些年,我的思索开始了冷静,从稚气未脱的学童到进入知天命。从贵州铁路通车那年算起,一晃过了四十余载。从孩提时代告别遥远的家乡乘坐蒸汽机牵引的列车来到贵州高原,到后来读书乘内燃机牵引的列车,再后来上班了,乘坐的列车变成了电气化机车牵引。铁路凭着顽强的毅力,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昂首向前迈进,作为一名工务人,我不但读懂了铁路的发展,还目睹了身边工务人年复一年忙碌的工作状态。

1975年春节期间,我的父亲回到四川我们居住的小镇,接全家到贵州安家落户。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全家六口人步行了近五公里路,于凌晨两点左右离开了生我养我十二年的小镇,次日临近天黑才到成都。在亲戚家呆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下午17点左右我们上了中转车,当时的列车时速相当慢,蒸汽机拉着十来辆车皮,如老牛一样呼哧呼哧地摆动着身体,几百公里线路,我们硬是伴着“咣咣”的声响,在列车上度过了两天一夜才到达贵阳。在火车站附近的朝阳旅社住了一宿,又要转乘慢车向目的地进发。几天坐车,我的脚背肿肿的,央求父亲走路到新家,父亲十分为难地说:“如果我们走路的话,至少得走一个来月。”终于,我还是咬着牙上了慢车,3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经过了10个小时左右的颠簸终于到达。直到了下车,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也由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上班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乘车穿梭于单位与家之间。那时跑一个单程,需用5个多小时。每次乘车,风雨无阻,走过春夏秋冬,像放风筝一样把自己放出去,家中的妻儿又用盼归的目光把我收回来。这段铁轨,就成了一条沉甸甸的拉链,火车便是那枚拉锁,一会儿开启,一会儿缝合,来来往往,如日月的光梭织着工作、生活、家庭的锦缎。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现在铁路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有了“蓝剑号”、“和谐号”。我在车上与邻座津津乐道,热议山区铁路这些年的变化,憧憬乘上动车的美好明天和未来。邻座一位70开外的老人接过了话茬:“现在的人啊,真是生在福窝窝里了,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坐火车安全又快捷,回趟家比过去缩短了大半以上的时间,好方便哦。我们年轻那阵子,这条线一路上全是崇山峻岭,一条简易的公路跑汽车,出一趟远门简直难于上青天,更不要奢望有火车坐了。”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讲到兴头上,老人还哼唱了一首过去民间流传的歌谣,讲述那个时代的人从镇远步行到玉屏的歌谣:“镇远下来五里牌,转个弯弯箱子岩。几脚跨过两路口,蕉溪街上买草鞋。铺田才把草鞋穿,不觉来到鸡鸣关。哪怕山高路又险,走过一山又一山。青溪城里吸袋烟,炎炎烈日已西偏。羊坪街头吃晚饭,玉屏就在眼面前。”这短短的几句唱词,运用了夸张手法,唱出了一百多里行程的概貌。

而今天,我们坐上火车,这段路也就一个来小时就到了,快捷又平安。

读懂铁路,我想说的话还有许多,要表达的情感才刚刚开始。每年的春节是在外打拼的人们最重要的节日,无论路途多么遥远、行程多么艰难,团圆、尽孝的传统仍让和我一样的千万人汇聚一起,从而形成了当今世界上周期最长的运输高峰。铁路凭借安全可靠、价格低廉、适于长距离旅行等特点,成为万千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而铁路员工是以既感压力又笑迎挑战去服务春运的。王菲演唱的《乘客》像幽灵般扑进我此刻的思绪和所有的想象:

高架桥过去了路口还有好多个

这旅途不曲折一转眼就到了

坐你开的车听你听的歌我们好快乐

第一盏路灯开了你在想什么

歌声好快乐那歌手结婚了

坐你开的车听你听的歌我不是不快乐

白云苍白色蓝天灰蓝色我家快到了

我是这部车第一个乘客我不是不快乐

天空血红色星星灰银色你的爱人呢

作者简介:叶志权,成都局集团公司凯里工务段纪检干部,一个喜欢笔耕的人。曾一不小心,获得贵州省报告文学一等奖,贵州盛铜仁地区新闻三等奖,四川省优秀论著文二等奖。后来,坚持写日志、说说万余篇条;再后来喜欢让曾经过往占据内心,用大脑和心灵去解压与释放,期盼练就一双坚韧有力的翅膀,在钢轨人生路上自由翱翔。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