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且不易,行必珍惜

铁路文艺   2019-11-22 15:11:26  153浏览 作者:陈硕

每天在浏览新闻的时候,总会看到 “某某某因不堪生活压力选择自杀……”此类标题的新闻。究竟是何等的“压力”,能让一个人困难到不再珍惜鲜活的生命,坠入那漆黑无垠的深渊下。活着,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活着,真的有那么困难!余华在《活着》这本薄薄的书中,用冰冷的笔调,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名叫福贵的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年少无知时,萎靡地活着,无视掉父母的关切,无视掉妻子的艰辛,无视现实的责任;峰峦涌动时,挣扎地活着,战场上为生存而抗争,生活中为底线而挑战,情感上为父为夫的角色而挑起重担;看尽生死时,麻木地活着,无牵无挂,无欲无求。在本书终了之际,看淡生死的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伴着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渐渐远去。

活着,就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感动。书中福贵劝下轻生的战友春生时说“你的命时爹娘给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问问他们。”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年轻人在遇到挫折,觉得压力过大,企图轻生的时候,着实得多考虑父母。在我看来,生命,不仅是你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而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生命,不仅是你我拥有的一笔财富,而是父母培育我们的心血灌注。所以,你我生命蕴含了太多的感动,便早已注定了它的无上价值。选择轻生的你,无权亵渎它的珍贵,因为你没有这个资格。

活着,就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责任。书中的序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福贵在漫天炮火的情况想下还想着好好的活下来,是因为有家珍、有母亲和自己的一双子女在等他回家;家珍在得知自己得了软骨病的情况下仍然坚强的活着,是因为她牵挂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正是责任之所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身影何其匆匆;正是责任之所在,司马迁身受宫刑忍受剧痛,方有“穷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正是责任之所在,毛泽东雄才大略,聚万众之心,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责任之所在,中华民族方能屹立东方五千载,生生不息,在当今时代熠熠生辉。

活着,就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坚强。在《活着》这本书中有这么一句总结: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真正在苦难的拷打下刻画出的轮廓是坚硬的,无声的。因为习惯了苦难,习惯到自己都不觉得它是苦难。北纬31度,东经103.4度。汶川,一座在苦难中重生的城市,突如其来的山崩地陷带走了万千同胞的生命,但没有带走中华儿女的坚强之魂。北川中学的一位只有12岁的被截肢的小姑娘说过,请你们不要称呼我那些死去的同学们是没来得及开放就已经凋落的花蕾,他们不是凋落,他们已经盛放过了。至今存活的孩子们之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翅膀上驮着天堂亲人的希望,你要高高飞翔。据称,5月12日的这次四川汶川里氏8.0级的大地震,喜马拉雅山脉长高了数米。其实长高的不止是山峰,更有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国殇之后,唯有坚强。

活着,是一张通往死亡的单程火车票,从出生就开始了旅程,它无法退票,终点就是死亡。生命于人,无论高低或者贵贱,都只有一次,或许悠长,也或许短暂。无论怎样,都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珍惜自己的人生。活着,就有希望。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