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下的二十四时

铁路文艺   2019-10-08 21:37:25  200浏览 作者:舒玮

七月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热度骤升,口碑与收视齐飞,不论是演员的精湛发挥,还是服装布景的考究均让人无可挑剔。这场局有许多的角度可观察,其布局设计尤为惊艳,十二个时辰,二十四章,二十四格灯楼燃烧,如钟鸣回荡,每一步环环相扣,每一刻性命攸关,时间被放慢节奏,拉长了余韵,随着主角的脚步声,骤然心动。

都说艺术是生活的写照,影视所描绘的景象很难不让人使其投影到自身,带着幻想伸出手来比划它的形状。长安折射的大唐盛世已不复存在,阴谋诡计家仇国难也早已过眼云烟,那故事里细细描绘的市井小民,却是栩栩如生,至今未有变化。朝代随云彩变换更迭,王公贵族如故,英雄叱咤依然,历史里记载的也往往如是。那些盛世乱世下的人民像是记载着古往今来的历史纸张,足有而不足道,虽不曾被着笔墨,阅者也只见文字,略过编就书本的材料——那竹简,那帛布,和一张张串联的白纸。百姓各行各业各自生活又紧密相依,遵循自身在历史里的微不足道的轨迹,仍要抱团合力溅起尘埃,生出微力改变历史的惯性,指向普罗大众梦想的方位,一次次尝试,一年年坚持,一代代继承。

承接着此等进取开拓精神已数千年的中国,在当今时代仍步伐稳重,每一天都在变强,每一天都在争取,每一天都在建设,涌现在那遍布神州的各项工程,无不是千年福祉,百年大计。像我这样不足道的人物能够参与其中,为祖国建设加瓦添砖,在壮阔的神州画卷上化身一滴墨水,在广州工程所在染上色彩,真乃大幸。

从“十二时辰”看广汕,竟有些见微知著的味道。

——长安城的老吏,是昨日清晨伏在成堆档案中惊醒的资料员;

——朝堂执事的御史,是早出晚归满腿泥泞的生产经理们;

——平康巷深处修槛建亭的杂役,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农民工;

而耗费四百万贯却只为元宵节区区三日狂欢的太上玄元灯楼,却远不比民国计的铁路建设,为群众尽谋福祉,不取毫厘;一砖一瓦,为国为民。

自接标起,广汕项目从建点到方今正式开工,遭遇各个方面的困难可谓一言难荆在目不暇接的困难前,唯有成竹在胸,才能做到勇往直前,兵来有将挡,班子及各部门负责人起早贪黑,在无尽的会议与现场的奔波中里明确了一个又一个的解决方向,水来用土淹,一众职工夙兴夜寐,在熹微的晨光和深宵的焊花中落实着冗杂的方案要求,仿佛可见当年长安雕栏玉砌后的辛劳。只是,在项目部的地盘方圆处,没有十二时辰的非常之谋,只有二十四小时枕戈待旦,上下职工随时待命下的未雨绸缪。天宝三年,这一年年初贺知章致仕,年底杨贵妃受封,这一年李泌还是翰林待诏,这一年安禄山刚刚升任范阳节度使,这一年是王忠嗣征灭突厥可汗的前一年。千年前载于史书里的周年事件相较如今是多么平凡。时过境迁,2019年间不觉夏已过半,这年新中国成立七十载,这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召开,这年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战略目标——嫦娥五号发射,这年技术革新成果5G商用呼之欲出......每一件都重若丘山而意义深远。广汕十来公里的铁路建设相较而言,也不过是整个2019建树里微乎其微的一根芽,但千万个这样的基础建设力量下,也成功让祖国的大树抽出除经济、科技、政治等以外,名为基建的枝条。

身处蓬勃发展的祖国一隅,我们所做的并非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是在二十四时中不断地建设和生产,日复一日地测量,桩复一桩地打下,一毫一厘地计较,一尺一丈地铺设,铁路就是这样几千个二十四时中完成而后通行,在历史中与其他万千铁路如同涓涓细流,淌过神州河山,存在着百八十年,经过维护和修缮,继续存在着下去,陪着祖国走过七十年,和下一个七十年。

千年前长安街头勤奋的舞女,盲眼的太婆,喂猫的小沙弥,这些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百姓,他们的利益被当道者忽略、践踏,除了主角,没有人去尊重和守护他们。那个远去的盛世也正因这样自私的秉性,所以难逃倾覆的命运。而接续下来的朝代,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无法摆脱这一周期律。兴亡周而复始,当今的祖国树荫下,人人均可做着各自领域的主角,或许还能够在某一时刻在人群中放出光亮。人们自发地抵抗着分裂,抵御着外敌,抵制着强权,各行各业注解着奋发图强,中国第一次呈现这样蓬勃发展的的生命力,改革开放随二月春风及时剪除疴疾和腐肌,不必再继续通过天翻地覆的革命寻求生的希望,每个城市都沐浴在和煦的初春阳光下,与之相比,不论昨日长安多么华丽的灯轮都变得如同萤火一样卑微可笑。祝愿祖国的高贵和壮丽,可以通过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延续下去。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