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铁路会办 关冕钧
铁路文艺 2019-02-21 08:16:39 0浏览 作者:1871-1933京张铁路的修建为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除此之外,还有一批管理人才也格外引人注目,正是他们的沟通协调、精打细算,才使这项工程的推进更加顺利,其中就有一位对中国早期铁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关冕钧。
关冕钧(1871-1933),字耀芹,号伯衡,祖籍广东高明井溢村,生于广西苍梧长洲岛。关冕钧从小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年仅23岁便考取进士,走上仕途,后来被提拔为翰林院编修,还主持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1905年,清政府派出5位重要官员,分两路到日本和欧美国家进行考察,关冕钧也在考察团名单之列。国外的先进制度和科技深深地震撼了关冕钧,他在心中立下了实业救国、振兴国家的宏大理想。
1905年,清政府计划修建京张铁路,李鸿章、梁士诒、关冕钧等人倡导清政府自力修建,其中,关冕钧认为“铁路以西北为急”,于是主张“先筑京张路,以次达于库伦,足以包举内、外蒙,且西通河曲”。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负责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相关事宜。工程局起初以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任会办兼总工程师,关冕钧为总管。1907年6月,詹天佑升任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司,关冕钧被任命为铁路会办。
从北京到张家口,全程200多公里,地形复杂,崇山峻岭横亘其间。在京张铁路勘测选线阶段,关冕钧就选线方案与詹天佑多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商议,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决定采取经关沟段、越八达岭的方案。
在京张铁路建设中,詹天佑主要担任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而购地、收支、工程局务等各项事务则主要由关冕钧负责。关冕钧既要保证铁路顺利修建,又要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还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在京张铁路的轨距问题上,关冕钧力排众议,支持詹天佑提出的1.435米国际标准轨距的方案,为全国铁路统一轨距、便利运输做出了贡献。在京张铁路建设至关沟段时,遇到了经费不足的问题,关冕钧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四处协调经费,最终顺利渡过了难关。
京张铁路通车前,詹天佑、关冕钧等工程领导人员为各站题写站匾。关冕钧写得一手好字,笔体遒劲有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于1908年秋季为青龙桥、康庄、怀来、沙城和下花园5座车站题写了站匾,站匾右侧上方均写有“光绪戊申秋季”。其中,青龙桥站的站匾最为有名,是京张铁路珍贵的历史见证。
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通车典礼在南口隆重举行,邮传部尚书徐世昌在庆典上高度赞扬了关冕钧的功绩,“督办大臣,艰难创始。办理购地、行车、管理规则,精心毅力,刚挺向前,功勋卓著”。继京张铁路之后,关冕钧又参与了京绥铁路的建设,就这样,他的振兴实业、筑路报国理想在一条条铁路线上得以进一步实现和延续。
本文图片由左什提供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