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之旅展卷未来
铁路文艺 2018-12-14 11:10:08 0浏览 作者:以下简称《铁道之旅》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所著《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以下简称《铁道之旅》),写的是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铁路在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发展。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铁路发展史,而是结合了当时欧美各国各自的发展水平、各国的国情,对铁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做了细致的分析。
为何要引进翻译、出版这样一本书,并作为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文景丛书的其中一册呢?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丛书主编陈恒教授告诉我:“光启文景丛书推重经世致用,即注重文化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既促进学术价值的彰显,又推动现实关怀的呈现。希弗尔布施这部描写欧美铁路发展史的著作,恰恰达到了如此效果。”
展卷阅读,果不其然。希弗尔布施,这位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化研究学者,行文并不艰涩,当然这也与这本书的翻译金毅做了大量的工作密切相关。希弗尔布施笔下的铁路、蒸汽机车、各式车厢,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最初在英国诞生的旅客列车,各节车厢之间是不通的,原因是最初的火车系马车“进化”而来。之后到了欧洲大陆,如法国等地,也都延续了英式车厢的布局,车厢之间互不相通。但是当铁路系统被引进到美国后,车厢逐步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格局。
希弗尔布施称那个时代专供几个人乘坐的火车车厢为“包厢”。与如今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软卧车厢不同,当年的包厢不过是完全模仿马车车厢的一种火车车厢。之所以此类车厢大行其道,是因为在火车发明以前,英国就已经有了趋于完备的公共交通系统,尽管这样的公共交通系统是没有机械动力的,即公共马车系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公共马车系统的大致形态,与现在的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类似,只不过驾车者不是司机,而是马车夫。火车发明以后,一开始被用作煤矿出煤后的煤炭运输,后来人们发现了铁路列车载客的商业价值,但却一直没有想出合适的、方便旅客乘坐的火车载客车厢布局方案。
旧大陆的惯性思维,让人们很难去改变。反而是当年铁路系统不太发达的美国完成了颠覆。这一点,让我想到了21世纪高铁的发展,从欧洲发源,到后来逐步发展、趋于实用,过程中一度有停滞的迹象。直到21世纪中国高铁的发展,让这一运输方式显现出了更大的价值。
19世纪美国铁路大发展之前,其国内运输主要靠水运,只有在新英格兰的城市间,譬如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等,存在公路系统和类似英国的公共马车系统。当英国铁路大发展时,当时的美国地广人稀且经济实力尚未达到发展铁路的水平,蒸汽船为主的运输足以应对。即便到了铁路在美国开始发展时期——1827年从巴尔的摩到俄亥俄的铁路开始计划时也是逢山绕道,没有采取英国既有的、尽量采取直线推进的方式。美国铁路真正的大发展时期要到南北战争以后。由于火车冷藏车厢的发明,使得牛肉能够长途运输且保鲜。由此,美国东部各大城市的市场都能够向西部大牧场主开放,而大牧场主们立刻以扩充牧群饲养规模来适应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德克萨斯等西南部大牧场饲养的牛群得以用棚车装运到芝加哥,经屠宰、切割和冷冻后再运往东部各城市。
中国高铁的高速发展,是在21世纪以后。从学习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的复兴号,水到渠成。有时候就是这样,当一个经济体的规模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与之匹配的交通工具就很难良好地生存。
以蒸汽机技术演进的历史梗概作为开篇的《铁道之旅》,集中表现的是19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交通运输形式的变化以及轨道改变的时空距离,放在如今、放在大历史的角度去读,想必会有全新的感受。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