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桥站詹天佑铜像及碑亭建造始末

铁路文艺   2018-11-01 08:15:49  14浏览 作者:公元1905年

詹天佑是我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近代科技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他因主持修建第一条由中国自主出资,并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而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享有“中国铁路之父”的美誉。今天,我们乘坐北京市郊铁路S2线进京方向列车,在青龙桥站临时停车时,可以看到一座肃穆的铜像和简朴庄重的碑亭。这是民国政府1922年为纪念詹天佑所设立,一直保留至今。2013年5月,京张铁路南口至八达岭段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就包括这处珍贵遗迹。

1919年,59岁的詹天佑受中华民国交通部的委命,代表中国政府出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下辖技术部委员,赴海参崴参加远东铁路会议。詹天佑临危受命,抱病参会。他据理力争,维护国家主权,为国人赢得中东铁路护路权和管理权。会议中途,他的病情急剧恶化,不得不回国就医,1919年4月24日在汉口不幸逝世。

噩耗传来,全国各地举行公祭哀悼。4月28日,汉粤川铁路湘鄂线局长颜德庆、副局长吴希曾率局内同仁525名呈文交通部,请求国史馆为詹天佑立传,并建立铜像以纪念敬仰。文中说:“仰见詹督办厥职,勇于敢为,接物以诚,自奉克俭,论功绩既为全国所敬仰,论道德尤足为末流所矜式……为此呈请大部,可否将生平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更饬京绥路局,指拨附近地点,立祠铸像,以志殊勋……”

6月6日,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邝孙谋、京绥铁路同仁会会长丁仕源率所属向大总统呈文“呈为已故技监功在路务,拟恳转呈大总统,准予在京绥路八达岭建设铜像,并请颁给碑文,以励成劳,而资观感事”。当时,交通部很快同意,大总统徐世昌特下令,在八达岭的青龙桥站为詹天佑树立铜像,并亲自撰写碑文。

徐世昌是晚清进士,学识广博,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1918年被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他国学功底深厚,精于书法,潜心研究学术,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而且作诗不辍,被称为“总统诗人”。他嗜古好文,喜欢收藏古籍,家中藏书达8万卷,其中宋元珍本极多,故而他又有“文治总统”之称。

徐世昌为詹天佑撰写的这篇碑文共808个字,极具文采。开篇先是叙述詹天佑幼年留美经历,“君之游美国也,年甫十二,时清同治十二年,为我国派学生出洋之始,至光绪七年毕业始归”,之后列举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其充教员则为福州船政局、广东博学馆、广东海图水陆师学堂,其充工程司则为天津、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各铁路,其充总工程司则为京张、张绥、川汉、粤汉各铁路,最后任汉粤川铁路督办,而已京张路工为尤著”。文中用大量篇幅详细叙述了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艰难和他苦心孤诣、迎难而上的精神,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京张路者,自京师达张家口,长三百七十余里,南口以北,冈峦重叠,溪涧纷岐,地险而工艰……当是时,君子所携习工程学者仅二人,昼则茧足登山,夜则绘图计工,无一息之安……四年而全路告成,开车之日,王公士庶及东西人士观者数万,咸啧啧叹为前古所未有。时予方任邮传部尚书,亲睹其盛事,实君生平莫大之荣誉也……”而在全文最后,徐世昌写下了120字的四言铭文,表示“命则有终,石则不磨。勒词贞石,永镇山河”。

碑文写成后,由镌碑名家宋德裕镌刻,树立在京张铁路青龙桥站,并建立碑亭。在碑亭旁边,是民国政府委托日本雕刻大家建畠大梦为詹天佑雕铸的铜像。铜像高2.4米,身形神态十分逼真。这座铜像是中国近代铜像雕塑的范本,吸引无数艺术家前来观摩学习。我国著名演员孙道临导演电影《詹天佑》时,曾多次观察这座铜像,揣摩他的外表特征和内心世界,成功塑造了詹天佑的形象。

之所以将铜像和石碑选址在青龙桥站,是因为这里正对着八达岭隧道,是詹天佑先生设计的“人”字型线路所在地,代表着他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功绩。后来,詹天佑的墓也迁至这里,就在詹天佑铜像的正后方,为夫妻合葬墓。自此,詹天佑在这里长眠,永远守护着他的京张铁路。每一年,都有无数人自发前来纪念詹天佑,他们在墓前献花,瞻仰铜像和石碑,纪念着这位中国铁路的伟大先驱。

本文图片由崔禾提供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