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里的家风
铁路文艺 2018-10-25 08:46:19 11浏览 作者:我6岁以前的时光,几乎都是在爷爷家的老院中度过的。老院很别致,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那是我儿时的乐园,那些散落在老院里的故事,也成为了我人生的灯塔。
爷爷一生勤劳,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天蒙蒙亮就起床。春天种菜,夏天种花、除草、浇菜园,冬天修整院落。一有闲暇,爷爷就坐在葡萄架下的长椅上读书看报。那时候,我最喜欢在院子里跟小伙伴们捉迷藏。玩累了,就跑到长椅边,一歪身子躺在爷爷腿上,缠着爷爷讲故事。夏天的午后,树影斑驳,在那把长椅上,爷爷给我讲过的故事无法计数,但讲得最多的是关于老院的过去。
爷爷18岁那年,作为村里唯一的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当地乡政府工作。1950年,爷爷奶奶结婚,那时的老院,还是一块荒地。爷爷用参加工作后的全部积蓄,又借了一部分钱盖了两间泥土房。婚后,爷爷上班,奶奶在家种地、操持家务。那几年,随着大伯、父亲和两个叔叔相继出生,家里的日子也愈加紧张。爷爷在上班之余,又跟奶奶一起种了十几亩地。年复一年的春种秋收,常常累得他们直不起腰。爷爷说,再穷再苦再难,也要让每个孩子都念书。乡亲们笑他,他也一定要让孩子们有学上。
后来,为了帮爷爷奶奶分担家里的重担,大伯选择了去当兵,父亲和两个叔叔一边上学一边干农活挣工分。晚上,几个人点一盏昏暗的油灯,围在炕沿边儿上学习。大伯结婚那年,在老院办酒席。为了安心备考,两个叔叔拿着手电躲到菜窖里学习。酒席散后,大家找了许久才在菜窖里找到他们。几年后,父亲和两个叔叔纷纷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辛苦了半辈子的爷爷奶奶脸上一次次洋溢出欣慰的笑容。
过年,是老院每年的盛典。我看着奶奶、妈妈和婶婶们炸丸子、熬焖子,做各式各样的菜品,闻着鞭炮燃放过后特有的气息和灶台里飘出的肉香,和姐姐、弟弟每人嘴里咬一串爷爷亲手做的冰糖葫芦,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对联、窗花,尽情享受着大人们的喜悦忙碌和老院的热闹欢腾。大家看重这团圆和在爷爷奶奶身边即便短暂、但仍然温馨的陪伴。
后来,我们都大了。读大学、参加工作,我和兄弟姐妹都留在了大城市,回家的时间少了,老院变得安静了许多。
2013年初,我结婚了。婚礼之前,年迈的爷爷亲笔写了一封信给我。信里这样写道:“结婚后,你们一定要孝敬双方父母,勤俭持家,在生活上互敬互爱、互相尊重体谅,遇到任何困难不如意,都不要着急气馁,两个人一起想办法解决,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
我把这封信夹在了一本小时候的相册里。那年春节,我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接下来的两年,搬家、生子,我有3年的春节没有回到老院跟爷爷奶奶一起过年。这几年里,每当遇到困难、每当心情失落、每当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该向左还是向右时,我总会把信拿出来读,一遍又一遍。
2016年春节,当我终于可以举家回老院过年时,却不曾想,那竟是爷爷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个春节。
岁月前行。如今的老院,爷爷当年种下的苹果树和那些曾经开得热闹的芍药花、喇叭花早已不见踪影。那把落满灰尘的长椅,也再找不回我们围着它捉迷藏时的快乐时光。《目送》里说:“父母儿女亲人一场,不过就是看着那个承载爱与亲情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老院老了。但爷爷的那些话、他做人做事的态度塑造了我们的家风,不断地浸润、滋养着我们这个大家庭。
供职于中铁资源地质勘查有限公司)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