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宝熙:铁路勘测人的家国情怀
铁路文艺 2018-07-12 08:28:23 0浏览 作者:在当代的流行语境中,卓宝熙可谓铁路系统内遥感地质专业领域的“大咖”。作为我国遥感工程地质的主要创始人和开拓者,卓宝熙在我国的遥感地质界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近日,在安民巷福州文学院举行了《难忘那些岁月——卓宝熙勘测生活回忆录》首发式暨座谈会,卢美松、王立根、陈章汉、王炳根、杨际岚等文化名家和国内不少地质勘测界专家出席。
近年来,卓宝熙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科学家跨界成为作家。三年前,鹭江出版社出版了他42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坊七巷风云》,他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科普等作品。此次,《难忘那些岁月——卓宝熙勘测生活回忆录》是他在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新作,包括“平淡的一生”和“勘测生活回忆”两部分,还附有不少珍贵历史照片,特别是勘测工作的照片。
卓宝熙说,他从事遥感地质工作达半个多世纪,其中勘测工作达30余年,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到过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茫茫无边的林海雪原、干旱少雨的戈壁荒漠、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气候湿热的东南丘陵等地区……这些经历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954年,20岁的卓宝熙刚刚毕业,就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投入到为祖国奋斗的事业中去,将最美好的青春挥洒在烈日下、山涧中。
“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考验”“秦岭的情节”“难忘的东布里”……卓宝熙在书中记录了野外勘测工作的艰险,记录了一代铁路勘测工作者的青春与热血。在卓宝熙的笔下,历史的横截面与自然的风光交融在一起,交织出卓宝熙立足本职、心系祖国的情怀,也映照出一代代铁路勘测工作者乐观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交织出一曲曲悠扬的旋律飘荡在祖国的壮丽山河之间。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祖国的命运决定我的一生。”卓宝熙在书中写道。这是一位铁路前辈的家国情怀,也是数代铁路人的默契。
卓宝熙的这本回忆录主要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铁路勘测队的生活。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真实的历史细节,在书中被娓娓道来。1956年,卓宝熙和团队成员在兰新铁路哈密至乌鲁木齐段从事勘测工作。他们身在戈壁,用水不方便,生活用水要到很远的河流或有泉水的地方拉来。“我们的水主要是做饭和饮水用,其余用水是严格控制的,平时除刷牙用水外,不洗脸,不洗脚,洗碗都是用沙子洗。”卓宝熙在书中回忆道。遇休息日,可以提供洗脸水,洗完脸洗脚,再用这些水洗背心、裤子等,“外衣从来不洗,好几个月都不洗澡,偶尔乘车到附近河流或有泉水的地方擦擦身”。
回忆那些年的经历,现年84岁的卓宝熙笑道,由于干旱地区的经年风吹日晒,人变得又黑又瘦,1.69米的个子,才100斤出头一点。“曾经回老家谈对象,人家听说我在勘测队,心已经凉了半截,再看我的样子,就吓跑了。”他说。还有一回,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一带,勘测队一个工人在经纬仪里观察到一只狗熊,队里十多人面面相觑,最终狗熊或许有些害怕他们人多势众,就跑远了。“当时正下小雪,它一口气跑到将近山顶,又沿着等高线走一段,然后跨过山脊,到山后面去。这头狗熊大得很,身上有黑色斑块,跑路时气呼呼的。”卓宝熙说。
“写那个年代勘测队工作、生活的人不多,既亲身经历,且仍健在,还有坚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把它写出来的人,少之又少,使得本书尤为珍贵。”福建省作协副主席陈章汉认为。
一本回忆录,几多勘测情。翻开《难忘那些岁月——卓宝熙勘测生活回忆录》,从一幅幅珍贵的野外工作照片当中,仿佛能看到当年许许多多风华正茂的铁路勘测工作者的背影;在朴实无华的文字中,读者仿佛走进了勘测人面对艰难困苦时坚定的内心。卓宝熙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写出了当年勘测生活的真实情景,内容感人,又不失情趣,彰显了一代铁路建设者们迎难而上的乐观心态和顽强斗志,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在任何时代都被呼唤的美好品质——敬业、奉献、责任与担当。
人物LINK
卓宝熙
卓宝熙1934年出生在福州闽侯, 195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是我国遥感工程地质的主要创始人和开拓者。曾先后主持参加了兰新、成昆、张白、焦枝、韶柳、青藏、滇藏、南昆等30余条铁路线路的工程地质遥感工作,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