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全国铁路展览会

铁路文艺   2017-11-16 11:09:32  0浏览 作者:原明清时期太庙

1951年的金秋九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铁路劳动模范代表满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齐聚首都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全国铁路劳模代表大会。为配合此次会议的召开,展示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崭新面貌和丰硕成果,铁道部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原明清时期太庙)举办了颇具特色的全国铁路展览会。这次展览会内容丰富、层次分明,陈列方式多样、技术先进,尤其是展品中的模型、实物等,使展览更富有观赏性、新颖性和互动性,在当时各种各样的展览中可谓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展览主要包括序厅及6个专题展室。步入位于太庙戟门的序厅,一幅毛主席站在五星红旗下挥手的巨像展映在眼前。真实记录二七大罢工的史画展板分列在巨像的东西两侧,表明这场规模壮大、影响深远的罢工斗争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戟门后面陈列着一个设计精巧的电气信号沙盘。沙盘中设有双轨环形线路,而且经过隧道和桥梁;红黄绿色的信号灯忽明忽灭,小火车依自动闭塞装置的信号灯而行止。生动有趣的沙盘展示了当时我国铁路电气装置的进步。

过戟门而入大殿,巨大的全国铁路发展形势图立即映入眼帘。形势图运用灯光显示了自1947年以来历年修建的铁路里程,并且附有各项图表。由此便进入第一展室,这里集中展示了人民铁路的发展历程。在解放战争时期,铁道兵团及铁路职工坚决响应“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的号召,不畏艰难险阻,不计生命安危,修复了主要铁路的路线、桥梁、设备及机车车辆。尤其在抢修桥梁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人物。如在抢修第二松花江桥时,铁路工人在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中奋勇劳作,仅在4个月内就完成了任务。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登高英雄”杨连弟凭借勇气和智慧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这些英雄事迹充分彰显了铁路工人的时代精神和高超技能。

随着铁路不断修复,运输作业逐步恢复和发展。这个方面的情况在第二展室得以呈现。第二展室通过模型、照片、图表等方式既展示了铁路设备如各型机车及客货车辆、车站厂房等的情况,又显现出负责运输、计划运输的新制度及货车技术装载方法、装卸作业、客车服务、列车宣传的新成就。第三展室展出的是铁路工人的各种发明创造。这个展室空间最大,展品也较为丰富,尤其是标记着铁路劳模的名字,陈列着他们创制的实物或模型,充分展现出铁路工人的灿烂智慧。

在第四展室,观众会看到许多英雄人物的照片及事迹,如“七战七胜”的王吉奎、“三打三拉”的英雄机车,保证通信线路畅通的电务抢修队以及不胜枚举的英雄儿女的事迹。在完成国家生产运输任务的同时,职工的文化和福利生活得到改善。上百种书刊为铁路工人发表优秀作品提供了平台,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大大激发了铁路工人的劳动热情。观众通过照片还可以看到装饰精美的文化宫、设备完善的俱乐部、风景秀丽的海滨休养所或疗养院。统计图表显示,1951年上半年,有20余万铁路职工参加政治和业务文化学习。进入展览的“尾声”第六展室,新中国铁路建设的进展、规划及前景相继展现。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段、成都至重庆铁路建设等加快推进,武汉长江大桥也在进行踏勘等。光明而美好的前景鼓舞着铁路工人对祖国建设事业的信心。此外,在戟门外东、西两侧亭子里还陈列着一些大型的模型和实物。文化园还铺设小型铁路,附有各种设备,并驶行小型列车,为观众演示铁路行车作业的基本过程。

此次展览会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办好人民铁路,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奋斗”的主题,系统而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铁路建设的进步和成就及铁路工人的精神和风采,令观众耳目一新、深受鼓舞。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