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大院往事
铁路文艺 2017-10-19 16:54:47 6浏览 作者:从战火中诞生的铁道兵,野战部队打到哪里,铁道兵部队就将铁路修到哪里,指挥机关也就搬到哪里。铁道兵大院从哈尔滨、秦皇岛到天津、北京,再到沈阳,一路随部队迁徙,后又奔赴华南、东南沿海的广西、福建,修建黎湛、鹰厦铁路,为东南沿海工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48年到1957年,9个春秋寒暑,铁道兵机关经历10次“乔迁之喜”,终于在一个春天,在北京西郊玉泉路的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绿色军营,有了一个安定的家——铁道兵大院,即如今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大院。
这支英雄部队奋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处处为家。而铁道兵大院是中枢,由这个指挥中心做出的科学部署,遍布全国的施工队伍齐心协力,共同落实、完成。机关与基层、工地虽远隔千山万水,但大家情相系、心相连。一线传来佳音,机关喜报祝捷;项目有困难,机关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共克时艰。冬去春来,铁道兵大院与与战斗在最前沿的职工同呼吸、共命运,所创造的业绩早已载入了历史,也镌刻在神州大地上。
铁道兵大院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房一舍,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值得铭记。
这里介绍陈远谋先生撰写的《铁道兵大院的回忆》。
陈远谋先生,1932年出生,1950年参军,曾任铁道兵新闻干事、新华社驻铁道兵、铁道兵报社副社长。他是铁道兵历史的亲历者,为宣传铁道兵事迹做出了贡献。他主要的著作《昨日铁道兵》是记载铁道兵历史的重要书籍,收录了他一生所发表的有关铁道兵的重要新闻作品,记录了铁道兵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工程。
《铁道兵大院的回忆》追忆了铁道兵大院建院的经过,包括办公大楼、礼堂、营区的总体布局,革命领导莅临大院做报告时的情景,机关一日工作、生活制度以及日新月异的发展……假如复原铁道兵大院,这几乎就是一份完备的图纸——
原铁道兵大楼建成于1956年秋天,是根据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军兵种机关统一规划建设的,在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上将主持下,大楼于1955年动工兴建。当时向苏联学习,兵部大楼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图纸,均以原苏联驻铁道兵军事顾问提供的苏军铁道兵机关营房为样本,结合驻地实际建筑的。这座有东西两翼的办公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墙体结实,楼层净空高,窗户较小,楼内房间铺木地板,大门内厅堂、楼梯、走廊为水磨石,廊内有俄罗斯风格的圆拱门衬托,美观大方……
大楼的南门外是一座大花坛,楼前植满松柏和花木。路南是供官兵操练、集会的广场,西边整齐地排列着几栋三层楼的军官宿舍,东边八九座将军楼错落在绿树丛中。广场东南有一座顶部钢梁结构、砖木墙体的简易礼堂,设有木制舞台,三合板座椅,供官兵举行大会和文工团演出。
大院的军营生活是团结、紧张、有序、俭朴的。每天早晨,随着一阵阵起床的军号声响起,全体军官、士兵纷纷起床,以司政后机关部处为单位编队出早操,多是沿营区马路跑步。星期一为环境卫生日,不出操。大院将操尝马路划分为若干卫生区,分别由各部处负责清扫,在上班前将地上的垃圾打扫得干干净净。秋天落叶多,冬天常下雪,则是随时清扫。特别是严冬季节,若是深夜大雪纷飞,清晨一片银白世界,官兵们全体出动,手持大扫帚、铁锹,扫雪铲冰,将它们堆入路边的树坑内。铁道兵大院以其清洁卫生,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的卫生红旗单位。
本文图片由梅梓祥提供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