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这五年

铁路文艺   2017-09-22 09:31:20  199浏览 作者:李永祥

从西南交大毕业分配到安康机务段近五年了。长久以来,也一直想抽出时间,与自己的心做一次深刻的对话,想一想来时的路走的好不好,思一思今后的路将怎样走?思虑很久,无处下笔。直到最近观看“辉煌与梦想”青工读书演讲比赛时,看着台上选手激情的演讲,台下一个个刚到段“新生力量”若有所思感悟时的表情,我那尘封已久的思绪,仿佛一下找到了开启的钥匙,五年来经历的一件件往事,便如同“洪水猛兽”般的扑面而来……

第一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3年,带着行囊,带着父亲母亲的期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报到分配到了素有“北秦岭,南巴山”、“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荷塘胜水乡”美称的安康。

分配报到的路上,我们用欢歌笑语,用洪亮的说话声音来掩盖内心的恐慌。因为,已经知道的是,乡关已远;不知道的是,哪里才是我们的下一站。所以,年少轻狂的我们,只有用欢歌笑语,来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和迷茫。

到段、领钥匙、进宿舍、岗前培训、上线跑车……,当“抬头看蓝天,推窗见青山”的美丽现实环境,渐渐如“白开水”般的平淡无奇时,长久埋藏在心中的那个年少的不安灵魂,又在这来回奔跑的铁路线上,一次次的开始追问这年少不安的我自己“你的梦想是什么?这是你的理想吗?”

于是,在一次次和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中;在襄渝线283公里的铁路线上来来回回的穿梭中;在一次次等待铁道上“黄灯”转成“绿灯”焦躁不安的过程中,一颗“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种子,已在内心深处慢慢发芽成长。

量变,终究会导致发生质变。当“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颗种子,在我的内心世界已经长大并且难以容纳之时,我再次背上行囊,离开了这里。虽然我知道,离开,将会辜负很多人对我的期望,但不出去看一看、闯一闯,我将会辜负我心中的那个自己。

第三年,成都这么大,我只是来转转

2015年,当年青的我背起背包再次出发,走上当“逃兵”的路途时,我总觉得这个世界,需要我去干点什么,或者,我也能干点什么。

但人潮拥挤的成都街头和一切靠“市场吃饭”的市场经济,让以为跨出段门便不会再交“学费”的我,却在成都的街头交出了更多的学费。

我做过非标,出过图纸,干过工艺;我也为印度造过机车柴油机;为戚墅堰画过凸轮轴,与青岛四方探讨过过改造齿轮箱……,但无论是做什么,思想中总是对轨道交通这个“初恋”怀有情愫。异地他乡的夜晚,心底总是响起了巴山深处阵阵的火车汽笛长鸣;人潮拥挤的春熙路上,总感觉自己像是被抛弃的孩子,独自流浪在街头。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川渝的美味确实让人流连忘返,成都的春熙路上也让我眼花缭乱,但是残酷的现实又令人望而却步。或许,对灯火璀璨、繁华似锦的成都来讲,我不是归人,只是个匆匆的过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日新月异,令人欣羡不已,而传统行业的不景气让人心忧……,回想当初,自己勇敢的迈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步子,再想想今天“世界这么大,我只是来转转”的结局,心中就像喝了几年陈醋一样的感觉。而这感觉,不是酸爽,而是阵阵的酸楚。

我知道,这不是我不够勇敢,也不是我不够坚强。而是我不想让年少的青春,在漫无目标的奔波中再受伤;更不想让自己灵魂,在这个世界,没有目标的游荡。

第五年,不放弃,不抛弃

我非常喜欢《无间道》里面有句台词,“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 人在年轻时,或许就是这样,难免要走些弯路。我很庆幸,有人做我的指明灯,做我人生的导航船。

当我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这里,没有冲动后的惩罚,只用冲动过后的安慰和鼓励。劳人科莫玉龙科长,给我讲述了一个广西汉子扎根陕南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白黎红大姐用“蒲公英”的寓言,启示我“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王争大哥也用他自己的砥砺奋进的人生事迹,激励着我“心若在,梦就在”。

组织上对我的“不放弃”,领导对我的“不抛弃”,让我不得不感表涕零。组织的再次接纳,让在外疲于奔命的我,有了 “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明天的工作,努力把工作做好,把自己做好。不管处于什么位置、什么环境都应恪尽职守,持之以恒。

五年的光阴,让我明白了,虽然“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没有坚实的脚步,诗和远方,或许就仅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梦想。五年的光阴,让我明白了,人生不是喝可口可乐,工作也不是吃“串串香”。但只要有“不放弃”的人生追求,“不抛弃”的人文关怀,光阴依然没有虚度,收获依然丰富。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