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文字魅力之源
铁路文艺 2017-07-20 19:43:45 0浏览 作者:小时候,我常被欺负,和小伙伴相处得并不愉快,柔弱的外表加上天生的内向性格让我渐渐地丢失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该在什么时候发言、说什么话,我一概不知。某年的秋天,小区的保洁员将枯黄的树叶堆在墙角,用火柴点燃。窜出的火苗有二层楼那么高,我怔怔地看着,被烟熏红了双眼也不自知。回了家,筒子楼的尽头我看见了妈妈,她走过来,拿着沾水的毛巾使劲地抹去我脸上的烟尘,然后从卧室里拿出4本硬壳厚书,对我说:“如果不知道玩什么,就看看书。”我伸手接过书,没想到那样重,书全掉在了地上。我俯下身,将4本书叠放在一起,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儿重百科全书”,我指着封面念道。妈妈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傻儿子,是儿童百科全书。”
从那时起,我开始看书。识字少成了我当时阅读的最大障碍,年少的我以为所有的书都是有拼音标注的,但事实上只有课本和儿童读物上才会详细地标出每个字的拼音。我开始往返于厨房和客厅之间,端着书问正在做饭的妈妈,这个字怎么念,问看电视的爸爸,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起初,他们还很有兴致地一一解答,后来我问得多了,他们便有些不耐烦。一天下午,爸爸带回了一本厚重的《辞海》,对我说:“以后有什么不懂,就翻它吧。”
小学六年级时,我尝试写过“小说”,廉价的圆珠笔配合着粗陋的作业本,笔墨纵横,写到高兴时,忘了悄然走来的老师,皮尺敲上课桌,“小说”从我的视线里被突然拔高。我抬头,看见老师皱眉,推了推眼镜,翻开因缺乏保护而满是油污的作业本,看了半晌终于开口:“站起来,下课来办公室。”
“你的小说很有意思,但仅仅是有意思而已。”这是语文老师的评价。她挺直腰板,一目十行,将作业本递回到我的手里,接着说:“课下再做这些,文字需要灵感,写作需要积累。”
读那些没有情绪的文字,就像看一些没有灵魂的躯壳在世上行走。文字在白纸上扭捏漂涪没有根基,随岁月的风而起,四散分开,被时间揉碎,最后当别人问你记得什么时,你的脑海中只剩一张空白的纸。把情绪碾成墨写出的文字,纵然经历岁月变迁,也会如同佳酿一般,越陈越香,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就是去剖析自己的内心,或者借着一个故事写出自己人生经历中的感受:欢乐即舞蹈,悲伤即沉沦。很多时候,灵感就来源于情绪的波动,看见一处事物,想起一场撕心裂肺的过往,于是塑造一个人物表达自己。
文字的魅力隐藏于书中的故事,陌生的语句被睿智者合纵连横,在整洁雪白的纸张上构建出一个平行的世界。
你从文字中窥见自己,如庄周梦蝶。因此,书从来都不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它还是人生中一种含蓄的隐喻。
- loading...